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壯美話冰島

5 月 12, 2023

圖1 Glacier Lagoon藍色的冰川

(【旅遊文學】第44號)

作者: 之微

  “在這廣闊的世界上啊,哪裡是我最留戀的地方?” 少年時代的我,曾經滿懷激情地朗誦賀敬之的詩句。可從來沒有想過:哪兒都沒去過,又何從選擇?

  環遊世界的夢想,直到中年以後才得以實現。2014年7月和幾個朋友到冰島,經過五日四夜的自駕遊,我確信,這個靠近北極圈的美麗國度,將在我的下半生不斷地被唸叨,被回憶。那奇特的由冷卻的熔岩覆蓋著的茫茫原野,陡峭山巒後面一望無際的冰川,因地球兩大板塊撞擊隆起的峭壁,海岸邊黑色的懸崖和黑色的沙灘…… 太多太多前所未見的景緻。千萬年地火天風的造化,億萬年滄桑洪荒的痕跡,誘人流連,啟人遐想,讓人感慨,給人震撼。

  如今,在這廣闊的世界上,我已經領略過東西南北許多迷人的風光。讓我肯定地告訴各位讀者:冰島是我最留戀的地方之一。

首都雷克雅未克

  一出雷克雅未克(Reykjavik)國際機場,我就被路兩旁奇特的地貌吸引:那是怎樣的雄偉壯闊!連綿幾十公里的大地,完全由冷卻了的地心熔漿覆蓋著。黑色的熔岩上爬滿綠色的青苔。試想在遠古的年代,地下的烈火奔騰,熾熱的熔漿撕開地殼,噴湧而出。地火的浪潮鋪天蓋地,洶湧澎湃,勢不可擋。慢慢地,火紅的岩漿變暗了,冷卻了,大地恢復了平靜。留下這海浪般起伏的火山岩構成的平原。風吹來,雨打來,雨水滲進岩石的縫隙。冬季到來。水結成冰。冰奮力把岩石撐開。再撐開。風把冰切割了的岩石表層打磨成細小的沙礫。聚集的細沙留住了水份。終於有一天, 在岩石的表面出現了生命的綠色。

  我們的旅館在雷克雅未克城北的海灣邊。安頓下來已經是晚間10點左右了。從窗子往外看,天邊一片燦爛。那是落日時分的晚霞在召喚。我們拿著相機跑到海邊,正趕上日落。落日將西天的雲彩薰染成紅色、橙色和黃色,又把金色的光輝鍍在海面上。海風輕輕地吹來,讓人覺得通體康泰。我靜靜地站在海岸邊,欣賞著眼前五彩繽紛的天空和海面慢慢轉換著的顏色。

哈爾格林姆斯大教堂是首都的地標

  我們把遊覽首都城區放在離開冰島之前。雷克雅未克城市不大。這個國家總共才30萬人,首都居民只有11萬。城區沒有高樓大廈,商業用房和民居小巧玲瓏,大都油漆成鮮豔的色彩。中心區街道路面用彩石鋪成各式圖案,路兩邊(或路中心)的花架上鮮花盛開。市中心大教堂是這個城市的地標性建築。教堂以冰島文學家哈爾格林姆斯的名字命名。教堂設計新穎,管風琴狀的主塔高72米,吸人眼球。市內另一處建築珍珠樓(Perlan),羅馬式的半圓形穹頂由一千多塊玻璃組成,把古典和現代建築元素融合在一起,獨特而又新奇。

冰島旅遊黃金圈

  七月的冰島晝長夜短,黑夜不到五個小時。因此,根本沒必要“趕路”。

  第二天旅程的首站是著名的“藍池溫泉”(Blue Lagoon)。我女兒2013年冬天和幾個朋友到冰島度假,回來以後讚不絕口的,除了北極光,便是這個溫泉。寒冬臘月裡,他們還泡了溫泉。我在從機場到雷克雅未克途中看到遠處升騰的“白煙”,就想到那裡可能是藍池溫泉,結果被我猜對了。冰島地熱資源豐富,藍池只是眾多溫泉中的一個。藍池水面寬闊,池中因含矽土而呈碧藍色,水溫偏熱(攝氏37-39度),池中心沸騰的泉水(攝氏100度)翻滾。

  稍後,我們在給瑟(Geysir)觀賞了地熱噴泉。每隔幾分鐘,沸騰的泉水噴湧一次,高度可達30米。那一帶,這樣的地熱噴泉大大小小,星羅棋布。有時候,連地下的火焰都噴出來了。

  如果僅有一天時間遊冰島,那麼你最應該去的地方,就是The Golden Circle(旅遊黃金圈)。其中最重要的三個景點除了給瑟地熱噴泉,還有辛格韋德利國家公園和黃金瀑布。

  由首都往東北驅車四十多公里,就到了Pingvellir(音:辛格韋德利)國家公園。這裡從930年起是冰島議會所在地,歷經800年。 2004年這個國家公園由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認證為世界文化遺產。歐亞板塊和北美板塊在這裡撞擊,造成突然錯開的幾十米的地質落差:一段長長的懸崖。千年冰川融化的雪水從高處落下,形成許許多多的瀑布,河流,清澈的水流往南面,匯集成辛格瓦娜湖。站在懸崖上,浩渺的湖面,綠色的平原,蜿蜒的河流盡收眼底。

