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勁戈
二〇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的Washington Post 報紙報導,這寒假期間,許多在美國大學部求學的外國學生,因為疫情快速蔓延引發的交通困難,及出入境後都需要有數週的隔離期,導致可能回美時趕不及上課的危險,種種問題使得回國不得,只好呆在空曠的校園裡渡過。一般大學宿舍在學校寒暑假時要大清潔,學生必須搬出去住,幸好今年學校特別通融,允許學生繼續住下,並提供餐飲及其他服務。有些商學院的教授還讓呆在學校的外國學生利用這段時間作專題方案,或參與社區作慈善活動。一般來說,美國大學部學生多半需要自費,家庭富有的外國學生才能來美國念書,要不是疫情的關係,許多學生是負擔得起寒暑假期間回國探親渡假的。這不禁讓我想起自己多年前來美留學的種種大不相同的經歷。
我於一九六一年秋季,到 Indiana州 West Lafayette 城的Purdue 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深造。幸運的是我得到學校全年全額研究助理獎學金,包括學雜費和每月的生活津貼,不需要出外打工。為了省錢,我和另外的留學生決定租附近公寓的房間居住,寒暑假不必搬動。猶記得有一兩年我和念電機系又善於彈鋼琴的姚詩贊同住一個小公寓,我們晚餐常吃在台灣時買不起的雞腿,放在烤箱中去烤,非常方便。寒暑假期間,因為家在美國的學生都回家了,所以校園內空空盪盪。我們開玩笑說那時校園內只有三種動物:華人學生、印度學生、和野狗。為了打發時間,我瀏覽了西方的歷史、古典音樂作曲家的生平,和新約聖經。有些熱心的中國夫婦,何焯彥兄和汪瑗大嫂,常請中國單身的男女同學去他們家聚餐,大家圍坐在客廳內享受美食,交談聊天,非常熱鬧。我和當年的梅小姐就是在他們家中相識相知,而結成連理,生活就變得多彩多姿,不再寂寞了。何家夫婦可以說是我們婚姻的介紹人,上星期才剛收到汪瑗大嫂的聖誕卡,她還住在當年我們在她家聚餐的房子內。
校園附近有的美國夫婦志願作為外國學生的接待家庭 (Forster Parents),熱烈歡迎我們這些離鄉背井的遊子,遠渡重洋到美國來求學。McNear 夫婦 Bob and Lucy就是「認養」我的家庭。我剛來美國這個非常陌生的地方,覺得很興奮、好奇,但也十分惶恐,多虧他們夫婦待我如家人,並不厭其煩的介紹我認識美國的風俗、習慣、和生活。他們有兩位女兒 Sandra 和 Carol都在外州上大學,寒暑假才回來。Bob 在 State Farm 保險公司作事,為人忠厚嚴肅。我當年買第一部二手汽車Pontiac就是在他公司保的險。Lucy 是家庭主婦,非常熱情,常常送些自作的糕餅給我。最記得她送我一盒很重的fruit cake ,圓圓的蛋糕上有棗子、核桃、葡萄乾、和小櫻桃,我吃了一小塊覺得太甜,沒有立刻把它吃完,想不到幾天後蛋糕就變得其硬無比,咬都咬不動,只好扔掉,真是於心有愧。
節日和假期時,Bob和 Lucy常請我去家裡用餐,並教我如何用刀叉及進餐的禮儀。餐後閒聊時,他們說我怎麼老喜歡用“big words”,也就是說講話太正式了,譬如說用“photographs”,而不說“snap shots”,我想大概是因為我的英文都是從書本上學來的,而沒有學過日常會話。感恩節火雞大餐之後,都是和他們一起在電視上看美式足球比賽,開始看時還真不知道球在那裡,經他們指點後,才看出苗頭來。天冷時還需記得帶條他們送我的毛毯去看免費的球賽。在城外不遠處的湖邊他們有座小別墅,夏天時請我去玩過好幾次。坐著他們的遊艇在湖上急駛,清風拍在臉上實在是生平一大享受。沒到美國之前,我一直以為美國家人的關係比較冷淡,眼看全家對 Lucy的母親 Mrs Bundy十分孝順及溫馨關懷,在寒暑假時又看見 Bob 及 Lucy 和他們兩個女兒親蜜的關係,及假期結束要回校時父母和女兒們難解難分的樣子,自然修正我錯誤的觀念了。McNear 夫婦不僅對我細心照顧,後來也愛屋及烏歡迎我的女友。我和太座先後得到博士學位時, McNear 夫婦曾代表家長參加了我們的畢業典禮。
因為身受McNear 夫婦熱心的照顧,使我能很快適應美國的生活。因此以後在我工作的地方,太座和我也盡心的照顧從外國來的訪問學者。有時陪他們逛商場,請他們來家裡用餐同樂,漫談天下大事,有一位學者的太太要生產時,太座還陪她去醫院。同來自台灣的李金宏、喬作文,中國大陸的朱其俊、朱德明,印度的 Devinder Gupta,匈牙利的George Eppeldauer,和日本的Yoshi Ohno,都變成好友,長期保持連絡,增長不少見識,終身受益良多。 (20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