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uds

麗蘋的人生篇章     麗蘋

   「麗蘋」,顧名思義應該是屬於一個小女孩的名字。沒錯,這位小女孩還在搖籃裡的時候,她的姨父一見到她那張紅通通的小臉時,就直沖著她說「我美麗的小蘋果,快給姨父笑一個!」。後來這個小女孩的爸媽就乾脆叫她「麗蘋」。

   麗蘋是在湖南內陽出生的。強褓中的她,隨著爸媽跑了不少地方。去過中國哪些行省?她已不記得,但經由她媽媽口中說出來的地方應該是不會有錯的。隱隱約約,她好像記得她媽媽曾經談過,發生在她爸爸身上的一件大事,那時三四歲左右的她和媽媽正住在廣州城裡。有一天當保姆帶著她在家附近蹓躂時,有位年輕叔叔上前問她:「小妹妹,爸爸在家嗎?」沒想到,剛一回到家的爸爸警覺到事有蹊蹺,馬上易容換裝從後門走了。這就是麗蘋全家星夜離開廣州,通過深圳關卡,逃到香港,落腳臺灣的主要導火線。

   麗蘋最早有記憶的地方,應該是在新竹北埔,一個客家人居多民風純樸的鄉下。她心中的北埔,沒有電視劇「茶金」裡的爾虞我詐,有的只是單純的童年往事和一些珍貴的回憶。她記得當地震來臨,大人們緊緊張張擔心房子是否會倒下來時,她和玩伴都好興奮,因為又能在馬路上睡個一兩晚。每每在鏡中看到自己臉上疤痕時,她會想起小時候爬芭樂樹的亢奮,嚐番石榴的苦澀和從樹上掉下來臉刮破的痛。在超市看到地瓜時,她會想起跟著大孩子,在收割後的稻田裡,把挖來的蕃薯放進火坑埋上土後,一邊玩一邊等那香噴噴烤地瓜的出土。

   麗蘋北埔的回憶並非全是完美的。她永遠記得鄰家深宅大院裡,那隻大狼狗的吼叫。每次非得經過那地方時,她不是緊拉著大人的手就是心跳加速趕快衝過去。更有那一直都沒機會向爸媽懺悔的糗事,從床底下偷來的幾個小銅板,買了什麼東西已不記得,但麗蘋心中的愧疚永遠存在。

   時光飛逝,麗蘋因為家中生活的關係,不得不告別玩伴離開北埔,隨著她爸媽向臺中潭子邁進,迎向她人生的下一篇章!

[4/4/2022刊載在世界日報上下古今版]

我家福樂 查莉萍

   有位好朋友,最近剛失去了一隻心愛的「棉花面紗犬」,她說那種撕心裂肺的痛真是難過。沒想到最近她又突然告訴我,因為先生的堅持要求,他們又要抱養一隻同樣品種的小狗。我家養過一隻「黃金獵犬」,有經歷過和這位朋友相同的感受,但我們做了不一樣的選擇,那就是我們沒再領養另外一隻「黃金獵犬」。

   話說我們剛從麻州布魯克萊恩搬到馬州哥倫比亞之前,先生就給兩個兒子開了一張家裡可養隻狗的支票。搬來之後,正巧我公司裡有一位同事家裡的「黃金獵犬」媽媽生了一窩小狗仔。我們去看過後,先生就相中其中和他最有緣且較溫順的一隻。兄弟倆歡天喜地爭著要為狗狗取名字,哥哥想念他在布魯克萊恩的朋友,就要用他一位好友的名字,弟弟是波士頓棒球隊球迷,非要取「紅襪子」不可。僵持之下,還是身為老媽的我,平息了這場取名紛爭,給狗狗取了一個讓哥倆都很服氣的名字「福樂」。「福樂」,是我們住在布魯克萊恩公寓時那條街的中文譯音。

