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溝 作者:風行

   我很有幸,父母已逾90歲仍然健在。我很不幸,父母只活在守舊的世界裡。

   為了多陪伴父母,我把假期幾乎都用於回國探親。每次回去,不過兩天,我對家中老物件的忍耐就達到了極限。我不明白父母為什麼會喜歡那些出土文物,它們與新居室既不協調,更影響美觀;舊衣服沈睡箱底多年,每年夏天還需翻出來放風。更有甚者,一個月前回國,我發現上次清理的老物件,又立在原處,冷峻無聲地嘲笑著。於是,我便著手新一波的大掃蕩。父母捺不住我的軟磨硬抗,只得又把我的打擊對象統統收集到儲物間。唯一被徹底丟掉的是用了幾十年的棉床墊,因為聞著已有霉味。清理老物件成了我每次回國和父母必修的功課,我這位新生總感嘆與老生的代溝是如此之深,快趕上馬利亞納海溝了。

   返美後,家讓我感到久違的愜意和放鬆。在這裡,我可以按自己的意願生活。唯一會和我叫板的,是身居西海岸的女兒。她每次回來,不是抱怨我廚房的炊具和碗筷套數太多,就是勸我扔掉那些自她記事時我就在穿的衣服。為了換掉不順眼的長型小餐桌,她上網搜索出好幾款造型優美、工藝精緻的的圓形餐桌讓我挑選,並慷慨許諾由她買單。我則認為物應盡其用,所以能敷衍盡量敷衍。為了讓女兒有些成就感,我特意在她每次回來時,挑些舊物品和衣服準備捐獻。但她會在我的基礎上層層加碼,數量增加N多倍。儘管她挑出的東西的確是不常用的,但我總會在她不注意的時候再挑些自己喜歡的拿回來。丈夫看到我的這種行為,笑言我在重演我媽的故事。

   我這才意識到,代溝也有輪迴。

   我從與女兒鬥智鬥勇的過程中,慢慢體會到了母親的心態和感受。她不是不具備現代的審美觀,而是不願讓自己曾經付出的心血白流;她不是不知道新物品的物美便捷,而是不忍心失去自己風雨兼程的見證;她不是不知道新衣服時髦,而是每件舊衣服都刻印著她不同人生階段的足跡;她不是不想過更舒服的日子,而是仍在盡已所能、積蓄資源隨時準備滿足孩子的不時之需。

   如此看來,所謂的代溝,只不過是子女想讓父母按自己意願去生活的主觀意識。世上萬物都有著自己的一片天,如果把偏愛谷底的蘭花移至山頂,結果會如何?每個人的時空和經歷都不同,自己親手打造出了的世界都具有個性色彩,包容才會有大千世界。況且這種個性世界已是他們年老後舒適的安樂窩,那裡流行的是回憶。老物件支撐起回憶的整個世界,清理掉一件,那個世界就會缺失一角。想到此,我默默地把代溝躺平。

11/20/2022刊載在世界日報家園版)

冰棒的故事   查莉萍

   昨天和老伴開車去超市採買時,經過家附近一家專賣冰品的小店麗塔(Ritas)。店舖旁立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我們將在三月一日開始營業”。在看到這告示牌的那一刻,讓我想起了一個久埋記憶深處的故事。

  話說民國四十九年,國民政府剛從大陸撤退到臺灣時,一位年輕人帶著妻子和幼女,通過重重關卡逃離深圳、在香港過著難民似的生活,然後輾轉來到臺灣。雖是初來乍到人地生疏,但很幸運地,在新竹縣北埔鄉找到一個暫時棲身之處。為了養家糊口,年輕人開始冬天推車賣烤魷魚,夏天背著冰桶賣冰棒的生涯。因爲顧及女兒的臉面,他原則上䀆量避開在住家附近走動。平日裡,女兒上學後,他才在家附近大街小巷搖鈴吆喝作生意。為了賺更多錢,他還長途跋涉到鄰近鄉鎮去,擴大生意的領域。有一天當他背著冰桶來到另一個村落時,看到一群興高采烈的小朋友,在老師們的帶領下來這兒遠足。他正高興地想,這回將有不少小朋友可要來買冰棒解渴了。正要走上前去時,他一轉眼就看到女兒也在那些小朋友當中。上前去招攬生意呢?還是避開他們到別處去賣呢?幾經思量,為了讓女兒能在同學面前立足,這位年輕的父親就義不容辭的轉身到別處去賣冰棒了。

