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變在冬夜 作者:許之微
(【傳記/回憶】第70號)
(五)
秘密警察持內務大臣簽署的逮捕令到近衛軍抓人。近衛軍自成立以來,一直還沒人敢惹哩。
讀18世紀到20世紀的俄國史,不能不知道近衛軍(Leib Guard 或Imperial Guard)。
皇家侍衛各國歷朝都有。比如在中國有所謂“大內侍衛”。但他們一般不列入正規軍或作戰部隊序列。換句話說,皇家侍衛屬於保衛系統,編制不同。年青的彼得大帝在接受軍事訓練時,以遊戲的形式組織了一支近衛軍團,最初僅五十餘人,其年齡與他相仿。
在這些青少年衛兵的支持下,當年只有17歲的彼得大帝贏得了與攝政女王索菲亞和高利特欣親王爭奪最高統治權的鬥爭。不由得讓人聯想到幾乎與他同時代的中國的康熙大帝擒獲鰲拜,奪取大權的歷史故事。
親政後的彼得大帝將這支親信衛隊轉為正規軍編制。這就是彪炳史冊的“普勒奧伯拉仁斯基(Preobrazhensky)團”,史稱近衛軍。該團由彼得大帝親任團長。近衛軍即是衛隊又是作戰的生力軍。這個近衛軍團在1917年解散之前,官兵待遇比其他部隊同軍銜軍人高兩級。該團軍人的社會政治地位也特殊。近衛軍制度對近代世界上許多國家都產生過影響。法國拿破崙時代帝國衛隊中的近衛軍,德國納粹黨衛軍的衝鋒隊,很可能就是藉鑑了俄國始於彼得大帝時期的近衛軍制度。蘇聯紅軍建軍初期沒有近衛軍制度。衛國戰爭時期,為了鼓舞士氣,斯大林授予軍功卓著的部隊“近衛軍”稱號。近衛軍裝備優先,而且官兵待遇高於其他部隊同等軍階的官兵。
秘密警察進了近衛軍兵營,立刻老實了三分。他們恭恭敬敬地請阿列克賽斯和其他三位軍官到內務部“談談”。阿列克賽斯感到不祥。他交代在團部值勤的士官,他的部下和朋友彼得·舒瓦洛夫,如果晚上還不見他返回營地,第二天一早務必轉告公主他被捕的消息。
但阿列克賽斯和他的戰友當夜就被秘密警察押解出聖彼得堡。等到葉莉莎維塔得到消息,哪裡還有他們的踪影?憤怒的公主恨不得砸爛內務部和秘密警察總部。她最後闖進沙皇住的冬宮,向堂姐安娜要人。
“聽著,葉莉莎維塔。我早就聼說你不太聽話,沒想到你任性到這個地步。警察抓人那是執行公務。你覺得我這當皇上的連這麼屁大的一點事也會管?”安娜可不把這個堂妹當回事。
“沒有你的批示,他們誰敢無故抓人?”葉莉莎維塔憤怒地質問。
“哼,無故?他一個下級軍官勾引你這個先帝的公主幹什麼? 是不是有陰謀?”
“你,…… 皇上姐姐,你怎能這樣?”葉莉莎維塔馬上掂出分量了。她改換了口氣,哀求女皇。“姐姐,你可憐可憐我吧。爸媽去世,姐姐遠嫁歐洲,阿列克賽斯是我唯一的朋友和親人。你放了他,讓他退伍。讓我跟他遠遠離開聖彼得堡。好嗎?”
“妹妹呀,我是為你好。你怎麼被一個小準尉給迷住了呢?我這兒有好多歐洲的王公貴族想向你求婚哩。你儘管挑,皇上我給你做主。”
“皇上,你放了人,我就聼你的。”葉莉莎維塔一心要救心上人。
“不放!我要讓近衛軍都知道:私下串通皇族和其他王公大臣沒有好下場!我忙著呢,你走吧。”
絕望的葉莉莎維塔大病不起。兩個月後,阿列克賽斯死於流放途中的消息傳來。葉莉莎維塔萬念俱灰,拒絕吃藥、進餐甚至喝水。
(六)
醫生阿蒙·萊思托夫默默地坐在葉莉莎維塔床前,心痛地看著公主。萊思托夫醫生過去是宮廷御醫,一直為彼得大帝一家,以及朝廷官員,近衛軍官兵看病。葉莉莎維塔公主可以說是在他的眼皮子底下長大的。“伴君如伴虎”,當年僅為求皇上饒過皇太子,彼得大帝一怒之下,把他發配到西伯利亞。葉卡捷林娜一世上台後,宣布平反和赦免的第一批人員中就有萊思托夫。回到聖彼得堡後,他不再拿朝廷的薪金,自開一個診所,一直是葉莉莎維塔公主的醫生。
這位美麗聰慧的公主是兩位先帝的掌上明珠,也是他阿蒙的心頭明珠。眼下,他說什麼也要讓公主活下去。
“公主啊,你可不能這樣糟賤自己。你要活下去。自古以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你至少要看到害死阿列克賽斯的仇人受到應有的報應吧?”萊思托夫誠懇相勸。
“我哪裡還有什麼希望?讓我離開這個世界吧,我要去找我爸爸媽媽,去找阿列克賽斯。”
“你的仇還報不報?”不聽勸,只能用激將法了。
“誰能幫我報仇?”