上左:Geysir間歇性地熱噴泉,上右:辛格韋德利國家公園一瞥,下:黃金瀑布遠眺

  從公園接待處再往東開出十多公里,就到了赫維塔(Hvita)河谷落差30多米的“黃金瀑布”( The Gullfoss)。瀑布上下兩疊合二為一,轟鳴聲在峽谷間迴盪。那飛騰瀰漫的水霧被夕陽照耀,形成彩虹橫跨河谷兩岸。我帶著驚喜和對大自然的膜拜跑到瀑布的上方。在這裡放眼向赫維塔河的上游望去:河的源頭在遠方的冰川。冰川之水天邊來,奔騰流淌,越過高原,在此跌入幽深的峽谷。造物主用他神奇的力量,造就了眼前的雄偉壯觀,讓人流連忘返。

  寫到這裡,我突然感到文字的無能為力。冰島的美,是再好的攝影家也拍不出,再好的文字也寫不盡的。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在冰島尚未被破壞的,原生態的自然景觀面前,你在震撼之餘,會油然而生一種和遠古的親近,同時感受到個人在恆古長存的大自然面前是何等的渺小。

草場、冰川和海岸

  我們的自駕遊起自冰島西南端的首都雷克雅未克,一路東行達東南端的冰川天池(Glacier Lagoon)。一路飽覽高山,瀑布,清澗,激流,草場,熔岩平原,礁石海岸。

  冰島最大的冰川不在距離北極更近的北部,而在島的東南。瓦特納冰原(Vatnajokull)面積達13600平方公里,覆蓋了冰島8%以上的表面。據說此冰川生成於上一個冰川時代,它最厚的地方有1000米左右。冰原一望無際,極其壯觀。包括007系列的多部好萊塢電影在此選景。我們坐船抵達冰川下,聽導遊介紹近年來冰際線不斷向後退縮。我看人們都懶得感慨:誰又能改變這種趨勢呢?

  回程,住進一山腳下的旅店。晚餐要了鱈魚和羊肉。冰島盛產鱈魚。歷史上曾和英國為捕魚起爭端,發生過“鱈魚大戰”。這裡的羊生活得可謂得天獨厚。一路上,“風吹草低見牛羊”。山坡上,山腳下,三五成群的羊悠閒地吃著翠綠鮮嫩的牧草。那羊肉果然是鮮美無比。都說冰島物價高,可是我們覺得並不貴啊。湯極稠,碗極大,魚肉羊肉量極多,誰都沒吃完。

  晚飯後離天黑還有好幾個小時。我提議爬山,沒人響應,唯有妻相隨。山很陡。到了半山腰,再往上就稱得上“陡峭”了。我對山那邊是什麼充滿了好奇,不顧太太的強烈反對,只身往上爬,最陡處手腳並用,完全沒有想到下來時怎麼辦。終於爬了上去。山那邊沒有山谷,只有連綿的高原,高原的盡頭冰雪覆蓋。原來是這麼個地形,難怪我們沿海岸開車,一側是陡峭的山巒,到處瀑布高掛。

  我驕傲地在懸崖上向山下的太太揮揮手。可往山下剛爬兩步,全身就開始出汗了:不知道下一步腳該往哪裡擱。因為太陡了,看不見啊。我的身子得轉過去看看,再轉過來貼著幾乎垂直的“山坡”往下爬。沒處擱腳了,就往上爬幾步換一個方向。哈哈,幸好老漢幹這種冒險事的機會並不多。

4 上左:生成於上一個冰川時代的瓦特納冰原(Vatnajokull),上右:迷人的田園風光;下左:處處瀑布高掛,下右:黑色海岸

  回到旅館時,同行的兩個朋友(當然是男生)正邀請一個年輕漂亮的德國女地質學家在會客廳喝酒。女地質學家告訴他們,除了地熱,冰島資源貧乏,既沒有石油,也沒有金屬,稀土,煤炭等礦藏。朋友說淡水就是資源啊!這位德國女士聽聞此言大為讚賞。我想,如今未經污染的水源,土地和空間都是最有價值的自然資源。冰島應該是這個世界上距離遠古最近的國度。如果現代文明前途不測,遠離政治經濟地理中心地帶的冰島,或許會是最後保持人類文明的地方。

  冰島畢竟人口稀少,環島的高速公路上大多是單行線。遇到過河,橋面只容得一輛車通行,對面的車需要停下等。可是供停車的地方並不多。高山腳下草原上吃草的馬牛羊特別招人喜愛。我招呼同伴到我站的位置拍照,牛群聞聲抬頭看看我們,“哞哞”地向我們走來。人畜之間,人和動物之間的“兩無猜忌”反映了這塊土地上的安寧與祥和。

5 憨態可掬的海鸚鵡

  在黑色的海灘上,同行的J醫生興致勃勃地拍攝他想往已久的海鸚鵡。海鸚鵡不僅像鸚鵡,其長相還讓我想到大熊貓,憨態可掬。那些鳥兒一點也不怕人,輪番地從我們頭頂俯衝而過,飛到海裡覓食。爬到海岸礁岩的頂端,一隻海鸚鵡距離我只有2米也不飛走,歪著腦袋看我給牠拍照。據說,全世界80%的海鸚鵡在冰島,科學家估計牠們共有400萬隻。

結束語

  說不完的回憶,道不盡的美景。有人問我冰島最值得看的是什麼。思來想去,腦子裡出現最多的竟然是那荒原上的小草和野花。它們生命週期短暫,但從未被冰雪嚴寒扼殺,“春風吹又生”,陪伴著千萬年的高山,荒原和冰川,充滿了朝氣和活力,傳遞著生命的堅韌與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