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記/回憶】第41號)
作者:許之微
(十一)
彼得沒有參與對克里米亞征戰的策劃和指揮。對於索菲婭來說, 彼得還是個大孩子。 「玩去吧。有你什麼事兒?」 索菲婭心裡想。她信任高利特欣, 把希望完全寄託在她的愛人身上。然而, 所有的俄羅斯人都關心前方戰事, 何況身為沙皇, 又對軍事行動特別感興趣的彼得?
彼得在兩次俄土戰爭期間主動登門拜訪了萊福特(Franz Lefort)和高登(Patrick Gordon)等外國僱傭來的高級軍官, 聽他們詳細分析對克里米亞的征戰。他對1687年征戰中俄軍的失利心知肚明, 對1689年第二次征戰一點也不看好。
1689年6月, 高利特欣親王第二次征戰克里米亞的「捷報」和他決定「凱旋歸來」的消息傳到莫斯科。俄軍付出慘重代價的密報和小道消息也同時傳來。彼得怒不可遏。他決心找機會挑戰他的攝政王姐姐。
七月十八日, 在傳統的東正教慶典上, 索菲婭象過去那樣從大主教手中接過「神蹟符」, 準備帶領兩個沙皇弟弟和朝廷大臣繞教堂行走一週。彼得同他的隨從耳語一番之後, 走到姐姐面前冷冷地說:「公主索菲婭, 請你退到我們兩個沙皇後面去!」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挑戰, 索菲婭氣得臉都白了, 話也說不出來。她推開彼得, 只管往前走。彼得冷笑一聲, 轉身揚長而去。
年青的沙皇和攝政女王之間的衝突公開化了。莫斯科大街小巷裡謠言滿天飛。這時候高利特欣親王還率領著大軍在歸途上。不過, 警衛京城的統軍在人數上仍遠遠超過彼得手中的兩個青少年「團」。
問題在於, 索菲婭沒有任何合法的理由去抓少年沙皇。小皇上的話並沒有說錯呀。更重要的是, 在這位攝政女王的威信因戰爭失利和掩蓋真相而急劇下降時, 即使她下令去抓彼得, 是否有人願意冒天下之大不韙為她效力呢? 除非彼得主動挑起內戰。但彼得絕不是一個傻瓜。這時候, 他要佔據道義的高地。他是皇上, 他沒有必要武力奪權, 更不能用刀槍把統軍逼到和攝政女王站在一條防守線上。
莫斯科的空氣中充滿了火藥味。王、皇雙方都知道自己不能先下手。誰先下手誰就失去了合法性。同時, 雙方都高度警惕著對方的突然襲擊。
雙方在力量對比上極不對稱。表面上看, 攝政女王索菲婭握有幾乎全部兵權並執掌著朝廷。但她心虛得很。她不知道軍隊和朝廷對她的忠誠程度能否助她度過目前的危機。
高利特欣親王終於被盼回來了。然而, 面對緊張的僵局, 這個敗兵之將令索菲婭非常失望。高利特欣實在不願意捲入這場危險的衝突。只有由索菲婭任命的統軍司令官沙克羅維提表現出願為攝政女王兩肋插刀的義氣, 拍著胸脯對女王表示不棄不離。沙克羅維提加強了莫斯科城和克里姆林宮的防衛, 命令從前線歸來的部隊暫時留在首都附近, 而且親率衛隊保證女王索菲婭的安全。
在彼得和索菲婭的衝突中, 伊凡一直是, 也只能當個局外人。伊凡五世大彼得一世五歲。伊凡智障且半殘, 從小由後媽, 彼得的媽媽皇太后娜塔雅帶著。兩個孩子能玩到一塊去, 而且常常是做弟弟的彼得照顧當哥哥的伊凡, 領著伊凡玩。「雙皇」登基後, 彼得貪玩, 把坐鎮金鑾殿當傀儡的苦差事常常推給小哥哥一個人。他對伊凡是感激的。如今同索菲婭的衝突到了這個地步, 皇太后和彼得都惦記著伊凡。彼得寫了一封短信向哥哥說明情況並給予安慰。這時候天已經晚了, 好在只有五公里地。信使像過去一樣, 策馬揚鞭往莫斯科城奔去。
擔任警戒的統兵剛剛得到這兩天要特別注意防範普若奧伯拉仁斯基莊園方面的動靜的通知, 看到夜幕之中飛騎直入, 立即攔住盤問。
