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記/回憶】第36號)                  

作者:許之微

(十八)

經年的戰爭,戰爭後的重建,搞得俄國國庫空虛。這個時候招來強敵,俄國拿什麼來填補軍需?伊凡一改過去支持維護俄國東正教教會的態度。他知道現在只有教會還拿得出錢財。 1579年冬,沙皇把大主教,主教,各教區首席牧師請到克里姆林宮,發表了禮請教會拿出財產支持國家度過難關的演說。一位在座的英國使臣記錄了他的講話並向英國女王做了匯報。這位使臣說,這可能是伊凡有生之年所作的最棒的演講。
伊凡告訴教會首領們,他一生都在維護東正教,曾無數次地貢獻國家的和個人的財產給教會。但是現在大敵當前,國家卻沒有財力用於抵禦外敵了。俄國的敵人是異教徒,如果幾年前韃靼佔領了俄國,俄國東正教將就此消失。現在的情況也是一樣。東正教教會從來就是俄國國家和人民供養著的。在國家和人民生死存亡的危難之際,希望教會能夠全力以赴地支持國家。因為有俄國,才有俄國的東正教。
不過,收錢容易拿出來難。怎麼能不難呢?僅莫斯科的教堂重建就搞得教會焦頭爛額,哪裡還有餘錢支援國家軍需?伊凡很快失去了他的耐心。他知道,教會沒錢,可是主教們和教士們沒幾個不是地主富翁。既然你們不把國家存亡當回事,那就別怪我不客氣了。他把主教們抓了起來,將幾個手裡塞上短劍長矛推進關著熊的鐵牢。讓其他主教和教士代表隔著鐵柵欄看「角斗」。血淋淋的場景令教會的領袖們觸目驚心。教會同意付給沙皇30萬金馬克。拿不出現金,就將土地變賣給貴族親王。
伊凡用這筆錢同英國進行了秘密的軍火交易。十三船軍備物資趕在冰封期之前抵達俄國唯一的北海港口。
入侵俄國的聯軍以波立聯盟的軍隊為主。幾年前波蘭國王去世,在羅馬天主教教皇的支持下,貴族會議選舉了匈牙利平民出身的騎士斯蒂芬.巴塞利為波蘭國王和立陶宛大公。這個五短身材,前額平窄的漢子頭腦清晰,鎮定果敢。他給伊凡下了最後通牒:交出彼斯科夫、諾夫哥羅德、威力克魯科、斯莫來思科等城市以換取聯軍撤兵談和。
伊凡不是個輕易妥協的人,而俄軍又不是聯軍的對手。城市一個接一個地失守。當伊凡不得不派出使者求和時,斯蒂芬.巴塞利的價碼又提高了,他在原先的條件上加了四十萬金幣作為軍費損失的賠償條件。波蘭國王派往莫斯科的使臣在克里姆林宮大廳裡高聲朗讀羞辱伊凡的信:「你只有嚇唬和迫害可憐的俄國老百姓的本事。你為什麼不到軍前對陣?就連老母雞都知道用雙翅保護小雞,而你這個『雙頭鷹』卻只知道東躲西藏。」 波蘭國王讓使臣帶給伊凡兩本德國出版的拉丁文的書,讓他好好看看歐洲人是如何評價他的。
伊凡默默地聽完。他知道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勁敵。俄國和他本人轉危為安的可能性太渺茫了。
  他把這渺茫的希望寄託在兩個人身上:德國皇帝魯道夫和羅馬教皇格里高利。他們都忌憚斯蒂芬.巴塞利同奧斯曼帝國的關係。魯道夫不願意看到波蘭勢力做大。而格里高利一直希望把俄羅斯變成天主教國家。伊凡向他們派出自己的特使。喜出望外的教皇立即動身前往波蘭,試圖說服巴塞利暫緩進攻莫斯科。
然而,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波蘭國王巴塞利此時不會耽誤軍機回去見教皇。莫斯科危在旦夕。兩支部隊火速趕往首都救駕。另一支部隊則在諾夫哥羅德總督舒伊斯基的帶領下趕往佩斯科夫(Pskov)。

(十九)

