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翠屏 (法國)
(歐華作協) 教育領域專刊
(本欄文學聯合團體) 歐華作協網址: cwae1991.com
–小學
法國的小學是五年制,一星期上課四天,星期三是休假。四天緊湊上課,其餘三天則輕鬆下來。 許多醫生不贊同這種規定,認為不利於孩童的生理節奏,揭發這完全是依家長需求:星期六上午不上課,讓他們可享有較長的週末、晏起。每天6小時,一年144天,法國小學生每天上課時數,在歐洲國家中算是最沉重的。
一班學生人數是二十幾名。千禧年時九成四的學校,五年級實施英語教學,私立小學則是七成九。2001年秋季開學時,四年級的學生全部學英文。我兒子四、五年級學習英文,四、五年級法文成績優良學生,可進入國中雙語班就讀,他就順利被接受。
在一個人的求學時期,小學生活給學生和家長留下美好、深刻的回憶。很久以來,家長相信法國小學教學成績斐然。幾項調查顯示,與國中、中學相較,他們對小學持肯定形象。
但是根據一項報告:小學畢業之際,六成的學生有資格上國中,兩成五基礎不穩,一成五的學生有困難或極大困難。此意謂四成學生幾乎無法在國中順利畢業。
–國中
國中是四年制,第一年(六年級)是適應時期:老師接見學生與家長,教導學生如何學習、安排時間,個別指導。年初有全國性學生能力評估。一年分三學期,六年級起必修第一外語,五年級則是第二外語。五年級、四年級時可依家長請求而留級。學年末舉行班級會議,各學科老師、校長、學生代表、家長代表皆參加。成績單上不列名次。學生人數從二十五名至三十名左右。
全國性的國中畢業考試包括法文、數學與史地。三年級 (國中最後一年) 成績也計分在內(比例是50%)。此考試包括一般性 (可進入高中)與職業性。2020年因Covid-19,僅以平時考試成績作為評分標準。
–高中
兒子高中三年期間,我當過學生家長。高一第三學期的班級會議由校長或副校長主持,聽取各科教師的意見後,決定學生的升留級或需轉校去唸專科學校。留級生可在一個區域性的委員會提出異議,但不一定被接受。
以往,高二時分成文組、社會與經濟組、理組、技術組、職業組。但2021年起,新的全國一般高中畢業會考 (bac général) ,文組、社會與經濟組、理組分組被取消。高二高三學習課程包括:法文、哲學(高三)、史地、公民道德、外語、體育、科學:人工智慧密碼、生技、環保。
此外就下列專門課程中,高二必修三項,高三兩項:
藝術:藝術史、戲劇、美術、表演藝術
生物、生態學
地緣政治、政治學
人文、文學、哲學
語言、外國文學與文化
數學
電腦科學
物理化學
生命與地球科學
社會與經濟學
體育、運動文化
高二時預先參加全國性的法文考試。高三時的全國性畢業會考包括兩項專門學科及哲學共三項筆試,二十分鐘口試。高二級高三平時考試成績佔總評分40%。
2023年高中畢業會考成功率:一般高中 (準備上大學) 96%,技術組90.4%職業組82.2%。一般高中幾乎每位學生都通過會考。
–高等教育
A) 公立大學
在『每個高中畢業生皆有權進入公立大學就讀』的口號下,歷任政府皆不敢設立不受歡迎的入學考試政策。1984年的法規禁止大學舉行入學考。它與提高註册費,在法國是禁忌的話題。
獲得高中畢業文憑後,原則上每個學生皆可在大學每個科系註册。進入大學民主化,問題是近五成的學生大一學期末過不了關。三成留級,一成六轉系,百分之六則放棄學業。以考試失敗作為淘汰素質差的學生,換句話說,法國大學入學考試是在大一時進行甄選的。
法國大學進去容易,出來難。法國大學生的存活率是五成五,根據一項報告,八成的英國、德國、荷蘭的大學生可獲得文憑。
大學分兩年制的初級文憑(Deug),學士 (Licence)三年,碩士五年,博士八年。醫學院的淘汰率極高,因教育部規定每年醫學院依校的錄取分配名額 (numerus clausus),造成法國長期欠缺醫生的現象,2021年起已取消此種規定。
法國公立大學學費比起美國公立大學學費,有極大的差別。2022-2023年學士註册費是170歐元,碩士是243歐元。公立大學由國家負擔86%的經費,民間企業無贊助高等教育的傳統 (只佔4%),學生家長承擔7%,地方行政單位則是3%。
大學生光學理論,沒機會到企業實習,高等教育與企業脫節。持著每個人皆受同樣教育的理想與原則,事實上卻實行『菁英政策』的制度出了差錯,歷代政府試圖教改卻不奏效,總有工會阻礙。
B)大學校
大學校 (Grandes Ecoles) 是法國高等教育獨一無二的特色,必須經過競爭劇烈的入學考才能進去的高等學府。
『每年從大學校畢業的年輕人是法國的人才資源,生動活潑、擁有才華、獨立精神、精確的思想是其特色。』英王查理三世1994年來巴黎訪問時,對法國大學校的讚美辭令他的來賓大吃一驚。他期望劍橋與牛津向『追求完美與機會平等』的大學校看齊。
最著名的大學校是巴黎綜合工科學校 (L’Ecole polytechnique)、巴黎師範學院 (L’Ecole Normale Superieure de Paris,簡稱ENS)、國立行政學校 (L’Ecole Nationale d’Administration,ENA)及商業學校 (Hautes d”Etudes de Commerce,HEC)。大學校學生較不憂愁職業,他們不罷課,也不遊行示威。
上述前三所大學校學生身分特殊,不僅不須繳學費,每個月還可領薪水,不過須與學校簽合約,將來為國家服務數年。
根據Financial Times, HEC 被列為歐洲最佳的商業學校。視家庭的經濟情況,每年學費在2750-24650歐元;畢業後就職薪水極高。
【作者簡介】楊翠屏, 台灣省斗六市人,通學六年,就讀嘉義女中,政大外交系畢業後,赴法留學,獲得巴黎第七大學文學博士學位。歐洲華文作家協會副會長,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永久會員。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學士, 巴黎第七大學文學博士。興趣廣泛, 酷愛閱讀歷史、社會學、心理學、文學、醫學等方面的書籍及科學期刊。「傳達信息、傳遞知識、貢獻社會、嘉惠人類」 是她寫作的原動力。出版多本書籍, 其中《情繫西班牙》(三民書局 ,出版日期:2018-01-31) 獲得僑聯2018年海外華文著述獎學術論著社會人文科學類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