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文學】第14號)

作者: 易欣

    那裡,地球曾移山倒海,繪出跟東方不一樣的山川地理;那裡,古印加人也曾創造出輝煌的文明,流傳後世。南美洲,遙遠而陌生的土地,我們來了!華盛頓知青協會連續八年組織大型旅遊,2019年選擇了中南美洲。 12月6日,80多位知青和親友乘「挪威之星」號從邁阿密出發,開啟了我們的遊輪之旅。旅程包括開曼群島、哥斯達黎加、秘魯和智利四個國家的9個城市,還經過巴拿馬運河從大西洋到太平洋,歷時18天,航程約5000公里(相當於2700海哩左右)。

三、 哥斯達黎加 利蒙

    來之前做過「功課」,哥斯達黎加有兩個世界第一: 是世界上第一個不設軍隊的國家; 是世界上全民幸福感排名第一的國家。另外,他們的音樂很有特色。這個被譽為「中美洲瑞士」的國家有很多旅遊景點,自然公園就有34個,活火山、原始雨林、瀑布、湖泊、古文化遺跡…… 可惜遊船只停留幾個小時。 也罷,遊玩原不該把什麼都「一網打盡」,總要留點念想,留點遺憾,好惦記著再來。

    遊船靠上碼頭,遠遠就聽到了音樂和歌聲。果然,出口處一個小棚子裡,四個男人在熱情洋溢地唱著,聲部齊全,樂器也不少,彈撥、打擊、吹管都有,歌詞大意自然是歡迎我們。可惜下船的人們都顧不上欣賞,急急忙忙去跟一群招徠遊客的導遊攀談,各自討論著遊玩的行程和價格。我們十來個人包了一輛車去熱帶雨林,據說可以看到熱帶植物和一些鳥。

圖1_利蒙_碼頭邊的小組合

    導遊是個中年人,棕色皮膚個子粗壯,十分熱情健談。一路在顛簸的土路上指點我們: 「看,香蕉園! 」 嗯,一串串快成熟的香蕉都用白色袋子罩起來了; 又指著高高瘦瘦很少分叉的柚木,也是種植園的經營品種。這種原產於東南亞的熱帶樹因為是好木材,已到處引種,我在去貴州的高鐵窗外就看見過,但據說要50年左右才能成材。導遊還指點著蓬蓬勃勃長得極繁茂的竹子,這裡不是原產地,不知從哪裡引種的,不是毛竹,只有手腕粗細。看著這些,一點也不覺得到了南美,心裡期盼著快點到夢想中的「亞馬遜」,期盼大家含在嘴裡的「哇」趕快放出來。

    好,來了! 叢林入口處有個兼賣門票的小店,把木頭用到了極致,裡裡外外從牆壁、屋頂、圍欄、階梯、用具…… 全是簡單加工的木頭,徹底的原生態。沒辦法,有木材就是任性啊! 我特喜歡那些樸拙的木頭桌椅,八人座的大桌面是大樹橫著鋸下一片,那樹恐怕三、四個人才能合抱下來吧; 椅背也是橫著鋸下一片,顏色、形狀、花紋每把都不一樣,有些連樹杈都做到了椅架子上,真是別有一番風味。

圖2_利蒙_木頭桌椅

    可是所謂「熱帶雨林」只不過是不大的一片叢林。 導遊換成了本地人,那人還只會說西班牙文,打著手勢一會兒讓我們看樹林,一會兒讓我們注意腳下,滿臉笑容裡有無奈也有著急。他殷勤地想洗野生甘蔗榨汁給我們吃,還示意加上檸檬可以做成瓶裝可賣的飲料。我們哪敢吃又哪會買啊,只有連連搖手。兜了一圈,裡面高大肥碩的熱帶植物幾乎都見過,聽見幾聲鳥叫卻鳥毛也沒見著一根,回到園門口看見英語導遊大家不免有些埋怨。他好脾氣地連連道歉,園裡的導遊在旁邊也手足無措的樣子。看著這些「旅遊個體戶」一臉的憨厚與無辜,我們顯見得被忽悠了 (也許是被自己的期望忽悠了) 卻生不起氣來,而且又付了一次錢請導遊帶去另外一個地方坐小船看動物。這次總算看到了河兩岸的白臉猴、樹獺、貓頭鷹、鱷魚和一些鳥類。樹獺是難得看見的動物,老半天才慢吞吞地動一下爪子。可惜樹林繁茂,我這大近視眼更是不容易找到目標。

