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文學】第34號)   

作者:阿敏  

  感謝美華婦女會郭紅總會長,邀請我一起參與該會的一項活動:參觀華府「美國華人博物館」。館區位在華盛頓DC 十六大街,距離白宮只有800公尺的蛋黃區。這是一棟有110多年歷史的五層小樓房,外表雅貴,低調奢華,光是房子建築本身就很有質感。

  華府美國華人博物館(Chinese American Museum) 2017年由香港出資人購進,註冊為免稅的公益慈善機構。直到2020 年初,才陸續修建改裝完成博物館樣貌,對外開放。館內展品除了固定展品外,也經常更換主題,致力於蒐集、保存、研究、展示在美華人的歷史和文化資料。並舉辦華語電影、戲劇、美術比賽等藝文活動。(例如第一位華裔美國太空人王贛俊、第一位華裔內閣閣員趙小蘭事跡等等。)執行長黃真龍表示:雖然美國許多地區存有華人博物館,但這是首都華府的「第一」也是「唯一」一座以華人文化為主的博物館,其特色就是著眼的角度是全國性的華人融入,關懷的層面是全美的華人發展。例如: 華裔移民奮鬥史、排華法案之影響、中美文化交流之探討、美籍華裔群體之未來展望等,都是他們關注的議題。

  然而開館後不久,正巧碰上世紀大疫情COVID-19 ,只好休館做更多長遠的策展規劃,因此知道華府有「美國華人博物館」的人並不多。最近疫情鬆綁,該館特別推出國劇特展(金線-中國戲曲在美國)、傅鐸若女士美展(傅鐸若-藝術的一生)等,免費供各界參觀。

  今天由於顧及防疫衛生,雖然是婦女會包場,仍有限定名額,只招待20人,並安排專家導覽解說。櫃檯僱用金髮碧眼氣質美女接待,董事Karna是香港裔美國人,雍容高雅,素淡中見內涵,她同時是婦女會馬里蘭分會的理事長,一直很親切的招呼大家。

  首先上二樓,由一位國劇專家解說展出的國劇服裝,有穆桂英的年輕女武將粉紅戰袍,戰袍後面的旗子叫「靠」,用來呈現將令的威風。有負心漢陳世美駙馬的狀元大紅蟒袍等等。解說非常詳盡,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國劇服裝的「水袖」,這是為了舞台戲劇效果而設計的(古人並不會穿這麼麻煩的衣服),可以彰顯人物的內心情緒,例如生氣時,就「拂袖而去」,傷心時可以「掩袖」,激動時可以「翻袖」,喜怒哀樂就放大的傳導到觀眾身上。牆上還掛有乾旦梅蘭芳先生赴美演出的海報,以及「天女散花」的劇照。表彰大師將中國國劇介紹到西方的功德。

  解說完畢,婦女會的會員在二樓小廳吃點心茶敘,我則跑到三樓參觀傅鐸若畫展。 我孤陋寡聞,沒聽過她的名號,本來不抱什麽希望參觀,一看嚇一跳,怎麼功力手法如此高段?回家就好好研究了傅女士的資料。

  傅鐸若1930年生於北京,系出名門,出身滿州貴族正紅旗富察氏(乾隆之富察皇后這族,前一陣子很紅的「延禧攻略」中的傅恆大學士,是她的祖上。)四歲起,祖父發現其天份,寫字必指定由她研墨,十二歲學畫。1949年與丈夫李文翰移居日本東京,拜在祖父好友溥心畬( 南張北溥的溥儒大師)先生門下學畫,整整一年,單獨受教,盡得溥老心傳。1957 年傅鐸若遷居華府,開始大量寫生街景、人物,並師從義大利雕塑家拉扎里學習雕塑,成為橫跨東西,綜貫書法、國畫、水彩、油畫、 雕塑… 的全才藝術家。

  她的國畫,傳承溥老風流,將北派的工細中見淳厚主張,在穩健的線條勾描中展露無遺。清冷高古,含蓄內斂,氣蘊生動,深得我心。溥心畬說:「畫山不難於清華,而難於古厚。」傅女史可謂得其真味也。

  書法作品,其中有一幅圓型的「回文詩」,是溥心畬的真跡,我特別的欣賞。總共56 字,從左邊順時鐘讀,每個字都可以當起首句,就有56 首了,再加上逆時針也可以唸,又是56首詩,真是匠心獨運,聰明絕倫啊!

  西畫不論水彩、油畫,都用淡色寫意筆法,呈現出深厚的人文素養與當時華府風貌,頗具時代價值。而靠牆有一尊賽珍珠女士的雕像,已被賽珍珠基金會永久收藏,可見傅女士作品早已備受肯定。

  這個畫展是傅鐸若的公子,企業家李景漢先生為92 高齡的母親所策劃,真是孝思感人,澤及市民。

  一方山水,一隅街景,是藝術家對生命、 對環境的省思與叩問,是中國美學的透發。美學大師蔣勳曾說: 「沒有美,沒有沉思,成就不了文明。」又針對華夏文明指出:「這個民族,經歷數千年,不曾停止對美的信仰。」不論處在什麼狀況,當下的覺察與發現,便讓我們的心靈得以超脫和升揚。

  小小的「美華博物館」,承載著中華文明之美,訴說著在美華人的奮鬥,成就了美國華人從被瞧不起,到成為能被接受肯定的族群。「館不在大,有龍則靈」,希望龍的傳人,能繼續將自己的美好文化清流,注入美利堅合眾國的浩海之中。

2021 年 11 月

王之敏,筆名阿敏,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目前是台灣高雄師範大國文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國立航空技術學院講師;專長古典文學、易經、心經、金剛經、道家哲學養生學。

image 1
image 2
image 3
im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