  多年後,我從母親口中聽到這個故事,很是感動。故事中那位年輕的父親就是我摯愛的爸爸。父愛深遠,他影響了我的一生,讓我在為人處事上,能時時替他人考慮。父親過世也五十一年了,我現在就以他親身的故事來懷念他為我所作的一切。

3/21/2022刊載在世界日報家園版)

我的母親    麗蘋

  在整理舊書籍時眼前一亮,我看到了一本好熟悉的書。那是1980年北京出版的「中國的城市 15 Cities in China」。還記得這是我們住在紐約時,在曼哈頓某一大道上的書店買來送給母親的。雖然書中全是英文,但我把圖片翻成中文,好讓母親翻閱。那時候家父剛去世一年多,我特地回臺灣把母親接來和我們同住一段時間,好讓她散散心。現在回想起來,當初買這本書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書中的十五個城市中包括了湖南岳陽市。岳陽是母親出生的地方,也是她一生最掛念之處。我還記得,當她一談起在洞庭湖畔岳陽樓玩耍情景時,兩眼總是閃著濕潤的眼神。一直到現在,我還在想:湖南洞庭湖畔的水秀和離它不遠處老君山的山靈,是如何孕育著母親超人的語言能力和驚人的記憶力!

  家父戎馬一生,在大陸闖盪大江南北。年輕時的母親也就有機會隨處奔走。在北京待了一段時日後,她雖然無法將兒話韻拿捏到位,但北京話是說得朗朗上口。在廣東住時,她很快學會了廣東話。在臺灣新竹鄉下,她能毫無困難地用客家話與人交流。搬到北投,鄰居多半是閩南人。善於敦親睦鄰的她,臺灣話也說得非常順溜。

  母親的語言能力是家父一生的最大幫手。來到臺灣後,一家人為了生活搬遷不少地方。從最初落腳的新竹,隨後轉移到臺中,最後定居在北投。每到一處,母親就擔當著不同的重任。在北埔時,家父一日辛勞冬天賣烤魷魚及夏天賣冰棒的所得,全靠母親夜裡耐心細數大量的銅板。在臺中潭子鄉下時,家父和朋友在一個軍營旁合開一家茶室,它是營區軍人來此玩撲克牌喝茶休閒的地方。母親雖是從早到晚忙個不停,但每日結賬時,母親清清楚楚地記得當天總共賣了多少杯茶,每種茶各賣了多少。令人更驚訝的是,就連當日賣出的各色點心數量也能如數道出。到了北投復興崗後,父親獨資開了一家小飯館。家父憑藉早年喜愛美食的本領,專司大廚,母親則掌管前臺張羅一切。在每天晚上營業結束後,家父就會端著一杯清茶靜靜地陪在母親身旁,看著母親憑藉她驚人的記憶力,將當天營業所得和客人賒欠的賬一筆一筆記錄下。

  家父過世後,母親獨自一人住在北投。當我們搬到波士頓後,母親也從臺北搬過來和我們一起住。母親雖然言語不通,但也自得其樂,隨時發揮她的語言天賦。大兒子好朋友的名字是 Victor,她就叫人家「維托」,二兒子好同學的名字是 Gregory,她就叫他「貴閣」。母親每天清晨和一些附近的廣東老人們,在公園相聚聊天舒張筋骨。運動完後,大家常去一家名叫 Dunkin Donut 的小店享用他們的早餐。老人家英語表答能力有限,不時七手八腳的肢體語言就競相出場。母親告訴我們,如果他們需要點雞蛋三明治時,他們紛紛作出雙臂震翅口發咯咯的聲音。說也奇怪,店員就笑咪咪地,很清楚他們要什麽。現在回想起來,或許這也算是母親學習語言能力的另外一章吧!

