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w dawn landscape sunset

葉卡捷琳娜大帝

(【傳記/回憶】第84號)                   作者:許之微

(九)

  彼得三世是個令人同情, 令人憐憫的人物。他智商並不低, 但情商卻低得離譜。如果不是我猜測的患有輕度自閉症,那就一定和他從小長在深宮, 地位特殊, 沒有母愛, 缺少關懷, 爸爸也死得早很有關係。同樣是在青少年時代來到俄國這個陌生的國度, 葉卡捷琳娜二世很快變得警覺, 周到和老練, 而彼得三世卻在心智和情感上停留在少年時代,我行我素, 從不顧及左右, 從不思考前因後果。他活在一個自我封閉的精神世界中, 自己或許還認為自己是個了不起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哩。

  他執政僅六個月。六個月裡他可干了不少大事:撤出歐洲的戰爭;簽署宗教平等的文件;發出允許工廠企業招收或僱傭農奴的命令;限制進口食糖以保護本國工商業。還有, 他重申彼得大帝的改革政策, 強制規定每個貴族男子都要服兵役或參加政府工作。這一觸犯貴族利益的政策在彼得大帝之後已名存實亡了。

  好大的氣魄!站在我們現代人的立場上看, 他沒有哪一樁事兒做得不對。單單是順利撤出戰爭, 就足夠讓一個政治家留名青史,更不用說歷史上的宗教平等, 改革農奴制度, 取消貴族特權 …… 哪樣不會鬧得天翻地覆? 他彼得三世竟然連連出手,急欲“畢其功於一役”。在世界歷史上, 如果還能找到可以同彼得三世一比的君主, 那就非咱中國的光緒皇帝莫屬了。光緒皇帝的“百日維新”, 連續頒布了數以百計的政令, 恨不得在幾個月內割除所有弊政, 把中國變成世界一流強國。問題在於, 什麼事兒都有個可行性。那種一廂情願的莽撞和一蹴而就的幻想只能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

  最有意思的是, 彼得三世還發布通令, 不得將婚外性行為視為犯罪。這也太前衛了! 且不說在當今世界上的許多國家, 婚外性行為可遭處死,即便在中國, 至少在文革時期, 部分婚外性行為也還是被作為犯罪來處理的。比方說, 任何同現役軍人的妻子或未婚妻發生性行為的男子, 不管何方出於主動, 都會被視為刑事犯罪, 判處兩到四年有期徒刑。罪名是“破壞軍婚”。因此農村的老鄉們念叨: “高壓線, 電動機, 知識青年, 軍人的妻。” 告誡自己不要去碰這些危險的事兒。現在中國的社會已大大開放。但把通姦做為刑事犯罪來處理的提議還時有出現。他彼得三世何德何能, 將二百年以後還有爭議的事情拿到18世紀去做?  

  葉卡捷琳娜二世正是利用了彼得三世的莽撞, 讓自己成為被俄國各階層擁戴的領袖。和彼得大帝一樣, 她借助了反改革的傳統勢力上台後, 一旦站穩腳跟, 又將改革向更深更廣的方向推進。她推動了歷史, 將俄國打造成世界一流強國, 也給自己贏得了“大帝”的稱號。

(十)

  葉卡捷琳娜二世政變上台的消息震驚了整個歐洲。沒有人看好這個新的統治者。她身上連一滴俄國人的血液都沒有, 手上反倒沾上了彼得大帝親外孫的血。俄國在彼得大帝大刀闊斧的改革以後剛剛脫離了落後面貌, 但經年的戰爭和上層的內鬥卻消耗了改革的果實。國庫空虛, 民眾困苦。這個年青的女人憑什麼去扭轉乾坤?

