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文學】第35號)

作者:之微

圖1 巴薩諾建在山崗上,距離真正的阿爾卑斯山脈還有一段距離

騎往山城

  意大利北部邊境在高高的阿爾卑斯山。山陰自西往東是法國、瑞士、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山之陽便是意大利的波河平原。從衛星上看,阿爾卑斯山脈的形狀像一只龍蝦。頭在東,尾在西,並向南再向東捲起。這個捲曲的「龍蝦尾巴」連著亞平寧山脈,往東南縱貫亞平寧半島。有人把亞平寧半島稱為「意大利的脊樑」,非常形象。由阿爾卑斯山和北部亞平寧山發源的波河、阿迪傑河、陂亞威河、雷諾河及其支流,沖刷出遼闊肥沃的波河平原。這裡自古以來都是意大利的糧倉。

  從卡斯特爾弗蘭科登高往北看,阿爾卑斯山的輪廓出現在天際線上。

  在遊玩了附近的平原城市之後,我騎車往西北方向山城巴薩諾(Bassano)進發。六月初,玉米約半人高,尚未抽穗,綠油油的煞是喜人。麥田一片金黃。那些已經成熟待收割的應該是大麥。 (我長在江淮大地,不認識燕麥、蕎麥。)間或有果園。接近山區時,看到成片的葡萄園。有些葡萄田上方支起了大面積的網,一定是防鳥的。有趣的是四周並不封閉。想想也是啊:人要進出。天上的鳥兒怕是沒那麼聰明,即使從旁邊溜進去,出來可不易,那叫「自投羅網」。

  巴薩諾建在山崗上,距離真正的高山還有一段距離,這段距離便產生了美。站在高崗往北看,由於降下去再升起來的「U」字地勢,更顯出阿爾卑斯山的雄偉壯闊。這座山城只保留了東邊和南邊部分城牆。西北角矗立的城堡,顯出當年防範外敵的森嚴。城中街道北高南低。教堂塔樓悠揚的鐘聲,訴說著久遠的歷史。最美在城西的廊橋。橋下是山澗匯集的河水,清澈見底。橋身依偎著起伏的山城。

圖2 最美在城西的廊橋。橋下是山澗匯集的河水,清澈見底。橋身依偎著起伏的山城。

  人在畫中遊,哪有疲倦感?下一個清晨,我又跨上自行車,騎往阿索羅(Asolo)。

  從平原騎往山區,一般不會迷路。然而,波河平原上道路縱橫交錯,很少立交橋,也不設交通燈。每到交叉路口便是一個環形小廣場。這時候,騎行者如我,既要識別意大利文的路標,又要看往來的車輛。在樹木遮住遠方高山(騎行方向)時,特別是不止四個路口時,騎錯方向的事還是會發生的。不過沒什麼,迷途知返便是。

圖3 阿索羅只是一個山鎮,在高高的山崗上,建有醒目的城堡

  阿索羅目標明確:在高高的山崗上,建有醒目的城堡。

  往山上騎很累人。當大腿快要抽筋時,只有下車推行。我不習慣換檔。我騎車的歷史到出國前終止,那時候中國的自行車還沒有換檔一說。我推一段騎一段。看到山腰有一機構,將車推進去藏在灌木後面鎖起來,便徒步上山了。

  阿索羅建在山上。山後還有山。那城堡在更高的後山頂。山鎮很有特色。鎮口山門是一座小樓的過道。不遠處有一個接水口。據說從羅馬時代起,人們就在此接山泉。鎮上街道大致呈「井」字形。進鎮後便是那彎曲的弧形街道,兩側房屋爬滿青藤,藤上開著白色的花朵。沿街一側底層商店往裡收起,前面是供人行走的長廊。 「井」字中間的「口」便是一個小廣場。左側有個古老的教堂。在教堂一邊的平台上憑欄遠望,是我一路騎車經過的大路,農田,果園和村落。

圖4 這裡遊客很少,寧靜之中恍若身在另一個世界

  「井」字的另一豎連著往後山山頂去的小路。順著山路往上登高,視野開闊。我馬上辨別出西邊的巴薩諾和北邊高山的輪廓。奇怪的是走了半天也不見一個人。正想著,山上下來一個挎著大籃子的十一二歲的少年。我彎腰繫鞋帶。那少年走到我的面前停住了腳步。我抬頭,眼前是掛著鮮紅櫻桃的樹枝,少年的手臂,還有他笑盈盈的臉龐。那雙眼睛清澈如山澗。這串櫻桃是給我的!我一時感動得不知所措。可惜我們言語不通。我摘了一顆櫻桃放入嘴裡,甘甜直入心扉。

  山頂的城堡因修繕暫時關閉。沒什麼,同類城堡我看過不少。而一個萍水相逢的山裡孩子,用最質樸的方式對一個遠方遊客表達的友好和善意,是我此行最大的收穫。在我的餘生中,每當想起這個素昧平生的少年,心中定會激起一陣暖意。

圖5 都市風光君皆曉,山野仙境俺獨知

  在我離開意大利的那天早晨,在酒店門前見到整裝待發的「自行車旅遊團」。十幾個人頭戴帽盔,身穿騎行服,領隊一聲吆喝,團員們跨車穿城而去。看著讓人心生羨慕。轉念一想,我自己不也是連續騎行了幾天?親友若問,「之微老矣,尚能飯否?」 必答:何言飯否,尚能日騎百里,縱情山、水、平原、古城之間也。

(全文完)

探索更多來自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