  母親年輕時就開始學會抽菸,中間斷斷續續試著戒菸多次無成。晚年和我們住時雖是戒了菸,但為時已晚。最後因嚴重的肺氣腫而過世。現在,母親和家父都長眠於波士頓郊外的「森林小丘」墓園。巧的是,母親的墓地離園中的一個小湖很近。一想到母親超人的語言能力和驚人的記憶力時,我冥冥中感覺得到,母親的魂魄有可能早已回到她日夜思念的故鄉,洞庭湖畔的岳陽樓。

(3/27/2022刊載在世界日報家園版)

呂伯伯92墨寶 安老師

  呂伯伯,呂佛庭教授是家父在台中師範學校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的同事,當年台中師範還有劉錫蘭劉伯伯,袁德炯袁伯伯,加上呂伯伯和家父,往來甚密,結為至友。四人先後退休,頭髮都白了,自稱台中四皓。那時我年輕又有輛車,經常權充司機,接送四皓參加全省各地的藝文活動。

  記憶最深的是呂伯伯。呂伯伯名天賜,字佛庭,號半僧,自稱迂翁,清宣統三年 (1911) 生,河南泌陽人。他是北平藝術專科畢業,曾受齊白石、管平湖、吳道子等國畫大家指導,著有「中國書畫源流」、「中國畫史評傳」等書,是台灣有名的國畫家和書法家。

  呂伯伯在1948年從大陸移居台灣,曾在台北師範大學、文化大學、國立藝專等校教授國畫和書法。後定居台中,長期任職於台中師範。他費時數年,於一九八五年完成的闊二尺五寸、長兩百一十尺「黃河萬里圖」,當年在全省巡迴展覽,造成轟動。其後創作的「長城萬里圖」、「長江萬里圖」、「橫貫公路長卷」、「黃河萬里圖」等,都是山水國畫的不朽巨作。

  記得有回開車帶老爸去他家,他正在書房大畫桌前寫毛筆字,不知哪來的胆子,我向呂伯伯說:「您的字古樸有勁道,不知有沒有這個榮幸,向您求個墨寶。」他抬起頭看了看我:「好!我給你寫一幅。」幾天後字寫好了,帶著潤筆禮物和老爸又去他家,「春風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

  上款落款都齊備,掛在他書桌椅背後的書櫃上。

  他起身拿隻直尺,指著上聯:「春風大雅能容物,指的是君子的胸懷要像春風一樣溫暖,像大雅一樣高尚。也要有大愛、大慈悲,才能不論貴賤高低,澤被萬物。」接著指著下聯:「秋水文章的文章是指水面的波紋。這句有兩個意思,比喻君子的品性高潔,也指文章乾淨像秋天的水一樣透澈無塵。」後來才知道我向他求墨寶後,他問了老爸我的情況,老爸對他說我喜歡閱讀寫作。他銘記在心,選了這幅字清代書法大師鄧石如作的對聯,寫給我。

  十多年前從台灣遷居美國是我人生的最大轉變,當時大的東西帶不了,重的東西拿不動,連多年收藏的好書,雖捨不得,都拋棄了。心想,這幅裝了框掛牆上的呂伯伯墨寶,無論如何一定要帶著。台中翠華堂裱畫店老闆說:「這好辦,把它從鏡框取出來裱成卷軸,行李箱放得下。」呂伯伯高齡九二的墨寶,就這樣飄洋過海,跟我到了美國。現在高掛在大華府洛克威爾市,我書房的牆上。

  每回電腦前閱讀寫作,眼睛累了,抬頭看見呂伯伯寫的這幅蒼勁古樸的對聯,往事歷歷,浮現眼前。

(12/2/2022刊登於世界日報上下古今版)

馬里蘭高地健行

作者:金大俠

  社交媒體上傳來一群校友會的老友站在懸崖峭壁眺望古城的相片,令人嚮往,原來他們是去哈泊斯渡口Harpers Ferry)的馬里蘭高地(Maryland Heights)健行。