    從外觀上看,利蒙這個「第六大城市」的建設恐怕還比不上中國一些漂亮的小鎮,但房屋、街道雖不豪華卻收拾得乾淨清爽,色彩鮮明,還種著好些特別的熱帶花卉。街上的女人小孩穿著簡單,樸素可愛,完全沒有「時裝」的概念。人們各自做自己的事,很少人像我們這樣時時刻刻捧著手機 (大約遠沒有普及)。簡單的生活,辛苦的勞作 (導遊、園工、船夫等等),並不豐盛的食物,鮮少現代化的享受,他們幸福嗎? 看著當地人質樸開朗的笑容,我想是的,因為滿足就是幸福的源泉啊! 不知怎麼,突然想起我們天真無邪的小時候來了,那不就是沒有好吃的、好玩的,「艱苦樸素」卻開心傻樂的年代?

圖3_利蒙

    碼頭邊的小組合還在表演,這回唱的是「旅途愉快,再見」了。 我錄下他們唱的一段,你別說,音樂流暢,和聲優美,自然得像溪流的水聲,比一本正經甚至裝腔作勢的專業歌手更有親和力。放些錢去紙盒裡真的不冤,好多人也都這麼做。

四、 巴拿馬運河

過巴拿馬運河是這次遊程中的重頭戲,船公司為此要支付25萬美元。遊客們、包括船上的員工也視之為終生難得一遇的機會,來看看被譽為 「世界七大工程奇蹟」 之一的巴拿馬運河。始建於1881年的巴拿馬運河曾因技術問題和勞工的高死亡率在法國人手裡失敗,美國人1904年接手後1914年建成,將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的航程縮短了一萬多公里。隨著航運業的發展、船舶越來越大,運河告急! 巴拿馬政府2006年提出了運河擴建計劃,2016年完成後,貨物輸送量增加一倍達到每年6億噸。現在巴拿馬運河承擔著世界5%的貨運量,2018年通過船隻13,795艘次,過河費收入17億美元。

這個世界級的偉大工程名不虛傳,全長82公里的運河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河道中包括幾個人工湖,船隻通過需要6-8小時。因為運河的水位比海平面高出約26米,所以連接兩大洋出口的船閘先是把船隻一級級抬升到運河的高度,到出口再一級級降下來,工程極其科學。閘室的大小使世界上誕生了船隻的「巴拿馬級」名稱和規格: 原來是最長294米,最寬32.3米,最高 (從水線到船的最高點) 57.9米,最重52,500噸。2016年擴建的新河道完成以後,船閘的寬度擴大到55米、長度達到427米,再大的輪船也可以通行無阻了。

圖4_大西洋橋回望

    我在網上下載了一幅巴拿馬運河圖,因為自己即使親臨,也無法拍得這麼清晰全面。圖片是運河太平洋一側的全景,左邊是拓建後的新河道,我們經過的則是右邊較小而且低得多的舊河道。船隻通過巴拿馬運河不僅要技術過硬的船長,還需要三名經驗豐富的領航員,有一套嚴格的程式。

    12月11日清晨,我們的遊船到達大西洋一側河口。晨曦中左邊的克裡斯托弗港燈光閃爍,前方的運河入口處矗立著巴拿馬運河的第三座橋——大西洋橋。這座公路橋是世界上最大跨徑的混凝土斜拉橋之一,設計由中美合作中標,施工則是法國公司。我們的船掛出滿旗駛過橋下,進入運河,船舷兩邊立刻各來了兩條黑色的橡皮艇「護航」。遊船上的人幾乎都湧到了甲板上,船頭更是擠滿了人。駛到三級船閘的閘口跟前,大家看著閘室都感覺: 怎麼很小的樣子啊? 其實閘室足有300米長,裡面可以放倒一座埃菲爾鐵塔,或者塞進3千輛校車呢。

