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詮釋戴伯伯東原的 ABC 人生方程式
李靜芳 ‧ 黃瑞禮
緣份,讓我們在台大醫院前院長戴伯伯東原的人生旅程中,相遇,相知。
那一年,2001 年的4 月天,我們趕去醫院催生了我家么女歡歡,之所 以要催生的理由,是因為二姊李靜嫻和二姊夫徐崇民的大兒子徐彤醫師的婚禮要在520(「我愛你日」)舉行,總不能因為預產的時間不確定,到時候孩子未滿月而錯過這場喜宴。
在華府近郊維州泰山角市麗思卡爾頓酒店(Ritz Carlton)舉行的那場婚禮,熱鬧歡欣,證婚人是當年的中華民國駐美代表程建人,而介紹人則是兩位副代表沈呂巡和李應元。女方主婚人就是戴東原伯伯及其夫人戴媽媽林淑慧女士。新娘,當然就是戴家千金「小珮」,戴珮青。
從那天起,戴伯伯自我降了兩個輩分,叫我們「小阿姨」和「小姨丈」,然而,我們並沒有對等調升他的輩分來稱他「戴公」,而是一直尊稱他「戴伯伯」。於是「伯」字輩的他和「小」字輩的我們就此相遇。
遇見戴伯伯的時候,他已經是德高望重的醫界泰斗,先後擔任了台灣唯二的國立醫院:成大醫院和台大醫院的院長,是公認的「一個時代的代表人物」。第一次要與這位名醫光環罩頂的人物見面,心理有點忐忑,好像患了「白袍症」一樣,血壓攀升。不過,見了面之後,發現這號人物談笑風生,幽默有趣,親切自然,平易近人,幾番話聊下來,雙方已經是「忘年之交」那般的釋懷。當下,我們對戴伯伯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論語裡面那句話:「望之儼然,即之也溫」。
戴伯伯這一生,前面四分之三的歲月,我們無緣親身參與見證,但是從連篇累牘的報章雜誌媒體報導,可以一窺戴伯伯的成長背景,以及他力爭上游,追求卓越的軌跡。相識之後這些年來,雖然只有回到台北才能碰頭,謀面不多,但深知他退而不休,身兼數職,看病、教學、研究、行政、慈善,一樣沒少,忙得不可開交。記得,我們曾經有兩次回台北時,直接到台北萬華廣州街的仁濟醫院院長室碰面,等戴伯伯「下班」之後,再與戴媽媽會合,在「紅龍蝦」促膝長聊。「停」這個字,顯然在他的字典裡找不到呀!
戴伯伯說過這麼一句話:「有一點功夫的人,很少沒在做事的。」這是他停不下來的「說詞」,卻也提醒教導了我們,人生沒有躺平的道理。
戴伯伯的生平行誼,只要Google 一下,出現的內容可以集成一本厚厚的 書。但真正的人生硬道理,是在他一舉手一投足之間給你如沐春風的知意與懂得。在這個追思懷念戴伯伯的時刻,我們要找出他的人生方程式,立下標竿,奉為圭臬,薪火相傳給後代。根據我們近距離的觀察和體會,我們認為戴伯伯一生奉行的就是ABC法則,讓我們試著來詮釋他這個簡單法則背後的人生硬道理。
首先是膽大心細 (Audacity):戴伯伯早在我們相識之前就一頭栽進了「乏 人問津」,甚至於「無人問津」的家庭醫學、老人醫學和糖尿病學,後來醫學發展的結果是「冷門變成顯學」,他被尊為家庭醫學和老人醫學的「開山祖」和「領頭羊」,更贏得了糖尿病權威的美譽。他的同事友人都引述了美國詩人勞伯弗洛斯特最著名的那首詩「The Road Not Taken」(未抉擇之路)最後那三句:「眼前有兩條岔路,我…我踏上乏人問津的那條,這也造就了截 然不同的人生。」來見證戴伯伯的行醫典範。
的確,我們隨時都面臨人生十字路如何做抉擇的問題,憑著無畏的膽識, 前瞻的眼光,堅毅的勇氣和周密的思慮,造就了戴伯伯截然不同的人生。這就像當年歐巴馬說出「Audacity of Hope」(無畏的希望)一樣,勇敢踏上那條尋夢之路,終於築夢成功,成為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非洲裔總統。
其次是慈悲為懷(Benevolence):戴伯伯告訴我們說,他每個禮拜會去一次台大醫院看 VIP 病人,其餘時間都在台北萬華「蹲點」,為社會最底層的街友、老人和弱勢族群等「病友」服務。他強調,那些都是他的「病友」,不是「病人」。VIP vs Nobody. 憑戴伯伯的身世背景和名醫光環,VIP 的世界是屬於他的,然而,他卻把他絕大部分的餘生奉獻給了那些孤獨無助的Nobody。就是那股「慈悲為懷」的胸襟,讓戴伯伯為 Nobody 披上白袍,親自看診,風雨無阻,樂此不疲。他謙虛地說,「我就是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 人,讓他們比較健康而已!」
慈悲的人格特質之一就是「幽默感」。戴伯伯在言談之中常自我解嘲,拿自己開玩笑,譬如說,人家問他為什麼選擇內科,他回答說:「因為我的手腳太笨了!」當別人稱讚他是糖尿病權威時,他卻自嘲說:「我是靠糖吃飯的」。幽默感也成為他行醫治病的良方,例如他不再「命令」老煙槍戒煙,而是笑著對他們說:「以前是飯後一根煙,快樂似神仙;現在則是飯後一根煙,快快見祖先」。他認為醫病關係,要從傳統的命令式逐漸地轉變為朋友式,所以,他不只可以服務很多人,也可以結交到很多朋友。
第三就是全力以赴(Commitment):戴伯伯把醫學院畢業前的 Intern 翻譯成 「應當」,也就是什麼事都「應當」做,這樣的解讀,奠下了他日後吃苦耐 勞,全力以赴的精神和態度。戴伯伯提出了一套別出心裁的「鞋子進化論」,也就是說,當我們窮的時候只能打赤腳,隨著自我奮鬥成長的足跡, 我們穿上了拖鞋,然後改穿草鞋、布鞋、運動鞋,終於穿上了皮鞋,更上一 層樓還可以把皮鞋擦得發光發亮。他用這個鞋子進化論來形容糖尿病學會和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從披荊斬棘,蓽路藍縷,到開花結果,孕育出「老者安之」美麗境界的艱辛歷程。這個進化過程參透出戴伯伯一步一腳印,身體力 行,百尺竿頭,不屈不撓,全力以赴,使命必達的決心和毅力。
全力以赴的精神要能夠持之以恒必須要有「熱情」。戴伯伯說,他看病問診、做教學研究、做行政工作、做慈善救濟,每天工時從 10 小時起跳,下 班後腦筋還要繼續動。他每天這麼忙,還樂此不疲,秘方何在?他強調說, 這不是要受到多少表揚或得到多少獎狀,而是要為大眾服務,幫到病人的 忙。就是那股助人的熱情,讓戴伯伯在醫界崗位上鞠躬盡瘁。蘋果公司創始 人賈伯斯講過:「如果你從一開始就不夠熱情,你永遠不會堅持下去。」這句名言印證了戴伯伯的人生方程式。
台大醫院現任院長吳明賢醫師在追思文中說,戴伯伯是「軟」說「硬」做,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可以為我們嘗試詮釋的戴伯伯ABC人生方程式,做了最直白又貼切的解讀。
戴伯伯離開我們之前,榮膺台大人最高榮譽:2022 年「傑出校友獎」,為 他一生精彩的歲月,劃上圓滿的句點。
戴伯伯,您已打完人生漂亮的一仗,安息吧! 您那笑容可掬的容顏永遠留在我們的心目中!
李靜芳‧黃瑞禮寫於美國華府
2023 年 6 月 6 日

