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卡捷琳娜大帝
(【傳記/回憶】第82號) 作者:許之微
(七)
果然不出葉卡捷琳娜之所料, 彼得三世剛上台就幹出有損俄國國家利益的事, 一下子觸犯了整個上層統治階級。
歐洲此時正進行著你死我活的戰爭。“七年戰爭”是普魯士挑起的。普魯士面積不大, 人口也不多, 生產力還談不上發達, 但它擁有訓練精良的軍隊和野心勃勃的國王腓特烈二世。腓特烈二世指責神聖羅馬帝國皇位繼承不合法,在薩克森(Saxony)和奧地利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舉兵南下, 突破薩克森的防線, 鋒芒直指奧地利。奧地利女皇打仗不行, 外交上卻很有兩下子。她動員了除英國以外幾乎所有歐洲大國組成反普聯盟。法國由西面, 奧地利從南, 瑞典由北方, 加上俄國從東面夾攻普魯士。形勢對普魯士非常不利。
1759年,七萬俄軍打敗兩萬六千普軍。奧軍將一萬三千普軍團團包圍。倒是普魯士的漢諾威盟軍抵擋住了六萬法軍的進攻鋒芒。腓特烈二世在戰爭中負傷, 丟掉了一隻胳膊。他低估了俄軍的戰鬥力。次年, 法軍攻陷馬堡, 俄奧聯軍佔領了普魯士首都柏林。1761年, 西班牙對英宣戰。英法在海上和陸地同時開打。俄、奧、瑞典聯軍繼續挺進普魯士腹地。腓特烈二世眼看就沒有多少迴旋的餘地了。
俄國女皇葉莉莎維塔一死, 剛剛上台的彼得三世根本分不清國家利益和個人好惡, 馬上命令俄軍無條件撤出柏林, 撤出戰鬥, 在東線和北線為普魯士撕開了一道長長的裂口。驍勇善戰的腓特烈二世馬上反攻, 從奧地利手中奪下西里西亞。他的盟軍則拿下戰略要地高亭鎮(Gottingen)。
普魯士逃脫了滅亡的命運。它幾乎是孤軍奮戰了七年。四周的敵國每一個都比它強大。腓特烈二世成為拿破崙最崇拜的軍事家。幾十年後, 拿破崙率軍橫掃歐洲大陸, 所向披靡。站在腓特烈二世的墓前, 這個不可一世的法皇感慨地說:“假如這個人還活著, 我怎麼可能站在這片土地上!”
當然, 假如沒有彼得三世毫無理智的突然反水, 普魯士能不能存在還值得懷疑。當年腓特烈二世給彼得三世送去一個未婚妻, 原指望這個女子會在未來的俄普關係上起一些有利於普魯士的影響力。誰知道她的丈夫在普魯士危難時救了普魯士。而這個當年的小女子卻不買他的賬。人算不如天算呀。
俄國以及盟國的政界軍界把彼得三世恨之入骨。葉卡捷琳娜在走向大位的權謀中, 最精彩的大手筆不是編織自己的關係網, 也不是找了近衛軍軍官做情人, 而是算準和等到了彼得三世被全俄國以及友鄰國家唾棄的一天。接下來, 她只要向上層統治階級, 向軍隊, 向俄國人民表明自己反普魯士和痛恨彼得三世的立場, 她的皇后身份和皇太子保羅母親的身份就足以使她成為取彼得三世而代之的最佳人選。
葉卡捷琳娜也贏得了生孩子的時間。1762年4月10日, 她生下了奧洛夫的兒子。葉卡捷琳娜沒向外宣稱自己懷孕。人們都知道她和彼得三世關係不好, 長期分居。冬天和早春衣服穿得多, 看不出她懷孕。大家只能猜想。自作聰明的彼得三世在葉卡捷琳娜身邊安了密探, 命令一旦她生孩子立即報告。葉卡捷琳娜知道時候到了, 便乘車去秘密住處。生產時身邊只有兩三個人。孩子剛落地就連胎盤一起由親信捧走, 而她自己立即動身返回冬宮。彼得三世得到報告後趕回冬宮查看, 葉卡捷琳娜已經化好了妝等著彼得三世到來。她甚至親手為彼得三世燒了咖啡, 就同什麼也沒發生一樣。彼得三世斷定是探子搞錯了, 氣呼呼地離開葉卡捷琳娜。
