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第48號) 作者: 玉卜人

   活了超過五十年,在親情這個領域裡,我還有好多事情看不明白。

  三月份,春暖花開,百花爭艷,已退休多年的家姐興之所至,帶著近八旬的老母親開心出遊賞花。當晚九點接到電話,原來媽媽在賞花過程間,一腳沒踏好,滑倒坐地後站不起身,緊急送醫,急診檢查後發現骨裂了,急診室醫生立馬收治了母親,並安排隔天開刀直接更換人工髖關節。姐姐對媽媽突發的手術感到不安,所以來電詢問我是否有熟識的骨科醫生? 我接到電話馬上跳了起來,直覺是,急診醫生的醫療水準能信任嗎?畢竟老母親已有年紀,該找個有口碑的醫生來動刀吧?!於是二話不說,把腦子裡能用的人脈光速搜尋了一遍,想到一位至少三年沒互動的兒子國小安親班同學家長,厚著臉皮撥了電話去,向她打聽她所服務的醫院裡有哪一位骨科醫生值得信賴? 而最後經過安排,母親也順利的由這位醫生接手治療。

  這是為人子女的標準處理方式對吧?一般正常人應該都會這麼樣盡力的照顧老邁的父母。完成主治醫師的安排,第二天順進行手術,我在手術房外等候的當下,腦海中刷刷刷的浮現好多過往和母親互動的片段…..

  小學三年級,一天放學時忽來一陣西北雨,沒帶傘的我,在校門口傳達室躊躇很久,看著好多同學被攜傘來搶救的父母親接走,我十分猶豫該等還是該走,最後還是頂著傾盆大雨走回家,路程十分鐘,回到家的我當然是淋成落湯雞。媽媽聽到我回家的聲音,從午覺中醒來,看了看狼狽至極的我,只講了一句:「妳怎麼這麼笨! 不會等雨停了再回來嗎?」

  結婚的前一天晚上,我得去婚紗店拿明天結婚預訂的禮服,但婚紗店外不好停車,只能紅線暫停。想著進去十分鐘不到就回來了,於是請媽媽陪我一趟,她在車上等,我下車去拿,這樣便可減少被紅線停車開單的危險,不料當我提出要求時,媽媽立馬回覆我: 「我沒辦法,我沒空! 妳去找別人。」

  結婚後第二年,我就懷了老大,生了老大後,有一天打電話跟媽媽請教一些帶孩子的問題,聊著聊著我講了一句:「媽,我做月子的時候,怎麼都沒吃到妳煮的幫孕婦補身的東西?」母親卻毫不客氣的回我:「喂,妳有婆婆啊!」

  這些十幾年甚至四十年前的片段,都讓我內心產生了很多的天人交戰和百思不解,到現在媽媽手術完成了將近一個月,我還在反覆思考,我愛我媽嗎?她曾經在我生命裡留下大大小小深深淺淺的傷痕,可是到頭來,我好像還是放不下她,不像她曾經那樣輕率地就放下我。

  後來看到她手術後恢復得很好,已經可以離開助行器走動,心裡還是為她開心。 心結偶爾騷動,但,就讓它在那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