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怡園】第85號) 作者:沈正堅
美國迪士尼公司推出真人版花木蘭電影,木蘭從軍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故事,又逢中秋節,讓我想起小時候母親帶我唱的一首歌—木蘭從軍,或名為“月亮在那裡”。六十多年來未曾再聽過,但母親吟唱的聲音,時常在我腦海裏縈繞。
八歲前,我家在台南永康的三崁店糖廠。那是個很小的糖廠,以生產方糖為主。糖廠有附屬小學,名為三民代用國民學校。父母親都是老師,我們就住在學校裏。學校旁邊就是急水溪,每年夏天颱風來襲,急水溪水暴漲會引發水災,所以急水溪靠糖廠側建有堤防,我家座落在急水溪堤防邊。平靜月明的夜晚,母親常帶着我們五個小孩,坐在窗戶邊看著窗外的月亮,月色朦朧映照下的堤防與溪水,輕聲哼着:
月亮在那裡 月亮在那廂
他照進了我們的家 他照上了我的窗
照著那白髮的爹娘 照著那甜蜜的家鄉
幾時能入我的懷抱 訴一訴思鄉的衷腸
⋯⋯⋯⋯⋯⋯⋯
那是一家人最親愛甜蜜的一刻,我永遠不會忘懷。
1948年母親隨同大姨與外婆一起到台灣來,外婆不習慣台灣溼熱的氣候,又回到福建,哪知一別即分隔為兩個世界。當時年幼,那能體會母親的心情。母親聲音清脆,如串珠落玉盤,哼唱著小曲,特別好聽,在我小小的心靈留下深刻的印象。
外婆是道地的北平人,一口京片子,母親自小在北平、蕪湖成長,後來又唸師範,説着標準國語,上課期間母親總是身着一襲素色旗袍,左襟上別着她喜歡的繡花手絹,臉上掛着和藹慈愛的笑容,在同事、學生家長與學生眼裏,都是值得尊敬與愛戴的老師。
小學老師是責任制,一直到學生放學後母親才能回家。回到家中,母親換下旗袍,馬上要為七口之家張羅晚餐,趕着買菜、升火、作飯、炒菜。飯後收拾妥當後一面批改作業,一面帶着我們兄弟姊妹五人做功課。等我們都睡了,母親又要開始洗衣服,準備第二天的教學與家事,如此周而復始,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兄弟姊妹都學成就業成家,母親也因過度辛勞而罹患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幾度在課堂上昏倒。雖然身體狀況極度不堪,但在子女與學生面前,從不有些許抱怨與倦容。伴隨着子女的成長,母親日漸衰老,但當時我們怎能瞭解母親承受病痛帶來的痛苦。
母親離世廿五年了,我們也步入老年,越是年長, 對父母親的思念更是殷切,小時候母親帶我們唱過的歌曲,不時在我腦海裏響起,透過網路搜尋到這首歌演唱的視頻與歌詞,在中秋節找回心中的月亮。
作者:
沈正堅 1949年歷史發生巨變之際,有幸生於台灣,童年在屏東糖廠成長,高中就讀南光中學,中正理工學院航空系畢業後曾服務於空軍與聯勤兵工廠。退休後移居溫哥華,悠遊於田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