為了表示對彼得三世的感謝, 1762年6月普魯士方面派了一個高級代表團訪俄。彼得三世設宴慶祝俄普和平公約的簽定。他舉杯為腓特烈二世的化難成祥乾杯, 這為葉卡捷琳娜提供了一個在公開場合表明自己政治立場和挑戰彼得三世的絕好機會。她不僅拒絕舉杯, 而且憤然離席。消息很快傳遍聖彼得堡。皇后立即成為俄羅斯人心目中的英雄。
(八)
除了皇后, 恐怕誰也不敢如此挑戰彼得三世。這傢伙是個二楞子, 他上台以後不玩木頭兵, 玩真兵了。他把近衛軍集合起來操練, 有人不中他的意, 他上去就搧耳光子。根本沒有做皇帝的樣, 還自以為得意。在這一點上葉卡捷琳娜同他恰恰相反。葉卡捷琳娜對身邊的人一個也不得罪。有一次她讓侍衛去送信, 這個侍衛正在打牌。葉卡捷琳娜對幾個打牌的人說:“接著打, 接著打, 我替他一會兒。” 說完就坐下。這才叫平易近人! 葉卡捷琳娜敢同彼得三世較勁兒, 一來她覺得冒這個險值得, 二來倆人夫妻多年, 拌個嘴吵個架是常事, 估計彼得生生氣也就完了。
彼得三世哪裡能想到這次罷宴事件是葉卡捷琳娜問鼎的前奏。他從來不去想一件事背後的內容, 這次也一樣。跟著皇后沒有起身舉杯的斯托甘洛夫伯爵成了犧牲品, 立即被彼得三世撤職,回去等待宣判。
彼得三世不知懸崖在前, 又給胯下的坐騎加了一鞭。6月25日他宣布路德教與東正教在俄國地位平等,今後不再強制實行東正教的齋戒。為了表示對路德教的支持, 他親自出席了路德教教會的聖職就職儀式。這在東正教勢力佔絕對優勢的俄國立即引起軒然大波。彼得三世從軍事、政治和宗教幾個方面把自己推到了俄國整個社會的對立面上。
6月26日, 彼得三世吩咐葉卡捷琳娜去彼得霍夫的蒙伯萊薩宮準備他的命名日晚會, 而自己陪德國來的客人去遠離聖彼得堡的奧仁尼伯姆行宮。第二天, 近衛軍中葉卡捷琳娜的親信伯思克中尉在聖彼得堡被捕。儘管這和“後黨”政變計劃無關, 卻點燃了政變的導火索。
奧洛夫的小弟弟阿列克西(Alexis)連夜快馬奔往彼得霍夫, 於第二天凌晨趕到。他潛入蒙伯萊薩宮葉卡捷琳娜的臥室將她叫醒:“皇后, 出事了!您馬上跟我回聖彼得堡。那邊一切都安排好了。”
他們出後門, 匆匆上路。半路遇到隨後趕來接應的人馬。早晨八點, 他們到達聖彼得堡郊區近衛軍依思梅洛夫斯基(Izmailovsky)團團部。上校團長柯雷爾(Kirill)伯爵立即主持了向俄羅斯新女皇宣誓效忠的儀式。接著, 他們又轉到一個教堂, 接受另兩個團的效忠宣誓。近衛軍很快控制了聖彼得堡。親彼得三世的政府官員和軍官被抓捕。葉卡捷琳娜二世身著戎裝在冬宮陽台上接受官員, 軍人和民眾的歡呼, 接著帶領近兩萬人馬出城去抓彼得三世。
當彼得三世得到確實的消息, 並試圖從附近徵調部隊保護自己時, 一輩子用木頭兵和玩具大砲玩打仗遊戲的彼得知道自己不靈光了。手下的人回來報告, 附近駐軍說他們現在只聽葉卡捷琳娜二世皇上的調遣。
6月29日這一天是彼得三世的命名日和訂婚十八週年紀念日。彼得三世在四面楚歌中精神徹底崩潰。他寫信給葉卡捷琳娜二世求降。下午即被押往一個叫羅布沙的小島上。葉卡捷琳娜二世與6月30日回到聖彼得堡, 接受臣民的朝拜。從6月28日凌晨到6月30日, 葉卡捷琳娜二世只是在馬車上睡了幾個小時。
彼得三世寫信給妻子請求饒了他一命。他說:女皇陛下, 您知道我是一個無用之人。求您讓我活下去。除了個人消費的煙和酒, 我別無他求。葉卡捷琳娜二世看完信, 把頭轉向窗外, 躲開奧洛夫兄弟幾人詢問的目光, 沉默了足足有幾分鐘。
葉卡捷琳娜二世長嘆一聲。“我並不想殺他。但是只要他還在, 或遲或早總會有人利用他來造反。”
7月6日, 酒醉後的彼得三世被阿列克西·奧洛夫用腰帶勒死。第二天, 女皇簽署了彼得三世死亡的公告, 並指示將其禮葬於亞歷山大·那浮斯基墓地。她沒有參加葬禮。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