皇上的信使從未被人攔過:「我說你他媽長了幾個腦袋, 敢攔老子?」
「攔你怎麼了?我揍你丫的!」 扯下馬來, 拳打腳踢。然後把鼻青臉腫的「奸細」拖到團部待審。
(十二)
「皇上派來的人被抓了!」
各種各樣的謠言隨之滿天飛。城裡的「皇黨」緊張了。誰知道皇上的信是寫給誰的, 都寫了些什麼? 彼得的舅舅(唯一逃過七年前兵變之災的一個舅舅)萊悟(LEV NARYSHKIN) 感到情況不妙,吩咐手下立即給皇上送信:「他們要動手了!」
這時城門已關閉。送信人翻過城牆, 火急火燎地往普若奧伯拉仁斯基莊園跑去。
彼得已經上床睡覺了。忽聽屋外人聲喧鬧。 「皇上, 不好了。快逃! 他們要進攻了!」
彼得騰地從床上跳起來, 還穿著襯衣睡褲就從窗口跳了出去。後窗大樹下栓著他的那匹黑馬。彼得騎上馬一溜煙跑進村後樹林裡。彼得可以說是時刻準備著敵人來犯。逃跑的步驟和路線早已設計好了。十幾個衛兵隨後趕到。他們護著皇上馬不停蹄地向莫斯科東北方向的特律斯基修道院奔去。
清晨, 當一行人來到這所著名的修道院時, 十七歲的少年沙皇看上去十分狼狽。頭髮衣服都被露水打濕了, 褲子被樹枝劃破了。彼得的臉色因疲倦和緊張而顯得蒼白。山下小鎮上和山上修道院裡的人們, 凡是見到他們的, 無不驚心動魄: 不好了, 出大事了!
特律斯基修道院(Troitsky Monastary)距莫斯科約75公里。依山而建,周圍用巨大的石塊壘起高十幾米厚五米的圍牆, 是一處易守難攻的堡壘。它在歷史上曾經數次做過皇室的避難所。蒙古的韃靼, 波蘭的雄師能打下莫斯科, 卻對這所修道院無可奈何。在彼得到達之後, 皇太后, 皇后及兩個少年團的幾百人馬相繼趕到。這樣一來, 雖然昨夜並無統軍圍攻他們莊園的事, 沙皇彼得與攝政女王對立的陣勢卻拉開了。消息傳到莫斯科, 索菲婭敏銳地意識到: 局勢不妙。彼得這麼一跑, 把她推到了一個十分不利的位置上。
彼得派出代表進城, 質問索菲婭為什麼扣押給伊凡送信的信使, 為什麼在莫斯科聚集大量軍隊。緊接著, 彼得命令克里姆林宮警衛團團長伊凡·特思格勒(Ivan Tsykler)上校帶五十人來見皇上。特思格勒知道此行凶多吉少, 但只能從命。
這個特思格勒是七年前暴亂中殺死彼得外公, 舅舅的統兵頭目之一。到了特律斯基修道院他雙膝一跪, 求皇上赦免他一死。他不僅問什麼招什麼, 而且表示要堅決地站在皇上一邊, 戴罪立功。他可挑了個好時候。彼得正要爭取心存疑慮的統軍, 自然答應了他的請求。而他的供詞, 足以證明索菲婭在七年前煽動暴亂在先,妄圖謀害沙皇篡權在後。
主動權現在完全掌握在沙皇彼得手中了。他命令所有上校以上的軍官到特律斯基修道院來報到。索菲婭急了。她也下達命令: 任何人不得以任何藉口離開莫斯科, 違令者斬!
彼得又派人下山。這一次他要求將命令分別送到每一個統軍軍官和外國僱傭軍官手中。他強調, 他以沙皇的名義下此命令。抗命者將做為國家的叛徒罪處以死刑。其家屬子女收押為奴, 家產全數抄沒。
這下子軍官們沒後路了。最先動搖的是外國軍官。他們可不願意夾在沙皇和攝政女王之間兩面受無端的威脅。軍階最高的高登將軍做為他們的代表去問瓦西里·高利特欣怎麼辦。瓦西里·高利特欣這時也慌了神, 表示立即去和索菲婭商量。
高登將軍嘆了一口氣, 心裡想有什麼好商量的? 你首席大臣都慌得沒了主意, 你這邊能靠得住嗎? 他回去立馬帶著所有外國軍官出城了。見他們走, 許多俄國軍官也跟著走。
在特律斯基修道院, 年青的沙皇彼得滿臉堆笑地迎接了他們, 伸出手來讓他們吻。彼得知道, 所有在場的人都知道, 勝利的天平已經倒向少年沙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