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新聞日報訊】在蒙哥馬利郡所屬的各個育樂中心裡,從早上九點到下午三點的耆老育樂項目,包括平價營養午餐的供應,都是針對55歲以上的社區居民,提供健康身心和休閒活動的服務。除了少數專職幹部負責中心運作,也會聘用若干兼職人員協助行政或處理庶務工作;中心場地和空間的利用,就必須倚賴具備各項才藝的專業師資,在中心裡開班並義務授課。
這些班隊的指導老師,有些是透過推薦邀請、也有一些是主動申請開班,在獲得許可後,新班訊息就會在蒙郡育樂部門的網頁上發布,也會印製成文宣品,擺放在中心門口供訪客參閱。
北波多馬克耆老中心(North Potomac Senior Center,以下簡稱「北波」)自2016年開幕迄今,在大家的全力合作下,營運狀況非常良好。現任主管希拉.霍爾(Sheila Hall)誠懇感謝所有的義工(volunteer,註)協助中心活動,向所有的班隊老師發出邀請函:「感謝您分享了您的時間和才華,為北波托馬克耆老中心 55 歲以上的社區居民提供義務服務,並讓社區居民享受了我們全體義工精彩、專業的奉獻,我們想對您表示感謝。感謝您為我們社區的耆老們所做的一切,也邀請您參加 4 月 21 日星期五下午 3 點的義工答謝會。」
是日下午接受邀請出席的義工有三十餘位,還有幾位是從育樂中心業管部門過來參與的辦公室同仁。大家在平常很少有往來,總是在上下課之間來去匆匆,難得有這個機會共聚一堂,彼此聊聊心情、分享教學趣味,甚是開心。
中心主任簡單的致上歡迎詞,然後開始以抽籤問答的遊戲介紹出席義工,並請他/她們簡單的自我介紹。大家笑聲不絕,頗有返老還童的氛圍。
在出席的三十多位義工老師當中,亞裔約佔三分之一,以日、韓、中、台四地族裔為主,而華裔又佔其中的一半。在已經開班的課程裡面,太極拳、藏族鍋莊舞、國際標準舞、中國民族舞蹈、國際土風舞、家庭手工藝的師資全屬華裔,至於其他各種健康養生、陶藝、語文……等班隊,則由很多在地的熱心長輩們開心合作、彼此分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正符合義工的精神!
這場動人的聚會在分享了長長的潛艇堡三明治之後結束,沒有感謝狀或大合照,簡單卻顯誠懇,開心不失隆重;沒有資深資淺的定位,卻是有長長久久的期待與祝福。
註:在半個甲子以前,曾經討論過「義務工作」(義工)和「志願工作」(志工)的區別,大多數同道都能接受的共識是:不支領酬勞的稱「義工」,而不計較酬勞的叫「志工」。「volunteer」這個字在耆老中心各個班隊指導者的定位上就屬「義工」。
(圖與文:王季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