sunset

(【傳記/回憶】第75號) 作者 :沈正堅

我是台糖子弟,從小在糖廠宿舍成長,雖非眷村子弟,但是我的眷村哥兒們,都是後來就學、服役、工作及生活中所結交的好朋友。後來服役、結婚,住進了眷村,也成為眷村的一份子。

小時候住在台南永康的三崁店糖廠,那是一個專門生產方糖的小糖廠,廠區內三民國小由糖廠支援經費與管理,供糖廠子弟就讀。但是有不同年級的五位同學,是來自十公里外六甲頂ㄧ個陸軍營區的眷村,他們的衣著與講話口音,顯著地與其他同學不同。廠區不大,中午同學都是回家吃午飯,但那五位同學因路途遙遠,中午聚集在九重葛涼亭下吃便當。我很好奇,喜歡與他們在一起,媽媽也幫我準備了一個小便當,中午跟他們一起吃飯,這是我最早的眷村哥兒們。其中有兩位後來從軍,其一綽號羅(駱)麻子;另一位,在軍中表現傑出,幹到軍人最高階級,三星上將參謀總長。

民國五、六十年代,軍人待遇微薄,為保障眷屬生活,實施眷糧補給,依年紀分大、中、小口,每月配給大米、食油、食鹽等,至少能維持生計。高中畢業後,考上大專院校就讀,則可繼續享用眷糧,否則將面臨停發,家中就少一份眷糧。屏東大武町同學陳大個, 高三時沒把握能考上公立大學,自動留級一年,以避免因失學而喪失眷糧的配額,增加家裏負擔。而另一位同學,大學聯考落榜當天晚上,因家裡即將少了一口眷糧,而被就讀國立大學的哥哥海扁一頓,可見眷糧對一個眷村家庭經濟上的重要性。

  除了眷糧外,甚至作飯的燃料都要仰賴單位。空軍眷村家庭做飯燒水用的煤油爐,多數來自機場白鉄工場老士官手工打造。噴射戰鬥機進場維修,須將機身油箱裏的JP-4燃油排光,保障維護時安全,而排出的燃油禁止回收使用,以免影響飛行安全,JP-4就成了眷村家庭煤油爐的燃料。機場服務的軍士官,下班就會順便帶桶燃油回家作飯。民國62、3年左右,台灣開始推廣液化瓦斯,軍方也禁止眷村使用煤油爐,情況才漸漸改變。

  貧窮是眷村子弟童年深刻的記憶,中學帶便當,裝滿飯的鋁製便當,只帶了幾條蘿蔔乾、青菜,甚至只帶塊自家醃製的臭豆腐。有同學帶涼麵,吃完涼麵,剩下的湯汁就是最好的拌飯佐料。也就是貧窮的環境,養成一生節儉的性格,到了中老年,事業有成,經濟寬裕,但是用錢仍然斤斤計較,捨不得對自己大方一點。來自虎尾眷村的川哥,一輩子沒有自己買過新衣,唯一的一套西裝也就是結婚西裝,近十幾年來穿戴的衣褲鞋帽,都是兒子的二手貨,吃麥當勞一定要有Coupon,否則寧可不吃。林教授來自鳳山眷村,退休後定期與同學聚會,各自點購速食,都是單點Senior Special,而飲料都是自備,不會大方地為自已點份套餐。這一代的眷村子弟已到了老年,雖然經濟條件豐厚,但仍不改節省的習慣。

  四、五十年代交通不發達,大部分眷村沒有公車通達,眷村子弟上下學除騎單車外,大都搭乘單位支援的兩噸半軍用大卡車,夏天敞蓬,搭車兜風涼快,但到了冬天雨天,可是受罪,拉上帆布蓬,大家擠成一堆,溼答答地擠來擠去,調皮的男生講個俏皮話,苦中作樂。 學生多,不容易擠上車,駕駛兵通常發動引擎將車開動,再來個緊急剎車,讓已上車同學擠得更緊實,其他學生才有上車的機會。

  隨政府播遷來台的軍人,大多是單身,部分成家也少有其他親戚。過年過節時,成家的軍人多會邀請單身同鄉或同事來家裏過年過節,如同一家人一起吃團圓飯。眷村是個大家庭,成員來自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各地方言與傳統美食五花八門,但是四川話仍然是眷村大家的共同語言,眷村子弟人人滿口的四川話,聽起來特別親切。眷村每戶坪數小,活動空間有限,各家關係密切,父親們是同事,母親們閒暇經常串門子,東家長西家短。而子弟們更是生活、成長、就學在一起,成了鐵桿兄弟。鐵桿兄弟一起玩樂,沒事抬槓打屁,衍生出許多眷村行話:哇噻(哇靠、臥槽)、條子(警察)、凱子(寃大頭)、把馬子、穿葉子(穿西裝)、哈草(抽煙)、搬火山(喝酒)、撇條(上大號)、上道、哈拉、捅簍子……,也練就了眷村子弟的好口才,能說善道,妙語如珠。李立群、王偉忠、潘若迪⋯⋯都是典型的眷村子弟。多年前,高雄地區最搶手的紅白場合司儀,出自前鎮眷村,唸起台辭字正腔圓,配合場合,聲調抑揚頓挫,拿揑精準。

  眷村裏人情味十足,家中有長輩,大家都張爺爺、許奶奶地叫,年長成家稱呼伯伯、媽媽;年青或沒結婚,小朋友都會有禮貌地叫叔叔、阿姨或大哥大姊。長輩過七十、八十歲大壽,都是村裏大事,大人帶著小孩來拜壽。村子裏有人考上了國立大學,甚至考上了公費留學考試,大人們會買成串的鞭炮到家門口放,一上午鞭炮聲不停,整個眷村都喜氣洋洋地慶祝,是全村的榮耀,大家都與有榮焉。

  民國38年隨軍來台的眷屬,有老有少,帶來許多家鄉菜,眷村媽媽們交流廚藝,學會了許多地方菜餚。眷村地處偏郊,地方風味的食品不是那麽容易買到,泡菜、冲菜、醃蘿蔔、酸豇豆、梅乾菜、臭豆腐、辣椒醬、鹹水鴨等,都是相互傳授,家家戶戶自己製作,不假外求。其中不乏風味突出者,自然成了眷村美食,如屏東侯家鹹水鴨、道口燒雞、任家涼麵,岡山明德、哈哈辣椒醬等。而牛肉麵、燒餅油條、包子饅頭、涼麵、臭豆腐等,原源自眷村,受到廣大老百姓們喜好,遍地開花,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台灣美食。過年過節時,各家都各自動員起來,醃製香腸臘肉,磨米漿蒸年糕,搓湯圓釀醪糟,包粽子烤月餅,好不熱鬧。眷村也有一些小飯館麵店,賣的麵飯都是家鄉口味,回鍋肉、蒜苔臘肉、麻婆豆腐、辣子雞丁、開洋白菜……等都是耳熟能詳的眷村菜。而麵食的水餃、蔥油餅、榨菜肉絲麵、炸醬麵、炒餅、打滷麵也各有特色。最特別的是嗆鍋麵,先炒肉絲,加入青菜熱水煮成湯,麵直接下在湯裏,出鍋前再打個蛋花,麵湯有點糊,冬天來一碗,全身暖烘烘。

(未完待續)

探索更多來自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