   我們家的「福樂」似乎具備了所有黃金獵犬的特點:金色黃毛有如黃金一般在陽光下閃亮發光,聽話忠心聰明機靈溫順通人性,讓我們好愛牠。但是牠也有我們最擔心的毛病「好吃症」。一談到好吃,就讓我想到婆婆住在家裡時,一看到婆婆在廚房洗菜,「福樂」就會乖乖地蹲在她身旁,伸長脖子兩眼柔柔的看著婆婆,就等著一口吃下婆婆丟給牠的青菜葉子。另外一次是我們突然發現裝狗餅乾的袋子突然快光了,後來才知道牠就是這罪魁禍首,牠這樣好吃也是牠體重總是超標的主要原因之一。

   福樂是我們家的寶貝,老大一坐在客廳地毯上,牠就會不動聲色,慢慢移動身軀往他那裡靠攏,一直到牠把牠的頭舒舒服服非常滿足地枕在老大的腿上。老二放學後一個人在家,「福樂」自然成了他的玩伴。他們有時會在有籬笆的院子裡玩,有時會在家裡玩。平日牠是不准上樓的,但每隔一陣子我們就會在樓上發現到牠的玩具,我們也只有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有責備他們。對於我嗎? 印像最深刻的一次,也是我低估了牠的唯一一次。有一天早下班,興緻一來,帶著牠去看老二踢足球。這下不得了,當牠看到小主人滿場跑時,牠也很興奮地拉著我就跑。想想看,牠那體重近一百磅的蠻力,拉著不到一百三十磅重的我往前衝,那場面相當可觀,幸好我只是被往前拉倒在地上而已,否則來個狗吃屎那才真有得瞧。另一次是我正在樓上衣櫥蹲著整理衣物時,突然覺得我的腋窩下有個毛絨絨的東西在動,回頭一看是牠,我就一聲吆喝「福樂」,牠就只好很委屈的跑到樓下去。我們雖常笑牠上了「犬隻訓練班」沒畢業,但牠對帶牠去上課的我家老爺是絕對「老闆至上」全心服從。只要牠稍一出軌,聽到老闆一聲低吼「福樂」後,牠就乖乖的把頭貼在地面上,一副很服從的可憐模樣。牠的老闆除了管牠之外,最主要的工作是不管天氣如何,每天早上起床後及晚上睡覺前,一定帶牠在家附近步道蹓躂方便。

   「福樂」只陪了我們七年,我們全家都非常不捨。尤其是我們家老爺,他還深深記得在「福樂」過世頭一天晚上,在他帶牠出去散步時,牠不時緊貼在他的腿邊,似乎牠已預知自己的日子將盡。「福樂」火化後,我們把牠的骨灰埋在我們家後院一角。我們再也沒有領養另一隻黃金獵犬,因為我們內心深感愧疚,覺得如果我們能夠多帶「福樂」出去走動增加牠的活動量的話,牠應該是可以多陪我們一些時日的。

(4/24/2022刊載在世界日報家園版)

探索白人文化之夜 姚遙崤

  大部分住在美國的華人,朋友圈裡也大都是華人同胞,平常吃的是中餐,講的是華語,除了必要之外同主流白人間的交流很少,很難得有機會去探索一下白人的文化。

   跟我一起打籃球的傑克是一個舞台劇的職業演員,那天對我說他週日晚上會在馬里蘭州府安那波利斯上演,有兩張優惠票,問我想不想要。我答應出席,不過因為演藝是他維生的方式,就決定上網購買了門票,帶老妻去參觀了。

   劇院名叫牡羊頭 (Rams Head),隔壁是一家同名的餐館,我們就預訂了餐位。到達餐廳老妻點了一份鮪魚三文治,我要了炸魚及薯條,這兩樣都是典型的美式餐點。上菜時我問侍女她是否忘了什麼?她愣了一下,我才提醒她沒給我噠噠醬 (Tartar souce),老美吃炸魚必定要沾這個醬,她立即笑著道歉說馬上拿來。

   餐畢從過道走進劇院,時間剛好表演開始。 劇團名叫「首都愚人團(Capital Fools)」,由四男三女組成,表演的是政治諷刺劇(Political Satire),專門針貶現時的政治人物及時事

