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美食】第29號)
作者:西溪
自從來美國後,家鄉變成遠方,朋友漸行漸遠,就像是旅途中拍過的美景,曾經品嚐過的美食,淡忘於日常,沉澱在心底。那些走過的地方,交過的朋友,有時以為已變成遙遠的回憶,直到前段時間在新聞裏聽到那個熟悉的遠方——新疆。
無論妳是否去過,說到新疆總會在腦海裏勾勒出壹幅異域風情的圖景,那裏有雪山,有沙漠,屋裏鋪著精美的土耳其地毯,炕桌上擺滿中亞特色的美食,還有長辮子的維吾爾姑娘跳著舞,戴著花帽的小夥子打著手鼓唱著歌。場景必須描繪細致,因為這不是想象,而是我童年裏的短暫記憶,單純親切而美好。
2003年的夏天,滿大街放著刀郎《2002年的第一場雪》,我跟著母親從杭州飛到蘭州,又在火車上躺了三天臥鋪後終於到達烏魯木齊。晚上九點的烏市,夕陽的餘暉仍照著二道橋的天空,長大後才明白為何有時差,明白為何“二路汽車停在八樓”。
在那時小小的我眼裏,新疆真的好大好大,從烏魯木齊到吐魯番,從喀什到和田,我們的車幾乎每天都在炎熱的沙漠和戈壁裏穿越,數不清聽了多少遍刀郎,記不清去了多少個城市,卻流連於那些美景與美食,天山下牧人的酸奶,篝火晚會上的烤全羊,吐魯番的哈密瓜,街邊的烤包子和饢,還有維吾爾族人家的手抓飯……味蕾的記憶久不消散,簡單而粗獷的食物裏,是單純又濃烈的新疆味道。
於是大學的四年也幾乎每頓在學校的清真食堂度過,收獲體重的同時還收獲了可愛的新疆朋友。維吾爾的姑娘,長得好看名字還好聽,她們告訴我,“努爾”是光芒,“古麗”是花朵,所以我的青春幸福地被光芒和花朵圍繞。我們一起學舞,一起逛街,一起吃食堂的抓飯,分享一盤大盤雞,一起聽著維語歌,在宿舍裏編辮子……
那是只屬於青春的時光吧,簡單的快樂和純潔的友情,跨過種族語言的障礙,無關宗教政治的話題,只因一份單純的友好和善意。一起走過單純的校園時光,讓我的成長裏有了妳的蹤影,讓我的故事裏有了妳的痕跡,哪怕時光飛逝,如今久未聯繫,隔著千山萬水,偶然想起,依然十分珍惜。
電視裏的新聞播報依然在滾動,昔日珍惜的地方成為了當日報導的頭條,而那些視頻畫面卻不是我所熟悉的新疆。我明白世上許多話題出於沒有答案的紛爭,苦於充滿紛爭的答案,因此不想去糾結是與非,也沒有資格評判對與錯,只是希望多年以後,那些走過的地方,那些交過的朋友,還有留戀過的風景和美食,安然還在。
世事繁雜,日常瑣碎,願單純不被打擾,願美好不被破壞,願美景依舊,美人安康,美味如初,美食常伴。
簡易版抓飯
材料:電飯鍋、羊肉、洋蔥、胡蘿蔔、葡萄乾、大米、孜然
做法:
1、大米洗凈後浸泡半小時,羊肉切小塊,胡蘿蔔和洋蔥用切菜機切丁(刀工過硬請手動忽略)
2、電飯煲加熱放油,加洋蔥炒香,再放羊肉,最後加胡蘿蔔混合煸炒,等變色後放米。
3、放鹽和調料*,加水沒過大米,蓋上鍋蓋按下煮飯鍵。
4、等米飯快熟時,在飯上鋪上一把葡萄乾,繼續燜一會兒**。
5、攪拌混合葡萄乾和抓飯,裝盤開吃。
小叮嚀:
*鹽和孜然不可或缺,薑蒜隨意,網上還有放醬油和料酒的方子,但酒精在伊斯蘭教中是禁止的,所以新疆的抓飯中不會用到這些。
**建議葡萄乾别放太早,不知是否因葡萄乾品種不同,如果和米飯一起水煮就容易變酸,所以約煮15分鐘後再放。當然每個電飯煲有它的脾氣,總之等米飯快熟時放更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