  親友一車四人選了一個氣候宜人的週末,說去就去。抵達時已近中午,我們就在遊客中心附近的樹林內野餐,享受自己帶來的美食,補足體力,為隨後的健行做準備。

  四人都來過旅遊勝地哈泊斯渡口,這回不是來遊古城小鎮,而是專門來健行的,挑戰我們都沒有走過的步道。期待行遠登高望古城,以不同的視角高度,一窺古城的整體風華。

  看了路標指示,由古城小鎮算起,行至登山口,再走綠線、紅線步道至懸崖峭壁,來回共四點五哩,約三個半小時的路程。天氣真好,遊人不少。走過那跨河大橋的行人道,就由西維吉尼亞州到了馬里蘭州,繼續往左,即可抵達步道登山口。站在大橋上,左看波多渼可河(Potomac River),右觀仙納渡爾河(Shenandoah River),正前方就是高山,巨塊岩石層層疊上,近山頂的突高點就是我們今天的目標,鼓舞精神,「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

  進入步道登山口後,就開始了環山而上的坡路,一路上都有健行者,有的是同方向的上爬者,也有正在下山的回程者。行行又行行,步道寬闊,綠意盎然,左邊偶有小溪流,鳥鳴人聲,不絕於耳,某些觀景點可以俯望波多渼可河的悠閑。途中經過建於一八六二年的海軍砲台,那是內戰時的遺址,平台仍在,古砲早已湮滅消逝,曾經這裡是南軍、北軍必爭的軍事要塞、制高點,幾度易主,如今俱往矣。

  一路上坡,不是緩坡就是陡坡,坡坡相連,頗勞累我們這些老年人,雖然有休息、照照相、補充體力,掌控登山的步伐、呼吸、節奏。順便詢問下山的遊人:「還有多久到達懸崖峭壁?」遊人想了一下後,回道:「大約十五分鐘吧!」我們立即燃起了希望,振作精神,繼續向上。

  由於個人體力的因素,我們四人逐漸分為前後兩組,兩人一組,距離越來越遠。我在後面陪著二姐,她需要多些休息時間。又走了十多分鐘,仍不見目的地,我們再次詢問下山的人,被告知:「大約十五分鐘吧!」真的嗎?

  二姐不好意思拖累我的速度,要我跟上前面兩位,見二姐安全無慮,我大跨步,快步前行,沒多久時間,就趕上了另外兩人。三人一起前行,談笑、揮汗、氣喘間,又問了下山者,云:「大約十五分鐘吧!」我們開始懷疑遊人的時間估算了。

  但,這一回,又走了十五分鐘狹窄的岩石路,多半還是下坡,真的就抵達了懸崖峭壁區了。我們在樹蔭下坐在巨石上俯瞰古城,一橋二河三州盡收眼底,晴空萬里、綠帶無盡、細河遠流、清風拂面,真令人心曠神怡,也令我想到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待了近半小時,恢復了體力,仍不見二姐到來,我們就循原路返程。十分鐘後,遇見拄著拐杖的二姐,她也立即決定跟我們一起下山了。她量力而為,隨興而往,隨遇而安,隨處而歇,隨意而返,〈記遊松風亭〉中蘇東坡說:「此間有甚麼歇不得處?」

  心中有美意,處處是美景。往返自在,收放自如,急緩自定,何必執著。

[8/18/2022刊載在世界日報家園版]

在軍中當伙委      金慶松

  八〇年代,我在基隆市四六運輸指揮部當預官,官銜是精算官,每個月主要的工作是為組裡的長官們填報誤餐費;若遇組內長官退伍,我則奉命去市中心的金飾店買個金戒指,作為退伍長官的禮物。

  退伍前半年,指揮部的官兵反應伙食太差,伙委要輪流幹,才有新鮮感,也能改善伙食。政戰部採納建言,決定由各組輪流派軍官擔任伙委,負責當月的伙食。我在退伍前兩個月(四月份)也擔任了一個月的伙委,親身體驗了採購的辛勞,以及伙委的甘苦。

