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文學】第19號)                           

作者:方映荷      

成立於1905年的慈善機構「緬因州海岸任務協會」(Maine Sea Coast Mission,以下簡稱「協會」)他們服務的對象是緬因州沿海和島嶼社區,提供島民在物資、精神及健康方面的支援,並設立青年發展計劃。

  每年執行任務的資金大都來自募款,而執行任務的是協會屬下的一艘名為「陽光5號」(Sunbeam V)的船隻。 

  回朔到1905年,兩位公理會的牧師安格斯及亞歷山大·麥當勞兄弟成立了「海岸傳教會」(Seacoast Missionary Society) ,他們駕著單桅帆船到偏遠的孤島,看望燈塔或救護站的守護員及島民,深切了解島民艱辛的生活條件,他們組織主日學校,舉行教堂禮拜,並照顧病人。無論在任何惡劣的天氣下,如風暴、大霧、強烈的潮汐等,他們都不畏困難,不放棄支援,這種本著耶穌的博愛及犧牲精神,一直延續至今。後來「海岸傳教會」轉形為一個非宗教的慈善機構,改名為「緬因州海岸任務協會」。

  1912年,協會利用7,000美元的善款,建造了第一艘57英尺長名為「陽光號」(Sunbeam) 的任務船,新船具有優良的配備及耐用性,讓麥當勞兄弟可以在夏季之外的時間航行,一年之中,他們到達的燈塔站及島嶼多達300多個,他們把最新的消息帶給孤獨的島民,鼓勵他們種菜,改善飲食,帶給他們各種食品,並照顧他們的醫療需求。1916年聘請了一位老師,在船上教學,成立了海上教室,讓孩子有機會上學。1922年協會在巴爾港(Bar Harbor)建立了總部,並把電話服務帶到了遙遠的島嶼。1926年「陽光2號」下水,後來被1939年下水的「陽光3號」替代,是協會的第一艘全年船,有過夜的住宿,應急的運輸及牙科診所。1940年代,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協會在「陽光3號」的船身上畫了一個白色的大十字架,表明這艘船是「慈善船」或「醫療船」(Mercy Ship),敵方的艦艇不可以攻擊。從此,這個標誌一直都留在「陽光號」的船身上。1964年「陽光4號」下水,又被1995年下水的「陽光5號」替代,一直使用至今。

  「陽光5號」船身是黑色的,為鋼殼打造,船長75英尺,21英尺的橫樑,7英尺的吃水深度,擁有250馬力的發動機,能夠以10節的速度航行,來往於海上,為島民提供食品、衣物、住所、經濟及醫療的援助。當島民遇到緊急狀況時,協會立刻派「陽光5號」前往急救。島民也把「陽光號」當作一個社交場所,例如開會、舉行婚葬禮、教堂儀式等,除此之外,冬季還可用它做破冰船,清理港口,為圍困的船隻打開通路。

  每逢聖誕節來臨,「陽光5號」帶著各地捐贈的食品、衣物、禮品等送給貧困的家庭,這個善舉從1916年以來已成為一個傳統,讓島民渡過一個歡樂的佳節。每當陽光號進入海灣或港口時,船員們帶著世紀累積以來的良好意願,如同其名,島民好像看到燦爛的陽光一般,心中充滿著溫暖及希望。

  2019年4月,協會將總部會址出售給巴爾港歷史協會,原名為「拉羅謝爾」(La Rochelle)的會址,是一棟面海的華麗毫宅,建於1902年,總共1萬3千多平方尺,41個房間,帶有希臘復興風格的磚石莊園,原屬美國費城庫克特家族所有,特里斯·庫克特(Tristram Colket)是多倫斯博士(Dr. Dorrance)的外孫,多倫斯博士因為發明濃縮湯(金寶湯,Campbell soup)而致富,產品銷售全球。庫克特家族熱中慈善事業,特里斯於1940年買下這棟毫宅,並於1972將它捐贈給協會。

  經過1947年一場大火浩劫後,巴爾港的毫宅及大旅館多半被燒毀,「拉羅謝爾」是僅存的幾棟豪宅之一,現在已經列入國家歷史名錄(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去年巴爾港歷史協會遷入後,已成立「拉羅謝爾」博物館(La Rochelle Mansion and Museum),展出巴爾港珍貴的歷史文物,並對外開放。「拉羅謝爾」售價為475萬美元,協會將出售的款項作為捐贈基金,用於長遠的投資,例如提供獎學金,幫助島上的學生有進修的機會,保持儲藏室內農產品的新鮮度,將食品免費送給需要的家庭,並提供最先進的醫療等服務。 

  2016 年10月,「陽光5號」從巴爾港遷移到東北港停泊,由於協會總部在巴爾港,兩地來往很不便。MDI365 ( Mount Desert Island 365),東北港另一個非營利機構,致力於東北港社區持續性的發展,他們透過捐款,在東北港買地,建了一棟兩層樓的建築,第一層為辦公室,將長期租給協會,新總部於2020年10月啟用,協會首次與「陽光5號」在同一地點。協會為了感念庫克特家族的長期贊助,仍以「庫克特中心」(Colket Center)為總部名稱。

  緬因州缺乏資源,百年來致力於慈善事業的人,多半是外地的居民,當他們到緬因州度假時,深深被這裡秀麗的山水,田園式的生活及純樸的民風所吸引,每到夏季,他們都長住於此,也把這裡當成他們的第二家園。他們之中熱心公益,樂善好施的人,比比皆是,將一生勤奮所得回餽給緬因需要幫助的地方,例如救濟貧困,保育自然環境,提供教育經費,添購先進的醫療設備及保護文化遺產等。本地居民對這些行善的外地人,心中充滿了敬佩及感激之情。

  後記︰從2015年起,每年暑假我都與家人到緬因州度假,我們就是文章中所提及的「夏季居民」,我們已把緬因當做第二家園,對這裡的一草一木及當地居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今夏,我住在東北港時,常到港口看川流不息的船隻,對停泊在港口的「陽光5號」的故事,尤感興趣。近年來,我的家人也參與多項緬因的慈善計劃,包括MDI365的成立,因此,我決定撰寫一篇有關「陽光5號」的文章,以為紀念。

(本文刊登於中華日報中華副刊3/21/2021)

陽光5號

                                                                       

探索更多來自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