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沙皇和女攝政王
(【傳記/回憶】第38號)
作者:許之微
(四)
好景不長。 1676年元月, 沙皇阿列克謝偶感風寒, 轉肺炎不治,撒手離開了他鍾愛的妻兒。此時彼得剛剛三歲半。阿列克謝前妻所生的長子菲奧多爾(Fyodor)繼位。
菲奧多爾一直疾病纏身, 此時腿腫得走不了路。但病皇上也是皇上。「一朝天子一朝臣」。已故沙皇阿列克謝前妻的家族, 新沙皇的舅舅姨父們鹹魚翻身。馬特維被誣陷入獄, 菲奧多爾的舅舅伊凡.米羅斯拉夫斯基(Ivan Miloslavsky)取首席大臣之位而代之。十六歲(也是十六歲!)的菲奧多爾心地善良。他頂住母系親屬的壓力, 將繼母的兄弟幾人仍留在朝廷中任職。新皇上對繼母很尊重。他甚至親自過問小弟弟彼得的學習和生活。稅務部官員佐圖扶(Nikita Zotov)被選為彼得的老師。
皇太后召見了佐圖扶:「你是先帝的忠臣。先帝英靈在上。皇子的前程就交到你手上了!」
佐圖扶哭拜在地:「微臣何德何能受此重用? 惟有盡心竭力上報皇恩!」
小彼得極其聰慧, 所學《聖經》章節許多都能背誦。他求知欲強, 總纏著老師講俄羅斯的歷史故事, 特別是打仗的和英雄的故事。皇太后差人將西歐使節送給先皇的一個大地球儀搬到教室。小彼得立即就迷上了這個教具。佐圖扶感慨地發現, 他的教學似乎被這個娃娃掌握著。彼得輕易地完成任務後, 永遠都有新的問題等著老師回答。
平心而論, 彼得的長兄, 羅曼諾夫王朝第三任沙皇菲奧多爾是個稱職的皇上。儘管年青, 儘管體弱多病, 他的意志卻很頑強。在站穩腳跟, 擺脫了貴族勢力的掌控之後, 他努力改革朝廷弊端。其中最艱難的一步是在軍隊中廢除軍階和世襲貴族等級的聯繫,也就是軍階的世襲制度。軍階世襲制使具有軍事才能的軍官永無晉升之途, 而讓平庸之輩佔據著指揮戰爭的位置。其害處是顯而易見的。菲奧多爾一次又一次地召開御前會議, 確立了軍官(包括由外國僱傭的職業軍官)一律以軍功作為晉升依據的原則。這是他對俄羅斯軍事歷史的貢獻。
菲奧多爾的妻子死於難產。年青的沙皇愛上了十四歲的姑娘瑪薩(Matha Apraxina)。瑪薩的教父不是別人, 正是前首席大臣馬特維。沙皇親媽的家族當然反對。但他們這會兒已經控制不住菲奧多爾了。菲奧多爾娶了瑪薩, 並宣佈為馬特維平反。不過, 1682年5月11日, 當馬特維千里迢迢從囚禁地趕回莫斯科時, 沙皇菲奧多爾已於4月27日去世了。
菲奧多爾沒有後代。法定的繼承人是他的兩個弟弟, 十六歲的伊凡和十歲的同父異母弟弟彼得。伊凡身殘智障, 彼得年幼。他們之間由誰來繼承皇位, 都意味著是由現任首席大臣伊凡.米羅斯拉夫斯基還是前首席大臣馬特維掌權。前者如今得罪了不少人。貴族中懷念馬特維為人的佔了大多數。這些人也佔著理: 讓伊凡當皇上明明是行不通的。
有人叫起來:「選舉! 選舉!」 羅曼諾夫王朝第一任沙皇米哈伊爾就是選舉產生的。爭執不下, 只有付諸選舉。
伊凡大帝塔上的大鐘敲響了。莫斯科的士農工商集合到克里姆林宮前的廣場。莫斯科大主教宣佈: 「請全民在已故沙皇的兩個弟弟中選舉下任沙皇, 伊凡.阿列克謝維奇, 還是彼得.阿列克謝維奇?」
廣場上「伊凡」和「彼得」的呼聲此起彼伏。但「彼得」的呼聲很快壓倒對方。 「彼得! 彼得! 彼得!」的聲浪震天動地, 最終吞沒了另一方。
莫斯科大主教走進宮內, 宣佈選舉結果, 並向十歲的彼得說: 「我以東正教全體信徒的名義, 請求您做我們的沙皇。」
彼得回答: 「我年幼少知, 難當重任。懇請各位改變決定, 讓伊凡兄長繼承大位。」
全體大臣跪拜在地:「皇上萬勿推辭!」 彼得沉默不語。
大主教朗聲宣佈: 「上帝垂恩, 由彼得.阿列克謝維奇繼承皇位!」
皇位爭執的危機似乎過去了。彼得繼位, 皇太后攝政, 馬特維歸位首席大臣。誰也沒有注意到一個野心勃勃的人物, 公主索菲婭, 將在俄羅斯的政治歷史中加入屬於她的篇章。
(五)
俄國封建社會的婦女地位很低。她們從小沒有受教育的機會, 婚姻全靠家長做主, 婚後對丈夫的打罵只能逆來順受。按民間風俗, 女孩子結婚時, 當父親的要拿個小鞭子在新娘子背上象徵性的打一下。然後說:「我的女兒, 這是為父最後一次管教你了。我把管你的權威交給你的丈夫。今後但凡你有不得體之處, 就該由你丈夫來懲罰你。」 新郎接過鞭子, 也要禮貌地聲明:「新娘如此賢惠, 這條鞭子不會用得上的。多謝岳父大人。」 然後把鞭子別在自己腰上。
