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新聞日報訊】為提高中文學校學生說國語的興趣和能力,促進校際文教活動的切磋,「海外正體漢字文化節」系列活動4月15日下午在在華府僑教中心舉行「2023年中文學校校際演講比賽」。活動由大華府地區中文學校聯誼會主辦,共有15所中文學校、42位學生報名參加。素有「杏壇女俠」之稱的德明中文學校老師沈葆主持,華府僑教中心副主任楊佳欣致詞及頒獎。
   今年是沈葆老師最後一次主持這個中文學校聯誼會演講比賽,沈葆憂心忡忡地表示,自從1993年以來,除了疫情中斷兩年,三十年來看者參加比賽的學員中文程度越來越好,但是人數越來越少,扣除非華裔學員,今年參賽人數不到極盛時期的一半,令人擔憂。
   楊佳欣在頒獎典禮上感謝大華府中文學校聯誼會舉辦演講比賽,她同時亦感謝各僑校老師的指導,讓學生勇於用中文表達自己的想法,期待此間僑校持續培養優秀雙語人才,增進學生對臺灣的認同感,培養學生對公共事務之興趣,未來能在臺美政經、社會、人文領域嶄露頭角,增進臺美友好關係。
   比賽分小學組3組、初中組、高中組、成人組、特別組及雙語組共8組進行,每個學生都盛裝打扮,並全家出動,主辦單位大華府地區中文學校聯誼會理事唐伯禹表示,藉由本項校際演講比賽,除提供各中文學校彼此觀摩交流的機會,更有助於提升學生華語口頭表達能力。
   其中成人組及雙語組共九人參加,是去年參賽人數的一倍。來自北維實驗中文學校的皮安迪(Andy Pierce),和台灣學校推薦的熊大東(Rico Doss)律師今年再度參賽,而鮑馬修的中文運用自如,他並不覺得學習漢語很困難,因為有一位很好的老師。所有參賽者對中文運用程度比起去年有明顯進步,令人驚豔,可見僑委會「華語文學習中心」的建立,已逐漸顯現成果。
   比賽以鼓勵性質為主不計名次,超過半數的參賽者獲得優勝,小學組3組共11位同學得到特優獎,分別是林芷萱、李明基、葉明玥、柴昭瑾、陳心瞳、劉翊暄、彭雅玥、王紫倩、楊理安、崔家渤及瞿佳琦等;初中組有謝祥瀚、張棻媛及曲文瀟等3位;高中組有沈睿筠、孫艾軒、劉予瑄及魏宇彤等共4位優勝者。主辦單位並頒發每位參賽者獎金及獎狀作為鼓勵。
   報名高中組比賽的學生雖然只有八位,但幾乎每個人都字正腔圓,抑揚頓錯有致,準備充足,還有手勢,甚至完全聽不出來是華裔第二代,不輸給國內同齡的小朋友。內容主題則是五花八門,大都是是家庭、旅遊、學習、或身邊的故事。有幾位還特別強調連文稿都是自己完成,不假父母之手,一位小朋友強調文章是自己的創作,他還以人工智慧的衝擊為題,未來一定要保有自己的創作能力才能戰勝人工智慧。
   除了成人組都是男性之外,學生組三十多位學生卻總共只有四位男生,或許學校和家長們應該多多思考如何鼓勵男生參加。有些家長認為許多小男生沈迷在電腦遊戲中不能自拔,這已經是電腦遊戲世代最嚴重也是共同的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