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勁戈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 閒坐說玄宗。
「行宮」 唐。元稹
這是唐朝詩人元稹一首耳熟能詳的五言絕句。元稹也寫了有名的傳奇「會真記」,又名「鶯鶯傳」。在「鶯鶯傳」中,元稹借張秀才之名,描寫他親歷的故事,講到他在普救寺中和一美麗女子鶯鶯之邂逅。經過宋朝的演變,到了元朝時王實甫改編為雜劇「西廂記」,把故事寫得更曲折、緊凑、引人入勝。雜劇「西廂記」對後世的影響力遠遠超過傳奇「鶯鶯傳」。
雜劇「西廂記」的故事是說,在山西普救寺借宿的秀才張君瑞,巧遇扶柩回鄉在寺中西廂房借住的崔鶯鶯,因為他倆都喜歡吟詩而互相愛慕。後有一夥強人圍寺,要搶崔鶯鶯,情急之下鶯鶯之母老夫人聲稱能救其女兒者將以之許配。張秀才向其舊識白馬將軍發出求救信,得以解圍。之後老夫人因不門當戶對而悔婚,張秀才因悲痛而得病。因為鶯鶯丫環紅娘的幫助下,兩人得以幽會。但被老夫人得知而拷問紅娘,幸好紅娘據理力爭,老夫人說只要張秀才進京趕考成功將允以許配,張秀才果然考中而得以迎娶,使得有情人終成眷屬。
在清朝曹雪芹的古典名著「紅樓夢」中,就好幾次提到了「西廂記」。那時認為「西廂記」是言情、淫穢的雜書,侯門公府的少爺和大家閨秀是一點也不應該沾邊的。「紅樓夢」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艷曲警芳心」中,寶玉看過西廂記後,就用書中的句子對黛玉笑道:「我就是個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貌」。第四十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金鴛鴦三宣牙牌令」中,在行酒令時黛玉用了西廂記中的句子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被寶釵查覺,後來寶釵教訓黛玉說女孩子家不應該看這些談情說愛的書。
民國初年音樂家黎錦光用筆名金玉谷為「拷紅」作曲、作詞。詞中將雜劇「西廂記」的故事簡化,只提重點。
「拷紅」 民國。金玉谷 作曲、作詞
夜深深,停了針繡,和小姐閒談心。
聽說哥哥病久,我倆背了夫人,到西廂問候。
她說夫人恩作仇,叫我喜變憂。
她把門兒關了,我只好走。
她們心意倆相投,夫人妳能罷休,便罷休,又何必苦追究。
一不該,言而無信,把婚姻賴。
再不該,女大不嫁,留在深閨。
三不該,不曾發落,那張秀才。
如今已是,米已成飯,難更改。
不如,成其好事,一切都遮蓋。
此曲一經名歌星周璇演唱,頓時風行大江南北。歌詞是用丫環紅娘的口氣寫的,詞中的“小姐”是崔鶯鶯,“夫人”就是老夫人。“哥哥”是張秀才,“她”就是崔鶯鶯。在歌曲中紅娘的口氣,有點反僕為主的味道,非常強式。古時貼身的丫環,是一直服侍小姐的。小姐出嫁時,丫環是陪嫁一起到夫家去。看樣子這樣強式的紅娘,將來一定會是很能幹又忠心的管家。
最近黃昏時和太座在住家附近散步,同時一路同唱些歌,我們唱過進行曲和新疆民歌。忽然想起從前家母在做家事時最喜歡哼的流行歌曲「拷紅」,後來我因為認得的字多了,人也長大了,才漸漸懂得「拷紅」中「西廂記」故事的內容,因而特別喜愛這首歌曲。記得家母嗓子一直很清脆如少女一般,有一次在台南家中接到電話,電話那頭說小妹妹請妳媽媽接電話,家母多次回述此事時總是洋洋得意。家母唱「拷紅」時聲調很高,似乎有點像周璇,但沒有周璇那樣嗲。我和太座走路唱時,我也需要提高聲調模仿女性假音,那就和家母的歌喉有些相像了。 (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