  自1744年初來到俄國至1762年夏政變上台, 葉卡捷琳娜二世身處權力中心, 耳聞目睹她的婆婆葉莉莎維塔女皇執政的全過程。葉莉莎維塔是個守成型的君主,在內政上, 她繼承了母親葉卡捷琳娜一世的寬容政策, 平反和重用了一大批原本擁戴堂姐安娜·伊娃諾夫娜回俄執政, 後來反受安娜迫害的老臣。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道格拉可夫元帥。正是道格拉可夫元帥和高利特欣親王扳倒了曼施可夫公爵, 從國外請回安娜當女皇。沒想到道格拉可夫落得個被安娜以侮辱女皇言論罪判死刑,後改無期徒刑的下場。葉莉莎維塔不計前嫌, 為其平反昭雪, 重新啟用他為軍事學院院長。道格拉可夫元帥在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後, 盡心盡力地為葉莉莎維塔女皇工作。葉莉莎維塔女皇最為人們稱道的是, 她在近22年的執政期間沒有簽署過一起死刑令。這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罕見的。

  受限於自身的受教育程度和眼界, 葉莉莎維塔女皇在國內經濟的發展和建設上並無重大建樹。她只是保持了已有的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 卻沒有讓這個國家從貧困中走出來。她在政治上和貴族勢力妥協, 導致中央和地方政府腐敗加劇, 弊端叢生。加上對外捲入“七年戰爭”, 搞得俄國國貧民窮。

當葉卡捷琳娜二世第一次在夏宮召見參議院成員共商國事時, 她便深切地體會到這個國家財政上的窘況。俄國部隊中的很大一部分仍駐紮在國外, 已經八個月沒發餉了。

  “戰艦被遺棄, 要塞在崩潰, 軍隊在瓦解……”財政赤字高得驚人。滿朝沒有一個人知道國家年財政收入是多少。每個人都在抱怨和咒罵官員腐敗, 敲詐勒索和不公正。她問與會的參議員們: “俄國有多少城鎮, 多少人口?” 沒有一個人能回答得上來。她建議看看地圖。居然找不到地圖。她自掏腰包, 讓下屬去科學院買一幅最新的地圖。

  這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接手的俄國。百廢待新, 考驗著這個三十三歲的女政治家的智慧和能力。葉卡捷琳娜相信, 俄國國庫空虛但卻不窮。因為俄國有的是資源。土地, 森林, 礦產都是可以變成財富的資源。俄國是一個農業國。她從農業入手, 送人到歐洲學習改良土壤和種子的技術, 學習先進的畜牧業知識。她在歐洲, 特別是在德國的報紙上登廣告, 以優惠的條件吸引歐洲農場主到俄國投資創業。成百上千的農場主和熟練農工沿著二十年前她和母親來俄國的道路遷往俄國。

  接下來是發展礦業。葉卡捷琳娜二世在聖彼得堡建立了俄羅斯第一所礦業學院。她相信在幅員遼闊的俄羅斯地下一定有數不清的寶藏等待著開發。俄國的發展將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把這些礦產資源變成財富的努力。葉卡捷琳娜二世同時毫不遲疑地開始實行發展工業的計劃。她宣布除聖彼得堡和莫斯科這兩個城市之外, 任何人(包括外國人)都可以在俄國設立工廠。紡織, 陶瓷, 皮革, 家具廠的出現和發展,為俄國單一的農業經濟結構注入新的元素。此時英國已成為強盛的國家。葉卡捷琳娜二世派人去英國學習冶金鑄造和造船, 同時由英國引進工業技術人員和設備。在她主政階段, 俄國的工廠總數由984增加到3161, 而且規模和技術層次大大增加了。

  葉卡捷琳娜二世通宵達旦地工作。她不幸接手了一個爛攤子, 但也有幸繼承了前輩沙皇已經開闢了的改革道路。她的務實和靈活使她繞開政見、宗教、傳統意識等等障礙。她僅用三年半的時間(到1765年底)就不僅消滅了國家財政赤字, 而且還償還了葉莉莎維塔女皇執政期間欠下的大量外債。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