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新聞日報訊】華盛頓亞美愛樂樂團(Washington Asian Philharmonic Orchestra,WAPO)近日在馬州蓋城的末世聖徒教會教堂舉行夏日音樂會,吸引許多蒙郡社區的音樂愛好者前往聆賞。
   在專業指揮音樂家陳詩綸及小提琴家許老師教導下,由五位職業和一位業餘演奏家的帶領,十三名學員分第一、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等五個組。音樂會由兩位同將在暑假後進入大學的低音大提琴手學員嚴敬凱(Mathew Yen)與安德森·伯納爾(Anderson Bernal)共同領銜。
   即將以優異的成績進入賓州大學的敬凱,八歲時先開始練習短道競速滑冰,九年間從未間斷過訓練,2022年還通過奧運選拔賽成為國手級的選手。他在九歲時又選修了弦樂團課,從此跟大提琴也結下了緣,兩年後,才剛考過American String Teachers Association’s (ASTA) Certificate Achievement Program (CAP)第一級的敬凱獲音樂老師推薦參加WAPO甄試,而入選WAPO的門檻是第四級,竟然破格通過甄試錄取。幾年來跟著陳指揮和徐老師練習樂團練習與表演,七年後的今年暑假,高中畢業前的他已經通過ASTA CAP最高的第十級。
   敬凱的父親表示,無論在學業、運動和音樂都有傑出的成績,全是來自他自己的堅持與努力,父母看在眼裏只有全力支援,但並不期待他成為音樂家,只希望未來在學業和運動的壓力下,大提琴會是一個緩和心情的出口,希望在他大學的生涯裡碰到挫折或壓力時,依然有著大提琴的陪伴。
   當天的音樂會共演奏莫札特D大調弦樂嬉遊曲(Mozart Divertimento No. 1, K. 136), Casedesus的巴哈協奏曲(J.C. Bach Cello concerto in c minor)、蕭斯塔科維奇的弦樂四重奏(Shostakovich String Quartet No. 8 in C minor, Op. 110)等三首著名的樂章。
   莫札特D大調弦樂嬉遊曲(Mozart Divertimento No. 1, K. 136)展示了莫札特在早期對傳統形式的掌握以及未來獨創性的嘗試。簡潔的D大調嬉遊曲像是一首小型交響曲(三樂章交響曲在當時並不少見),是一首小巧簡潔,但完美鑄造而成的優雅奏鳴曲。
   第二首巴哈協奏曲J.C. Bach Cello concerto in c minor,其實並不是巴哈的作品,而是傑出的小提琴家Casedesus兄弟於 1916 年,以巴哈之名的善意創作,推出了這部深受巴哈啟發的協奏曲。
   帶有憂鬱感覺的弦樂四重奏C小調第8號作品110是著名作曲家蕭斯塔科維奇所有的四重奏中最受歡迎的一首。他在1960年,受邀到德勒斯登為蘇聯電影《五天五夜》譜曲,那是一部關於德勒斯登在1945年英美空軍被轟炸成廢墟的歷史電影。在製作電影配樂的同時,音樂家有感於這座曾被稱為「易北河的佛羅倫薩」的美麗巴羅克式城市的中心仍是一片廢墟,他只用了三天時間寫下這首又稱為「德勒斯登四重奏」的憂鬱四重奏。
   WAPO歡迎對西洋弦樂有興趣的青少年及社區朋友加入,詳情 https://wapomusi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