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小提琴家的成長之路 作者:陳羿伶(德國)
(歐華作協) 教育領域專刊
(本欄文學聯合團體) 歐華作協網址: cwae1991.com
德國夏季的七月,頂著攝氏36度的高溫,和女兒安娜來到曼海姆音樂學院。今天有一場重要的考試,最頂樓二十間的琴房全部開放給考生使用。這是安娜第一次帶我來參觀她最熟悉的琴房,沒想到房門一開,我還得縮個小腹、閃過桌椅縫隙才能進入。這不到十米的小隔間,竟然塞了一架體積不小的史坦威三角鋼琴,除了鏡子、桌椅、譜架,就是那扇傾入熾熱陽光的窗戶。
36度的室溫,待在小房間裡不到半晌,母女倆如同在蒸氣房內大汗直流了。當我正尋找背包裡的小扇子時,安娜已迅速換上演奏服並將小提琴取出,開始考前最後的準備。聽著她複習帕格尼尼的跳弓,我抹拭額角不斷冒出的汗珠心想著:「這麼熱還能練…」還好女兒不會讀心術,否則她肯定會這麼回我:「再累、再熱,都不是休息的藉口!」這可是安娜八歲時,荷蘭獨奏家教授送給她的一句箴言,後來也成了她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自安娜六歲習琴開始,熱愛音樂及舞台的她,心中竟默默生出獨奏家的宏願。只是我們並非音樂世家,對她的這份夢想全然陌生。然而,女兒對小提琴的執著,從每日堅持練琴,以及每次旅遊返家後,總是迫不及待地打開琴盒,便看得出她認真又自律的習琴態度。而安娜在這方面的天份,也從七歲時便見端倪。當時習琴不到六個月的她,卻僅花了數週便準備好韋瓦第小提琴協奏曲,並與音樂學校的弦樂團進行獨奏會。與其說我們父母在音樂這條路上幫忙孩子看路找路,如今回首才赫然發現,似乎一直以來,都是安娜領著我們往前跑!
「時間差不多了,要去演奏廳囉!」安娜將琴盒關上,催促著我走出琴房。原本在電梯裡還神態自若、玩著自拍的女孩,到了試場門口,卻突然說她的心跳怎麼越來越快了!不過知女莫若母,每次比賽或演奏會前,我偶爾陪在後台等待時,安娜總會緊握著我的手直通任督二脈,而下一秒站上舞台的瞬間,臉上自動切換成神采奕奕又無比自信的模樣。
是的,從小在舞台上就能從容不迫、氣定神閒,是安娜的特質之一。果不其然,才嚷著⼼臟快蹦出來的她,見到演奏廳大門一開,便迅速又優雅地起了身、拿起琴和弓,昂首闊步地走入會場。當廳門緩緩關上時,我不禁憶起十年前安娜八歲在德國法蘭克福Dr. Hoch’s音樂學院的入學考,她獨自一人走進考場的身影。當時我們對於音樂這條路尚不熟悉,各項專業包括對小提琴的認識、比賽和演奏活動的安排等等,皆從那時學起。所幸院長和荷蘭教授對安娜的才華極為賞識,不僅老師要求母親我必需跟著全程聽課、每日按照特定的教學法陪練,院長也允許並鼓勵我們母女,隨時進入演奏廳聆聽各種排練,加強對演奏流程的認識。
因此,在音樂學院那四年,不只安娜這位正規生收穫滿滿,我這個伴讀的媽媽也等同修足了四年的學分:像是見到她的手位便知音準了;在協助安娜準備演奏曲目時,即便無鋼琴,也能哼唱著伴奏。在學習每首協奏曲時,熟知樂團中各項樂器的合奏旋律,亦為老師對我們母女最基本的要求。就在安娜享受著密集專業訓練的同時,我們的家庭生活也產生了極大的轉變:因為不間斷的課程與音樂會,讓我們沒有週末或假期。爸爸的休假完全配合了女兒的行程,與安娜相差一歲半的弟弟同時也有活動,因此整個家庭緊湊又忙碌的生活步調可想而知。
安娜就讀的中學是德國法蘭克福的一所百年老校,學生賽艇和曲棍球在青少年奧運賽事上表現卓越,這吸引了當時熱愛各式體育活動的安娜,她甚至還加入了賽艇協會。當安娜12歲七年級時,順利轉入了德國法蘭克福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的青少年班。 面對全新的環境,女兒是既期待又興奮。新的小提琴教授希望安娜能夠獨立學習,我們父母也因此配合地開始放手。記得她的頭幾堂課,不是找不到教室,就是搭錯了地鐵。但不到一個月,音樂大學成為了她第二個家。只要中學一有空檔,她便直接到大學練琴或上課。從登記琴房、聯絡鋼伴、琴伴、安排好室內樂排練,所有一切皆由她自己親手解鎖!
雖然安娜擁有自主的學習環境,但老師並不會主動提供比賽或其他活動資訊。然而這些卻是安娜的音樂成長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因此我們家長自然接下重任,陪女兒一起慢慢找尋她想參加的音樂活動、挑選適合的比賽。
16歲那年,安娜又另外考取了柏林國際音樂學院,並獲得在柏林音樂廳Konzerthaus Berlin與柏林德國歌劇院Deutsche Oper Berlin多次的獨奏演出機會。於此同時,因為比賽的獲奬與基金會的各項贊助,安娜不但獲得一把義大利好琴,也有更多演奏邀約。隨著日益增加的活動與地區範圍的擴大,媽媽的工作於是集中在與行程相關的瑣事上,同時也慢慢將更多的新任務轉交給女兒,讓忙碌於高中畢業考、音樂院課程、練琴和演奏會的她,也開始熟悉「自己演奏並兼職經紀人」的生活。
畫面拉回至考場。我望著空空的琴盒,又想起十二年前,安娜在我們小鎮音樂學校的開放日,第一次拉了小提琴後遲遲不肯將琴歸交還給老師的模樣,當時以為那只是小女孩一時的任性。沒想到十二年後,安娜還真踏上了專業演奏之路。甚至,今年十一月她與科隆小交響樂團Sinfonietta Köln的獨奏會,出現在德國著名古典音樂雜誌concerti的音樂會預告名單上。這份安娜從小追到大的音樂月刊,如今印著自己的姓名和演奏會訊息,令她雀躍不已!十二年前,我們聊著帕格尼尼的曲目是多麼難以駕馭、多麼望塵莫及。而今,安娜師從的義大利小提琴獨奏家,同時也是許多知名國際比賽(例如比利時伊莉莎白王后國際音樂大賽及義大利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的評審委員。今夏,這位教授邀請了安娜與他一同出席義大利利沃諾音樂節Livorno Music Festival的室內樂演出,這已超越我們當初的預期與想像了。
一步一腳印。對於我們父母而言,這十二年的陪伴是一場難以置信的旅程。我們由衷地感恩,能夠陪伴女兒實踐她的夢想,讓我們體驗如此精彩的歷程。期盼十八歲的安娜,能繼續攜帶著我們滿滿的愛與祝福,創造她豐富的音樂人生!
(下圖:作者陳羿伶的女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