投誠聯軍的俄國官員建議巴塞利繞開佩斯科夫這座有石頭城牆和堅固防禦工事的城市,直搗莫斯科。但是巴塞利卻歷來是一個愛啃硬骨頭的指揮官。他的理由是,打下佩斯科夫就意味著聯軍可以在俄國土地上任意馳騁。而佩斯科夫不就是城牆高一點厚一點嗎?只要重砲齊轟,再厚的城牆也一樣會倒塌。
但是,斯蒂芬.巴塞利沒有把俄羅斯人比城牆還要堅固的意志計算在內。面對十萬聯軍的進攻,舒伊斯基親王的守軍人數不到四萬。但是,佩斯科夫城內軍民同仇敵愾,且佔據防守的有利位置。為了防止城牆失守。舒伊斯基親王命令在城內修築了另一圈防線,這樣不至於因為外牆被炮火打塌後全線崩潰。事實證明,這個舉措是極其英明的。
波蘭國王指揮圍城的部隊工兵往城牆下挖地道,把火藥埋在城牆的塔樓下。 1581年9月7日,二十門大砲往城防工事轟擊了整整一天。第二天,在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聯軍點燃了城牆下的導火索。兩座塔樓轟然倒塌。多處城牆已被炸毀。聯軍發動總攻。俄軍頑強地守住缺口。一層層的屍體佈滿了陣地。
  聯軍總指揮斯蒂芬.巴塞利堅信俄軍守不了多久。但是在連續進攻受挫後,他開始勸降,許諾給予佩斯科夫自治權。如果俄軍不投降,一旦他攻下這座城市,定殺個雞犬不留。舒伊斯基親王回信說,你的收買和威脅都改變不了我們忠於祖國,忠於沙皇,忠於信仰的決心。還是繼續戰鬥吧。勝利在上帝的手中。
佩斯科夫保衛戰打了兩個月,聯軍死傷人數五倍於城內守軍。城內軍民一體,同仇敵愾。老百姓男女老幼都動員起來了,送水送飯,包紮照料傷員。冬季悄然來臨,聯軍糧草供應越來越困難,士兵病倒凍傷,傷員缺醫少藥抵不住嚴寒,成批死亡。斯蒂芬.巴塞利對持久的攻堅戰毫無思想準備,進退兩難。
  11月,伊凡從他設在斯塔里薩的前線指揮部回到亞歷山德瓦莊園。莫斯科的士紳代表很快趕來,向沙皇遞交了一份請願書。請願書中,他們表達了誓死保衛祖國的決心。另外一個重要的內容是,希望伊凡把他的大兒子,也就是皇儲送到前線,以鼓舞全軍和全國人民的士氣。
  伊凡默默地聽完代表朗讀請願書。他收下請願書,表示將考慮他們的要求,並吩咐代表回去。請願書上的內容,讓伊凡心裡很不痛快:怎麼每到生死存亡的關頭,總有人跳出來質疑和挑戰他的權威呢?他們想讓皇儲上前線指揮,置沙皇於何處?是不是皇儲自己按耐不住想篡權?他越想越氣,請願書觸發了伊凡病態的瘋狂。
  伊凡讓隨從召來自己的大兒子,質問他是否授意莫斯科的官僚和士紳寫了這份請願書,要上前線指揮到底是什麼意思。皇儲莫名其妙地被父親懷疑,氣憤地為自己辯解。伊凡此時情緒已經失控,說話也沒了主題和邏輯。他胡亂地數落兒子,把多少年以來記在心裡的兒子的不是都一股腦兒往外說。說到兒子收集金銀珠寶時,伊凡因為情緒激動一時氣堵。皇儲得了空插話,接著父親的話頭,說自己視勇氣為無價之寶,視金錢如糞土。話裡話外透著對其父所作所為的不屑和鄙視。伊凡聽了,怒火中燒。他舉起手中的權杖,劈頭蓋腦地向皇儲打去。皇儲躲閃不及。伊凡權杖的端頭帶著金屬的尖刺。這鐵尖恰巧擊中兒子的太陽穴。皇儲倒在血泊之中。
  伊凡傻了。大廳裡的空氣似乎一下子凝固起來。漫長的幾秒鐘之後,伊凡先是喃喃自語,接著嚎啕大哭:「我殺了我的兒子,…… 我殺了我的兒子!」
他撲向血泊中的兒子,抱住他,試圖用手堵住兒子頭上冒血的傷口。兒子艱難地開口:    「爸爸,我從沒有背叛你。……」 他吻了父親滿是鮮血的手,這意味著他原諒了父親。
伊凡老淚縱橫,在隨從的幫助下,把兒子抱到旁邊的臥室床上。醫生趕來,但已經回天無術。皇儲(也叫伊凡)死的時候才27歲。
  整整三天,伊凡倚牆而坐,不吃不喝不睡。

(二十)

  伊凡四世的生命進入了晚年。在他生命的最後三年裡,他穿著修道士的灰色服裝,終日鬱悶,陰沉,有時魂不守舍,有時歇斯底里。
  以波立聯盟為首的聯軍退了,與其說是羅馬教皇的勸說起了作用,不如說是佩斯科夫城內軍民抗戰堅不可摧的意志,以及俄羅斯漫長寒冷的冬季迫使入侵者退卻。羅馬教皇的使者滿腔熱忱地來到莫斯科,試圖說服伊凡帶領俄羅斯東正教歸順羅馬天主教。伊凡不是以喪子之痛在心為由迴避不見,就是見了面也沉著臉不說話。最後,沙皇回答教皇的使者,此事事關重大,容我和宗教領袖慢慢商議吧。
伊凡把皇儲的死看做「天罰」。他不是一個執迷不悟的君王。相反,他一生都把「因為我的罪孽,……」 放在嘴邊。他也確確實實地反省和糾正過自己的錯誤。只是,他又反覆地重複自己的錯誤。這一次,「上帝的懲罰」來得太重,壓得他直不起身子。關鍵是,他老了,沒有多少時間可以再折騰了。
  於是,伊凡開始比韃靼火燒莫斯科之後的那一次更加認真地懺悔。他開始收集自從他登基之後所有被他迫害致死的人員名單,特別是重新收集「離朝」時期被殺害的人員名單。他對受害者的平反昭雪的方式帶著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宗教特色:命令教堂為遇難者祈禱,讓受害者的靈魂升上天堂。
  最後的歲月裡,伊凡疾病纏身,噩夢不絕,度日如年。 1584年早春的一個夜晚,難以入睡的沙皇讓隨從攙扶著走到克里姆林宮的庭院裡。一顆碩大的流星劃破長空。伊凡凝視著夜空,口中喃喃自語:「那就是我。我活不久了。」
  皇儲死後,伊凡還剩下一個小兒子菲奧多爾(Fyodor)。他立了菲奧多爾為皇儲,儘管這個兒子頭腦簡單,性格溫順,並不適合做一國之君。為此,伊凡指定了四個攝政大臣輔佐新沙皇。
  1584年3月17日,俄羅斯歷史上的第一個沙皇伊凡.瓦西里維奇.留里克離開人世。