   第一位上場的是現任民主黨總統拜登,演他的人一副老態龍鍾的樣子,講話結巴又口齒不清,很是唯美唯肖,接著眾議院議長共和黨的麥克阿瑟上場,兩人為債務上線的問題爭論不休。麥憤而離去,副總統哈里斯上來,言辭很是犀利卻又不著邊際,她和拜登一唱一和,還真的唱起了美國出名的民謠「老黑喬」,不過歌詞完全不同而是他們改編的來歌頌自己的政績的。

   下一位上場的當然是前總統川普,他一來就不斷吹噓自己多偉大,然後立馬抱怨他被民主黨「獵巫」起訴,要支持他的選民站出來反對這項美國歷史上最不公正的行動。接著我的球友傑克扮演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出場支援川普,老川說他一生都在避免付款給建築商,給工人,給任何為他服務過的人,這次唯一付錢給了騷星丹尼爾,你看看發生了什麼事?朱說對啊,要是你早聘任我當你的私人律師,我絕對不會幫你做出這種溴事。於是他們又開始抱怨2020年的大選被竊走的事,兩人唱起了改編過歌詞的「美國糕餅(American Pie)」,讓台下的觀眾都開心地大笑不已。

   他們下場後上來一個飾演大法官湯瑪斯的黑人演員,湯瑪斯最近被揭發接受共和黨金主的旅遊招待,演員開唱「The Song of Silence」,一副我只是永遠要保持沈默的態度,正是非常切題。

   演員們陸陸續續地在臺上飾演不同的政治人物和最近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時事,又講又唱又跳的,觀眾們無論黨派何屬都一片片的笑聲不斷。這種關心政壇之事卻又無可奈何的心情,在演員們的嘲諷之下,大概可以得到共鳴而稍為釋放了些吧!放眼觀眾席,全是中老年的白人男女,東方人只有我們兩人,奇怪的是居然也沒有黑人,或許這是美國主流社會的消閒模式,也反映出大多數黑人和年輕人漠視政治的心態。

   由於我球友的牽引,讓我度過了一個典型美國白人的週日晚上,也算是個有趣的經驗了。

2023年7月16日於華盛頓DC

[9/13/2023刊登於世界日報家園版]

資遣往事 金慶松

   最近經濟不景氣,通貨膨脹,失業率升高,許多公司在裁員,我服務的公司內部也是一片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令我想起二十年前第一次被資遣的時候。

   本世紀初的美國,正是互聯網(dot-com)泡沫化、科技股股票紛紛墜落之時。大環境如此,我服務的C公司的資訊部門也因前些年的過度擴張,也開始逐步重組收編。那時常常聽到公司高層又重組了,某一產品線不做了,某些同事不見了,某個辦公室清空了;紐約華爾街上聽到的消息,卻是C公司仍然欣欣向榮,仍在招募人才,但熟悉內情的我們,深知公司是招募一人進來,資遣十個人出去,以「一進十出」的方式,達到減少開支及瘦身換血的目的。

   一天早上,我收到開會的電子郵件,是老闆送出的,十點鐘要在別層樓開會。當時納悶怎麼會選在別層樓呢?我忙著手頭上的活,也沒有在意。

   十點鐘我準時去開會。那是一間可供三、四人開會的小會議室,除了我的老闆外,還有另一人也在場,他自我介紹是人事部的人,然後說到公司正在重組、整頓中,我被資遣(laid off)了⋯⋯他持續講了一些美麗詞彙、遣散費、離開公司的程序、找工作的過渡期等等,但多數的時間我的腦子都是一片空白。之後,我在遣散協議上簽了名,就被直接帶到停車場,我辦公室內的私人物件,也已為我打包好,在停車場等著我。我被正式資遣了。

   根據C公司的遣散協議:我服務了四年,有兩個月的遣散費,原有的保險也可持續兩個月,在未來的三個月,我也可以免費地到一家就業輔導中心「去上班」,也就是去找工作。那時的我,衝勁十足,但面對第一次被資遣,以及房屋貸款、家庭開銷、小孩子的教育費等,還是內心憂慮又徬徨:我下一個工作何在?兩個月內可以找到新工作嗎?半年內可以找到下一個工作嗎?