圖5_巴拿馬運河太平洋閘口

    船緩緩進入閘口,左右兩邊立刻各掛上了3台牽引車。遊船像是塞進浴缸裡的大河馬,我們在甲板上完全看不到下面,隔壁反向的一艘貨船倒是看得比較清楚。我們進入一級船閘時它正好降到第三級,差不多與我們平行; 當我們進入第二級船閘時,它已出閘駛向了大西洋了。在我們還沒有完全離開第三級船閘時,後面第一級閘室裡又進了一艘遊船,隔壁船閘也進了一艘貨船,可見運河有多麼繁忙!

    通過三級船閘,我們的遊船進入加通湖。視野頓時大開,「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詩句也湧上心來。加通湖周圍是無法通行的雨林,湖中幾個小島鬱鬱蔥蔥十分養眼,那是這個人工湖形成時的原始保護區,可以觀察到許多中美洲原產動植物,也誕生了許多關於熱帶物種的科學和生物學發現。加通湖不僅為巴拿馬城和科隆港提供優質飲用水,這裡的生態旅行、釣魚等也為國家財政帶來了很多收入。

圖6_運河的水量控制閘門

    像很多遊客一樣,我們幾乎一整天都逗留在船舷邊,等著船過閘進太平洋。運河地區每年有8個月雨季,當天下午果然一場豪雨下得淋漓盡致,船也進入運河最狹窄的部分 (最窄處152米)。岸上的林木歷歷可見,護坡修得梯田一般。再往前,從世紀大橋下經過,終於進入分為兩段的太平洋船閘 (先過一級船閘,航行不遠再通過分為兩級的出口船閘)。我們隔壁的鄰居是三艘小帆船,這絕不可能是普通漁船,該是富豪們的跨洋旅行吧,也不知道要支付多少過河費。據說過河費的計算非常複雜,包括船體大小、噸位、人數、貨物種類甚至季節、天氣等很多指數。迄今為止,最高付費的是遊船「挪威明珠」號,2010年一次支付了37萬多美元,它與我們所乘的「挪威之星」屬同一個遊輪公司; 最低付費是美國人理查·哈裡伯敦1928年游泳通過巴拿馬運河,繳費36美分。

    從我們遊輪的右側看去,可以看到運河新擴建的水道,果然比我們這邊要高得多,河岸也比較平直,一條淺綠色的大輪船越過我們很快開過去了。太平洋船閘出來,遊輪駛過曾經是南北美洲唯一通道的美洲大橋。大橋造型很漂亮,像一道彩虹懸掛在運河上。這條美國人1962年完成的大橋只有四車道,顯見得前瞻性不夠。 40年後的2002年,運河上建成美籍華人林同炎設計的、我們之前經過的世紀大橋,加上入口處的大西洋橋,我們已通過了三座跨運河的大橋。不過中國在2018年成功中標巴拿馬運河第四橋,這條公路鐵路兩用斜拉橋目前正在施工中。

    從船上遠遠望去,科隆港和巴拿馬城歷歷在目。隔著一片「綠洲」,巴拿馬城裡高樓林立,比紐約、香港、上海毫不遜色,海邊彩色的別墅、各色遊艇也反映出城裡人生活的奢華。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榜單上,巴拿馬城名列第189位,是世界著名的貿易和金融中心。經濟發展跟交通的關係真是太大了,並不怎麼發達的拉丁美洲能有這麼繁華的城市和繁忙的港口,是集「天時、地利與人和」,完全拜運河所賜啊。而我們能親眼目睹如此偉大的工程,也實在是很幸運。

探索更多來自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