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韓輝《蝶戀花》有感
(【評論雜文】第81號) 作者:雷厲風行
春天踏著餘寒悄然走來。櫻花似乎比人類更勇敢,不懼新冠病毒大流行,如期綻放。雖然始於1934年的櫻花節未能按期舉行,但櫻花的勇敢讓人壯了膽,前往泰斗湖賞花者依然絡繹不絕。花助詩興,詩證花嬌。歌詠櫻花的詩詞像雪片一樣翻飛,像是要與櫻花比個多寡。其中,韓輝的《蝶戀花•辛醜清明華府櫻花盛開》讓我讀後深受感染,不由自主地被帶入到櫻花雨飛、馨浪雪波的旖旎之境。詞牌《蝶戀花》選得非常有含義。雖然詞中未見蝶字,但優美的詞句已把作者和讀者都化為了蝶。正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詞的上片點明瞭作品創作的時間、地點、和原由。起句「又見桐花妝鳳樹」將偶遇的梧桐樹信手拈來,用作具有多重寓意的引子。首先是借梧桐引鳳之典,渲染了櫻花對遊人的吸引力。此典最早見於《詩經·卷阿》:「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雖然它已被廣為引用,但韓輝在這裡引用得恰到好處。因為時值清明,而清明三候中的第一候便是桐始華,即白桐花開始綻放。這第二重寓意也點明了填詞的季節。此首詞沒有循規蹈矩,按起承轉合的順序進行。次句「幾度飄零,倦客添霜縷。」直接轉為作者對飄零人生的內心感嘆,與盛開的櫻花形成鮮明的喜憂對比。「霜縷」既指因愁而生的白髮,也可指掉落於頭髮上的白色花瓣。下一句「深信尾生堅抱柱。」用典再次轉折,表述自己的心願:儘管「幾度飄零,倦客添霜縷。」,但仍然不失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故有下面「波河汐畔郊遊去。」的合句,既點明地點,又詮釋了原由。
下片則利用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的手法,生動地描寫了櫻花之美以及內心的感受。首句中的「簇簇繁英」為靜,「絮」為動。「憐詠絮」又借櫻花之口,表達了對飄落花瓣的憐惜。「詠絮」本為東晉才女謝道韞詠雪之典故,但借用到這裡代指落花,毫無違和之感。此外,「憐詠絮」何嘗不是對飄零人生的憐惜呢?此後的三句,後二句最出彩。「日煦風和」為鋪墊,「沐浴櫻花雨」 則生動地道出了花雨的動感。花雨雖然在詩詞作品中已屢見不鮮,可與沐浴搭配起來,情景交融的效果立刻鼎現。作者是次韻晏殊《蝶戀花• 六曲闌乾偎碧樹》,但「沐浴櫻花雨」與「一霎清明雨」相比,實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下一句「馨浪雪波嬌笑語」,不僅將落花的香和形表現得淋漓盡致,而且描繪出一副遊人在花雨中歡笑的畫面。結句「盈盈誤入春歸處?」表達了作者愛春和惜春之情。與宋朝潘汾的《花心動·啼鳥驚心》中的「倦遊只怕春歸去」有異曲同工之妙。
整首詞由景始,由意終。詞若分片,常為上片寫景,下片忬情。而韓暉打破常規,情景交融、夾敘夾議。在花開花落中,注入豐富的情感;在景色變化中,抒發內心的感受。三處用典,展現了深厚的知識儲蘊;妙句迭出,顯示了作者敦厚的詩詞功底。略感美中不足的地方有兩處:一是「深信尾生堅抱柱」一句中,深信與尾生抱柱意思重複。二是「馨浪雪波嬌笑語」中,嬌字限制了遊人的範圍。但瑕不掩瑜,仍為我所喜愛的佳作。
附:蝶戀花 • 辛醜清明華府櫻花盛開
次韻 晏殊《蝶戀花。六曲闌乾偎碧樹》
文 韓輝
今年櫻花節慶典因疫情末消而首次轉為網慶,汽車亦禁停潮汐湖畔附近。前二夜還天寒地冰,清明節卻陽光燦爛,溫過七十。故從空軍紀念館騎車踏青,偶遇久違的梧桐。三日之內,猶歷三季。繁櫻遲而促,不及全盛,已然飄落過半,香染湖水。
又見桐花妝鳳樹。
幾度飄零,倦客添霜縷。
深信尾生堅抱柱。
波河汐畔郊遊去。
簇簇繁英憐詠絮。
日煦風和,沐浴櫻花雨。
馨浪雪波嬌笑語。
盈盈誤入春歸處?
附:晏殊《蝶戀花。六曲闌乾偎碧樹》
六曲闌乾偎碧樹。
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
誰把鈿箏移玉柱。
穿簾海燕雙飛去。
滿眼游絲兼落絮。
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
濃睡覺來鶯亂語。
驚殘好夢無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