   我幾乎每一天都到就業輔導中心「上班」,在那專心認真地找工作。那裡遇到許多同是天涯資遣人,來自各大小公司,職業應有盡有,大夥同「難」相憐,時常互相打氣,互通有無,互助合作,

   在這個相互激勵的環境中,我學到了「資遣只是緣份關係的結束,並不是能力技術的缺失。」「找工作本身就是一個全職的工作。」「關係網(Networking)很重要,在找工作上更加重要。」在尋覓工作的策略上,我要回到我的土木工程老本行?還是繼續在資訊產業內覓求機會?因為工作供給的關係,我只得繼續在資訊產業內闖蕩。

   找工作的時候,也有人找到了我。一群被C公司解雇、開除、資遣的人,組成一個聯盟,準備收集C公司裁員時不法、歧視、不公平的證據,他們想邀請我加入此聯盟,人多勢眾,一起去告公司。一來我忙著找工作,二來我也沒覺得受到不公平的對待、或受歧視的資遣,所以,也就沒有加入他們了。

   找工作之餘,也依規定申請了失業救業金,錢雖不多,也不無小補。很幸運地,藉由朋友的介紹、推薦,經過兩輪面試,一個半月後順利地找到了下一個工作。而有這麼一周,我同時收到C公司、新公司及失業救業金的三張支票,真是令我暗自竊喜。

   回顧那段資遣往事,這回我又感受到了裁員的氛圍。我在張望,我會是第幾波被資遣呀?我已不再年輕,但負擔已輕,若再次被資遣,或會懷憂,或是竊喜,或許吟起不如歸去,順勢不如退休去也。

(12/29/2022刊載在世界日報上下古今版)

問世間,情是何物    安守中

   愛情真奇妙,人的一生,青年、中年、老年,各階段的愛情,狀況都不一樣。年輕時,愛得死去活來,卻愛得懵懵懂懂,不知情由何來。人到中年,激情趨於平淡,這時的愛,少了些慾望,多了些理智。老年歷經滄桑,執子之手,共度白首,愛在兩老的互相憐惜,互相照顧中。縱使人生各階段的愛情狀況不一樣,它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年輕人愛得盲目,愛得瘋狂,不瞭解愛情、自由、生命的分量何重何輕。一首廣為流傳的詩,代表了年輕人的一種看法: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抛。」

   這首匈牙利詩人裴多菲(Sandor Petofi)的詩,說自由,也把愛情看得比生命更重要。

  裴多菲是匈牙利民族文學的奠基者。十七世紀時的匈牙利,隸屬「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的統治,是附庸的地位,匈牙利人想從當中獨立出來。裴多菲因思想激進、才華橫溢,而成為獨立革命的領袖。

   裴多菲是理想主義者,也是個浪漫多情的人。二十三歲那年,他在一場舞會中,認識了清純率真的美麗姑娘尤麗雅,對她一見傾心,但尤麗雅的家庭反對他們的戀情。裴多菲無法克制對尤麗雅的思慕,半年內寫了一百多首情詩,終於感動了佳人。她衝破家庭桎梏,和裴多菲走進結婚禮堂。

   可惜,幸福的日子沒有多久。1948年,裴多菲二十五歲時,匈牙利人首次獨立革命起義,次年他就在獨立戰爭中犧牲。他求仁得仁,了無遺憾,只可憐他二十二歲就守寡的年輕妻子,和一個一歲半的失怙幼兒。裴多菲有為獨立爭自由的理想,也有對愛情的執著和堅貞。他死後,留下這首包含了「生命、愛情、自由」的詩,後人讀之無不動容。