(二十一)

  有人說,伊凡四世的死,是他本人送給俄羅斯的最好的禮物。中國有句話叫做「慶父不死魯難未已」,說的是同樣的道理。
  在俄羅斯,這位「始皇」同中國的秦始皇一樣以暴君著稱。對伊凡雷帝的評價幾乎從來就不高。蘇共執政期間,有過短暫的以「二分法」評價伊凡的傾向。然而,就像中國的「尊法批儒」運動一樣,「客觀」看待歷史人物伊凡四世的努力並沒有產生效果。可見,殘酷對待臣下與子民的暴君在歷史上不會留下任何好名聲。知識階層有歷史的話語權,草根百姓會對那些不可忘卻的往事口口相傳。輿論只可控制一時。準確地說,只可控制表面上的一時。
  那麼,如何評說抵抗侵略者,收復俄羅斯領土,以至於開疆擴土的那個伊凡四世呢?許多俄國和歐美的歷史學家認為,抵抗來犯的韃靼和波立瑞德聯軍是臨死不屈英勇頑強的俄羅斯軍民。收復歷史上屬於俄羅斯的喀山和阿斯塔克汗也不能算作伊凡四世的功勞。甚至伊凡統治的晚期,耶爾馬克(Yermak)率領800人的探險隊,越過烏拉爾山,一直深入到西伯利亞,開啟了俄國向東擴張的先河,也不是出於伊凡的戰略眼光。探險隊的實際贊助人是地主兼富商斯卓哥諾夫(Stroganovs)。
  固然,沙皇伊凡對內「整肅」和「清洗」血腥殘忍。他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罪有應得。他對外也談不上雄才大略。但他確實「御駕親征」喀山。他在侵略者面前沒有含糊過,在勸降的克里米亞可汗使臣和波蘭國王的使臣面前不低頭不屈服。他也支持了向東擴張俄羅斯領土,為俄羅斯成為大國強國邁出了第一步。如果說國有國運,在俄羅斯到了從落後的邊緣的弱國轉變成強權的關口,伊凡恰巧成為俄國的最高統治者。他在殘酷對待臣民的幾十年統治中,並非碌碌無為,屍位素餐。
  殘暴的秦朝二世而亡。俄國的第一個沙皇伊凡雷帝也是僅傳了他的小兒子菲奧多爾(Fyodor),便連帶留里克王朝走上滅亡。菲奧多爾是伊凡第一個妻子所生六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幾乎可以說是個弱智。他在位14年,朝政一直被「國舅」(他妻子的哥哥)鮑里斯.戈東諾夫(Boris Godunov)把持。 1598年菲奧多爾死後,鮑里斯篡政。留里克王朝告終。俄羅斯進入歷史學家所稱的長達15年的「空位時期」,也稱「混亂時期」(Time of Troubles)。
  鮑里斯秘密殺害了菲奧多爾同父異母,有沙皇繼承權的弟弟季米特里。 1605年鮑里斯死後,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不過這個也叫菲奧多爾的青年才俊繼位不到兩個月,就被攻入莫斯科,自稱是季米特里的哥薩克軍事首領殺死。這個假季米特里是天主教徒。他得到波蘭國王的支持,卻被俄國統治階級所痛恨。 1606年,早就有野心的瓦西里.舒伊斯基親王發動政變,推翻假季米特里,登上沙皇寶座,自稱「瓦西里四世」。
  1610年波蘭軍隊再次入侵,攻占莫斯科。波蘭國王宣布自己兼任俄國沙皇。 1612年11月,各地俄國軍隊聯合起來驅逐了波蘭侵略者。 1613年2月21日,全俄國民會議宣布,選舉出16歲的米哈伊爾.羅曼諾夫為沙皇。這個米哈伊爾.羅曼諾夫算是伊凡四世比較近的親戚。他的姑奶奶正是伊凡雷帝的前妻安娜絲塔西亞.羅曼諾夫。
俄羅斯的歷史進入羅曼諾夫王朝階段。

探索更多來自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