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雜文】第82號 作者:白水河
短詩《鐵》令我眼前一亮。我一讀再讀,試圖進入「鐵」的世界。
鐵元素存在於地殼中,幾千年來鐵製工具被廣泛使用。鐵也是人體中重要的微量元素,負責造血功能。人類從土地中提煉鐵,在生活中使用鐵,也從食物中吸收鐵。再熟悉不過的鐵,能寫出什麼新意呢?
詩的開頭,作者偶然發現了一塊沉睡的鐵,「從此你的生命穿過幽深的夢境/穿過生鏽的歲月/在千錘百煉中怒放、閃光」。透過這些文字,我彷彿看到打鐵舖裡那塊沉默的鐵;看到火星四濺中,打鐵人的身影和有力的錘煉。這鐵也穿越了時空,來到了我的面前。我被吸引了,不由問:鐵代表什麼?為什麼沉睡、被遺忘? 「一次偶然」是怎樣的契機,作者才發現了它?作者並沒有寫明,留給讀者想像的空間。
我首先想到的,是某些失而復得的事物。比如,因著生存壓力,我們可能失去年輕時的勇氣、骨氣、嚮往和夢想。但或許某一天,那些珍貴的東西會重新被審視。也許一個人、一件事、一篇文章、一個電影,就會喚醒我們的心靈,激發我們反省、尋找、回歸。
第二段中,「鐵」再次經歷了鍛造。它「在火焰中甦醒」,「在閃光中變薄」。鐵被擊打成型,這過程是痛苦的,然而也成就了鐵的價值和意義。經歷了物理上的鍛造,這鐵在陽光下、在音樂中成長。明亮的陽光和音樂,賦予了鐵精神層面的東西。鐵竟生出翅膀,彷彿可以飛翔到高處;又在靈魂深處吟唱,應和著人深層的精神需求。
「鐵」迸發出了輝光,在這光中,作者也被喚醒了。被淬錬的,不僅是鐵,也是作者本人。甦醒必帶來疼痛、迷惘,然而總比麻木沉睡好。茫然中,「我」將一束玫瑰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嬌豔欲滴的玫瑰,讓人聯想到美好的事物或信念。玫瑰是獻給誰的呢,抑或只是自己珍藏?是什麼使詩人猶豫?
第三段詩人接著說:「我是貧血的」。也許那就是詩人猶豫的原因?然而,「我不是永遠的貧血者」。鐵元素是合成血紅蛋白所必需的,可以醫治貧血。貧血的常見症狀是疲勞、虛弱、精神不振等等,貧血的人一般需要補鐵。鐵正是「我」的供給,相當於養分供給血液。詩人說:「我的信念、骨頭和汗水/足以使我擁有價值」。至此,答案揭曉,信念、骨頭、汗水,就是「鐵」。身外的鐵進入詩人身體,成了身內的鐵,彼此融合。鐵隨著血液流遍全身,生命得到滋養,被更新、也更強健。
內在的骨氣、信念與努力,是一個人的價值。價值若被使用,為別人帶去益處,比獨善其身更有意義。令作者「心醉」的,正是使用這價值。結尾處整首詩昇華,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讀這首詩,能體會到作者複雜的情感和強烈的信念。這情感和信念並非激昂,而是起起落落、一波三折的,是「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的。最初的勇氣也許是本能,失而復得的勇氣和信念,是人的選擇。這選擇是自主的,慎重的,雖有代價,但必帶來成長與活力。
作為讀者,人生到了一個階段,積累了一些閱歷,才能讀懂那些無奈與堅持。猶疑和反覆,比單一的激情更富有層次,寫出的句子也更具魅力。因為人就是矛盾的,人生是矛盾的總和。
詩中鐵、火焰、陽光、音樂、玫瑰、血液、骨頭等意象彼此關聯,環環相扣,優美而生動。整首詩一氣呵成,流暢激盪,具有音樂般的節奏感;情感豐沛,邏輯清晰完整,令人回味無窮。這首詩也如鐵,在我的案上熠熠生輝,流光溢彩。
附原詩:
鐵
作者:李長空
沉睡在塵世的鐵
一次偶然,我在打鐵鋪發現了你
從此你的生命穿過幽深的夢境
穿過生鏽的歲月
在千錘百煉中怒放、閃光
在火焰中甦醒的鐵,在閃光中變薄的鐵
同陽光和音樂一起茁壯生長的鐵
肋生雙翅的鐵,在靈魂深處吟唱的鐵
多少次在你的輝光裡
令我茫然不知所措,躍躍欲試
把一束玫瑰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的鐵
我是貧血的。熠熠生輝的鐵
之於我,一如養分和激素
之於血液。我不是永遠的貧血者
我的信念、骨頭和汗水
足以使我擁有價值
而價值的使用
比保持自身的完整
更令我心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