  接任前,同梯袍澤間傳言:某軍官當伙委一個月,買了一輛摩托車。暗指油水多到買了摩托車代步。我可是興致勃勃,雄心大志,要提升指揮部官兵的飲食,也為我的軍旅生涯留下個完美的句點。我還特地將家裡的《傅培梅食譜》帶到營區內研究菜單,嗯,蒜苗臘肉,我向同梯袍澤間承諾,一定得讓官兵們吃一回蒜苗臘肉。

  上任伙委的第一天早上,我換上便裝,領著本部連的一個小兵,騎著單車到附近的菜市場買菜。一到市場,一位老闆就主動與小兵說話,我逕自慢步前行,東看西探各攤位上的菜類、菜色。隨後小兵跟上我,對我說菜買好了,老闆上午十點前會將所有的菜送到營區,我才明瞭,以往都是固定跟同一個人買的。

  我和小兵說,這個月我負責採購,你去回絕他,小兵面有難色,也只得照做。我繼續我的問菜買菜之路,不一會兒,老闆與小兵一起追上了我,老闆對著我說:「金少尉呀,您想要吃什麼菜,儘管吩咐,我保證十點前穩穩妥妥地全部送到你們營區廚房。」

  老闆還拿出香煙要敬我,偏偏我是不吸煙者,更討厭吸到二手煙。他身上穿金戴銀,尤其手指上厚重的金戒指,閃亮地令人無法避開,我婉拒了他:「今天是我第一次當伙委,我得親自買菜!」說完我掉頭就走,避開了他的煙味及金光閃閃,小兵也只得跟著我去買菜。

  當天早上我與小兵來來回回三次,終於將二百餘人要吃的菜買齊送到了營區的廚房。事後小兵跟我抱怨:「報告金少尉,我去出操都沒有這麼累呀!」

  累是累,我可還記得買了一包菸給主廚,由他分發給手下的伙房兵,每日一包菸,這是領導伙房兵的「潛規則」。

  當天下午老闆來到了營區跟我套交情,我跟他說明了我的要求與期望,並深知與他採購的好處——省去我挑選菜、運送菜。第二天我就試著與老闆採購,或葷或素,他都調得到菜,一切輕輕鬆鬆,我和小兵還可以悠哉悠哉地逛菜市場。

  回到了營區,我到廚房一一清點菜類、菜量,才拿出老闆給我的一張收據,竟然是空白的收據,可任我填寫費用,這就是「軍中伙食採購的潛規則」嗎?隔天早上,我跟老闆當面明說:「每日買的菜是多少錢,收據上就請明寫出來。」

  每一餐開飯前,我由廚房督察到餐廳,在廚房看(學)做菜,在餐廳看伙食兵為各桌盛菜,開飯時觀察官兵們吃飯的容顏,嗯,笑容多了。至於那道蒜苗臘肉,我也是拜託了主廚好久,他説:「有些菜不適合大鍋炒啦!」我仍然纏著他,還以台語跟他拉近關係,終於他受不了了,拜託我不要再說台語,讓他「聽攏嘸」,讓他常常笑岔了氣。

  在我的纏功之下,我們的指揮部終於吃了一次令人眼睛一亮、笑顏逐開的蒜苗臘肉。

(6/8/2022刊載在世界日報上下古今版)

[後記]:

一、全球新冠疫情蔓延下,各國經歷了不同程度的口罩搶購、疫苗採購。近來台灣的疫情嚴峻至難以控制,連快篩試劑也嚴重缺貨,民情沸沸揚揚。採購,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套一句前行政院長林全的話,這疫苗採購的肥水到底「有多深」?採購一事,兹事體大,經費小至數十元,大至逾億,影響更是有輕有重,重至擋人財路而「被身亡」,也偶有所聞,例如,當年台、法簽訂拉法葉軍艦採購案而導致的尹清楓命案,至今未能破案。令我想起一生中一次的小型採購經驗。

二、四六運輸指揮部有兩個連:港口連、本部連。尤其是港口連的弟兄們,常在碼頭邊操作LST上下貨、協勤兵員上下軍艦,青春的汗水揮灑於港口邊、軍艦內,非常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