“上帝會安排的。”
“大夫,我連一個親人也沒有,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公主,你如今雖然落難,但你還是聖彼得堡的明珠。到處都是熱愛你的人。大家都站在你一邊。只有一兩個人恨不得你死了才舒心。你怎麼能讓俄羅斯人民失望,讓你的仇人稱心如意呢?”
“那你告訴我,大夫,我得等多久才能等到報仇伸冤的那一天?”
“這,…… 十年,不出十年!”
公主接過醫生遞過來的藥杯。
病癒後,葉莉莎維塔仍被監視著。在聖彼得堡,誰都同情公主,但很少有人敢於冒然拜訪公主。葉莉莎維塔接受萊思托夫醫生的建議,開始埋頭讀書。她在書山學海裡找到了樂趣和麵對寂寞與孤獨的勇氣。
阿蒙·萊思托夫醫生是公主府上屈指可數的來訪者之一。他也充當著公主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從醫生這裡,葉莉莎維塔知道越來越多的前朝舊臣受到排擠和迫害,越來越多的人憎恨安娜·伊娃諾芙娜的倒行逆施。
“多行不義必自斃。公主,記住老臣的話,你一定會看到雲開霧散的那一天。”萊思托夫的話帶著滿腔的悲憤。
(七)
一天,醫生阿蒙在來訪時說起聖彼得堡歌劇院的事。他告訴葉莉莎維塔,歌劇院新添了幾個成員,其中有一個鄉下來的哥薩克小伙子唱男中音,很受歡迎。這小伙子常常單獨表演,一邊彈吉他,一邊唱民歌,為演出增加了不少氣氛。
“鄉下來的?”葉莉莎維塔覺得新鮮。
“是啊。長得可英俊啦。要不要去看看? 你已經很久沒出過大門了。”阿蒙醫生極力相勸。公主答應了。
葉莉莎維塔公主的出現,引來了歌劇院所有觀眾的目光,連演員都掀開簾幕,爭著看一眼傳說中美若天仙的公主。公主在無聲的注視中感受到同情和支持。她環顧四周,向大家輕微地點頭致意。
那個哥薩克青年演員早就聼說過有關公主的傳說。百聞不如一見,公主比他想像的還要美麗,而公主堅毅的面容,更使人肅然起敬。輪到小伙子獨唱的時候,他演唱了一首古老的俄羅斯民歌:
“茫茫大草原,路途多遙遠。有個馬車夫,將死在荒原。
車夫掙紮起,拜託同路人: 將我埋葬了,墳墓向家鄉。
請將我的馬,帶還我爸媽。再給我愛人,捎去幾句話。
愛情我帶走,切莫太悲傷。重找知心人,相守永相愛。”
歌聲從他寬厚的歌喉中湧出,在歌劇院的大廳中迴盪。那如泣如訴的歌聲,像是從亙古長存的草原傳來,漂浮在聖彼得堡的上空。那強烈的感染力,讓許多聽眾熱淚盈眶。此時的公主早已淚如泉湧。她相信,這個青年歌手唱的是她的阿列克賽斯。阿列克賽斯臨死的時候一定會想方設法給她留下話來,否則他的冤魂不會離去。阿列克賽斯呀,這愛情是我們兩人的,你怎能一個人帶走呢? 就算你把我的這一半帶走,你的愛卻永遠永遠銘刻在我的心中了。
歌手演唱完畢,面對公主的包廂單膝跪下。他左手持吉他,右手貼在前胸,久久不抬起低下的頭。觀眾席上有人站起來,轉身面向公主。更多的觀眾站了起來。最後幾乎全場都站了起來。在這一片寂靜中,分明響徹著動人心魄的吶喊。此時此刻,葉莉莎維塔公主心中的憂傷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驚天地,泣鬼神的悲壯。但她很快冷靜下來,她站起身來,對著演員鼓掌。全場隨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