(左起)男方主婚人徐崇民、李靜嫻、作者李靜芳(手抱著剛出生一個月的小女兒歡歡)、女方主婚人戴媽媽、戴伯伯、中華民國駐美代表程建人及其夫人何友蘭女士、婚禮花童黃璦、新娘戴珮青、新郎徐彤醫師、作者黃瑞禮。2001 年 5月 21 日攝於華府雙橡園

婚禮上新郎新娘相互鞠躬。講台上左起:女方主婚人戴媽媽、戴伯伯、中華民國駐美副代表李應元(介紹人)、駐美代表程建人(證婚人)、駐美副代表沈呂巡(介紹人)、男方主婚人徐崇民、李靜嫻。

戴伯伯在婚禮上與她的千金(新娘)小珮婆娑起舞

戴伯伯(前排左)、戴媽媽(前排右)與作者李靜芳(後排右)和黃瑞禮(後排左) 2020年攝於台北

當年為了能夠在滿月的時候參加婚禮而催生出來的老么歡歡(後排左),長大後到台北戴伯伯和戴媽媽家拜訪。(2020年)

男方主婚人徐崇民(左)和女方主婚人戴伯伯(右)

美南報系總裁李著華(後排右一)及其大姊李莉莉(前排右)、本文作者李靜芳(後排中)及其大女兒黃薇(後排左)在台北與戴伯和戴媽媽見面(2008年)
(本文作者李靜芳是美國美南報系華府新聞日報總經理;黃瑞禮是美國華府執業律師。2022年10月,兩人榮獲世界華人工商婦女企管協會頒發「牽手獎」)
戴東原院長小檔案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學士
日本新潟大學醫學博士
經歷:
-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講師、副教授、教授
- 台灣省立桃園醫院副院長
-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中心籌備處副執行秘書
-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院長
-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副院長、院長
- 財團法人台北仁濟院總院院長
-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顧問醫師
- 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教授及醫學院兼任教授
- 國家衛生研究院老年醫療研究組主任
- 台灣家庭醫師學會理事長
-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
- 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長
- 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
-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監事
- 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常務監事
- 台灣醫學會監事
- 財團法人台灣血液基金會董事
- 財團法人跨世紀醫療促進基金會講座教授
獎項: - 中華民國內分泌暨糖尿病學會傑出研究獎
- 外交部非外交人員外交獎章
- 國立台灣大學「金玉講座」講座教授
- 衛生署一等衛生獎章
- 中華民國內分泌暨糖尿病學會傑出貢獻獎
- 厚生基金會個人醫療奉獻獎
- 衛福部健康促進貢獻獎
- 國立台灣大學2022年傑出校友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