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崖青

說起螢火蟲,腦中就泛起「車胤囊螢」的故事,耳邊也似響起「螢火蟲,螢火蟲慢慢飛……」的兒歌。喜歡這可愛的小精靈,卻從來沒有見過,直到新西蘭北島之行。

在懷托摩,那裏有個毛利人發現的螢火蟲洞。

    那是一個有2400萬年歷史的乳石溶洞。聽說,洞內有千千萬萬  閃光的螢火蟲。我以為閃光的螢火蟲漫天飛舞,可能會飛到我們手臂上,臉頰上,那萬一撲進我口裏該怎麽辦?此時導遊已要求噤聲,小心翼翼地跨進鐵門,洞內漆黑、陰暗且潮濕,只見黑乎乎的混沌一片,腳下只能機械地跟著感覺挪動。

    導遊故弄玄虛地說,你們剛才看的鐘乳石,是不值得這麽貴的門票的,現在大家要凝神靜氣,看那低矮的巖石下面。巖石下有藍色的微光, 微光下是無數條長短不一的半透明細絲,從巖石底部傾瀉而下。每條絲上有許多「水滴」,極像晶瑩剔透的水晶珠簾。原來,這是螢火蟲的幼蟲期,不僅能發光,還能分泌附有水珠般黏液的細絲,洞內昆蟲循光而來,撞到絲上就動彈不得。螢火蟲幼蟲便爬過來美餐一頓。美麗熒光下的水晶珠串,竟是危機四伏的「垂釣線」。洞穴的頂部、牆壁上,密密麻麻、星羅棋布地閃爍著藍色的光芒,如浩瀚的夜空繁星閃耀,又酷似銀河落九天。

這裏的螢火蟲,對生存環境的要求近乎苛刻,遇到光線和聲音會熄滅火螢火並停止覓食。這樣當夜晚再次降臨時,牠們的發光能量變得衰竭而螢不再復燃,喪失了覓食能力,很快便會悄然死去。 

 目前只在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發現了這種螢火蟲。人們無法在影視作品中欣賞到,當然是不能拍照的,我們大氣也不敢出,連導遊的指點也像耳語一般。

    沿著洞中石階而下登上河邊的小船,漸漸進入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船夫會用手拉著繩索驅動小船前進,只有輕輕的水聲。不遠,你就會發現前面的水面有光影搖動,其實你自己已處在一片「星空」之下,頭頂似乎有條淺藍的光之河在流動。藍色的光點如滿天繁星,閃閃爍爍。密集處層層疊疊,稀疏處微光點點。遠遠望去,彷彿觀賞星羅棋布的萬家燈火。「群星」倒映在水面上,如萬珠映鏡,美不勝收。

    新西蘭的螢火蟲生命周期為一年。幼蟲會發光吐絲,其熒光隨著年齡增大變得愈加明亮。幼蟲經6至9個月變成成蟲。奇怪的是,成蟲有翅膀卻沒有嘴巴,無法進食,也不會飛。只是瘋狂地交配產卵,直至筋疲力盡。2到3天後,牠們會用盡最後一點力氣撞向幼蟲的絲網,捨身給自己的後代作食物。

    這些可愛的精靈雖然終年都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卻始終不忘給漆黑的世界照亮一絲微光。

(發佈於5/6/2023 國際聯合文學特刊第22號)Edit

探索更多來自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