   但也有人不理解他這首詩的背景,扭曲了詩中原意,拿這首爭獨立、爭自由為背景的詩,作為背叛愛情的藉口。

   萬物皆有情,動物也一樣。人為愛情犧牲無怨無悔,動物為愛情犧牲,比起人類也不遑多讓。西元一千多年前,金朝後期,書生元好問於赴京趕考途中,在江邊遇一捕雁人,捕雁人對他說:「今天見江邊有兩隻大雁,撒網捕獲一隻,另一隻脫網逃出,但卻悽慘悲鳴地盤旋在空中,不肯離去。最終直飛而下,撞上江邊岩石而死。」元好問聽後,有感於大雁從一而終,至死不渝的忠貞愛情,遂買下兩隻大雁,堆石為丘,葬在江邊,並作〈雁丘詞〉一首以為紀念: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景,隻影為誰去。

   第一句:「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後人在其中加了個「人」字,成「直教『人』生死相許。」以雁喻人,將大雁的故事,轉化成人對愛情的堅貞,是讚佩,也是期許。

   一般認為,愛情是由感性和理性兩部分組成,但兩者孰輕孰重,論述各不相同。民國初年的張競生博士,在法國里昂大學研究性學,獲博士學位。歸國後,不談愛情的感性,只以理性把愛情做透徹分析。1925年,他在北京《晨報副刊》發表了愛情的「四項定則」。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前所未有的對愛情和婚姻的大膽論述,引起了當時保守社會的輿論譁然,包括梁啟超、魯迅、許廣平等六十多人,均撰文參與討論。

   「四項定則」是:一、愛情是有條件的;二、愛情是可比較的;三、愛情是會變遷的;四、夫妻為朋友之一種。其中第一和第四兩項論述,最發人深省,也最值得探索。

   他說:「愛情是有條件的,條件因人而異。」沒錯!戀愛中人,可把自己喜歡對象的條件列出,例如「身體強健、資產雄厚、家庭健全……」等等。他接著說「條件是會隨時間變遷的」,對方可能因病致殘,或可能因投資失利變一貧如洗,依此類推,這些條件無可避免地會隨時間改變。結論是第四項:「愛情是會變遷的」,這是愛情會變質的顛撲不破道理。一旦愛情幻滅,能瞭解張競生的愛情「四項定則」,或許可理性地分析其原因,不致深陷失戀之苦。

  1986年,美國耶魯大學羅伯特.史坦伯格(Robert J. Sternberg)教授發表「愛情三角論」,以感性的出發點說愛情。他提出愛情是由激情(passion)、親密(intimacy)、承諾(commitment)三個基本元素構成。他說,「激情」是由青春期分泌的賀爾蒙引發的。他形容激情像上癮的藥物一樣,一試之後產生快感,讓人更渴望追求,越追求越渴望,越渴望越追求,終至深陷其中,不可自拔。他又說,激情不能持久,必須轉變為「親密」,才能延續,親密是雙方互相理解、信任、依靠的感覺,可鞏固隨性而起的激情。第三元素的「承諾」是願力,是有意識地向對方表達自己對愛情的堅持。

   羅伯特在「愛情三角論」中說:激情、親密、承諾三元素,是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三角形不等邊,三種元素的輕重決定三個邊長。他進一步以三個邊的長短,將愛情分類,認為:沒有親密和承諾,只有激情的是「情慾之愛」;只有親密和承諾的是「伴侶式愛情」;只有激情和親密的是「浪漫式愛情」;沒有親密關係,只有激情和承諾的是「愚蠢式愛情」;三種基本元素齊備的是「完美愛情」。他又說:「愛情是否幸福?取決於雙方對基本三元素的期望是否一致,雙方的期望越相符,愛情越幸福。」

   裴多菲為了追求自由,犧牲了生命,連帶以愛情為陪葬品,是他的人生價值觀,旁人只能嘆息,無可置喙。理解張競生博士的愛情「四項定則」,戀愛時,感情可用理智平衡,不致愛得神魂顛倒。明瞭羅伯特教授的「愛情三角論」,可認清愛情的三個基本元素,及其相互關係,能妥善經營愛情,使愛情長久。

   愛情在人生各階段的情況不一樣,如果能將年輕時從激情開始的愛情,到中年,轉化成親密眷屬關係,而在老年時,像《詩經》中的「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樣,互相珍惜,互相依靠,直至白首,才是人生的幸福。(寄自馬里蘭州)

(7/27/2023刊載在世界日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