打罵妻子是家常便飯。妻子被打死, 丈夫不受懲罰。另外, 只要丈夫不高興就可以休妻。其方式是剃光妻子的頭髮, 讓她穿上從頭到腳的直統口袋式的長袍, 只露出眼睛, 把她送回娘家。在世人眼裡, 這個被休的女人一點地位都沒有, 同死了沒什麼兩樣。再嫁基本沒可能。但當丈夫的卻可以再娶。為了限制男人濫用這種特權,東正教規定, 每個男人一生只能休妻兩次。第三個妻子便是他最後一個妻子。不管她是死了還是逃走了。休過兩次妻的男人只能再娶一次。這多少也還算是有點「制衡」。
男女的這種不平等, 在下層社會反倒沒那麼嚴重。當一家人都要為生存而掙扎時, 能幹的婦女常常成為家裡的主心骨。畢竟飢餓的鞭子要有力多了。當男人沒有能力帶著一家老小躲過飢餓的皮鞭時, 只能讓老婆來管家。而在中上層社會, 家庭的社會地位越高, 家中女性的地位就越低。到了皇室, 規矩更大。皇室中的女子只能像籠子裡的金絲鳥一樣, 被囚禁在宮中。哪兒也去不了,對宮外的事一無所知。
公主索菲婭生來注定的命運本來和她的女性長輩以及她的姐妹們沒什麼兩樣。沙皇阿列克謝的前妻生了八個女兒, 死了兩個。在剩下的六個公主中, 索菲婭是三女兒。這是個很難得到父母特別關注的位置。但這個索菲婭就是與眾不同。她想著法子讓父皇同意她和小她四歲的弟弟菲奧多爾一起上課。他們的老師是當時著名的波蘭籍僧侶學者西蒙.波羅斯基(Simeon Polotsky)。西蒙教他們波蘭文, 拉丁文, 歷史和神學。
那個時候俄國和波蘭的相互地位正好與我們熟悉的二戰時期相反。波蘭可以說是俄羅斯的強鄰, 波蘭文幾乎是俄國學生「外語」課的首選。
索菲婭這個女孩的接受力, 領悟力和判斷能力都極強。索菲婭同弟弟菲奧多爾的關係也因同學而密切起來。菲奧多爾繼承皇位時剛剛十五歲。十九歲的索菲婭很自然地充當了新皇上秘書和助手的角色, 從而同舅舅伊凡以及朝中重臣瓦西里.高利特欣親王交往較多, 成為權力核心的成員之一。
對菲奧多爾去世後大多數大臣主張彼得繼位, 並迅速付諸公民選舉, 索菲婭同舅舅伊凡等準備不足,因此在大勢之下不得不退讓。伊凡和瓦西里.高利特欣都認命了。但索菲婭不服輸。她暗下決心, 不惜魚死網破, 也要翻這個盤。
在已故沙皇葬禮前後, 一個鋌而走險的陰謀慢慢在公主索菲婭的心中醞釀成熟。
索菲婭叫來兩個在軍營中有親戚故舊的親信侍衛,交代他們: 「皇上是被皇太后的哥哥毒死的。馬特維同納瑞世金家族是一丘之貉。他們要加害的下一個人就是伊凡殿下。這樣他們便可以先掌控, 後廢掉小沙皇彼得, 篡奪皇位! 你們受先皇恩寵, 現在是報效國家, 報效朝廷的時候了!」
兩個侍衛齊齊跪下:「願聽公主差遣!」
「你們去軍營,把克里姆林宮中發生的事情告訴軍人們。消息散佈得越廣越好。五月十五那一天, 你們穿上軍裝, 到各軍營去鼓動大家來克里姆林宮清除納瑞世金家族外戚集團。事成之後, 你倆便立了頭功。」 兩個侍衛領命, 悄悄地離開了克里姆林宮。
(六)
俄羅斯舊軍隊的英文譯名是Streltsy。有人譯成「火槍射手」,顯然不合適,這是軍隊名稱嘛。譯成「禁軍」也不合適,因為禁軍在古代中國特指拱衛京城的部隊。我們不妨按照日文的譯法,稱其為「統軍」。在彼得繼位的1682年, 俄國統軍人數為五萬五千人。其中半數拱衛京城莫斯科。從伊凡雷帝起, 當兵在俄國成為一種世襲的職業。軍人連同他們的老婆孩子平時由國家養著。在外敵入侵或國內農民暴動時, 軍隊便出動作戰。所謂「養兵千日, 用在一時」。平時, 軍隊像後世的警察,擔負著維護治安和滅火救災的職能。大多數日子裡, 軍人無所事事。他們便在營房附近做起買賣, 甚至發展到壟斷部份集市貿易的地步。做為軍人, 他們又不繳稅。因此舊軍人在那時候的俄國成了一個特權階層。
這些軍人四肢發達, 大腦簡單, 即愚昧又自大, 對謠言沒有識別能力, 很容易被煽動起來。這幾天來軍營中有關先皇被害和外戚篡權的謠言滿天飛, 弄得人人義憤填膺。
五月十五日早晨, 兩個穿上軍裝的宮廷侍衛騎著馬從一個營房到另一個營房, 高聲叫道: 「皇兄伊凡被外戚納瑞世金家族謀殺了! 外戚要篡權了! 弟兄們, 到克里姆林宮清除『後黨』啊! 等他們把皇族都殺光就晚了!」
軍營裡群情激憤。有人敲響大鐘, 擂起戰鼓。粗莽的軍漢抄起利劍, 板斧和長槍, 吼聲震天。上萬軍人爭先恐後地向克里姆林宮湧去。
首席大臣馬特維幾天前剛剛回到莫斯科。他面對這場暴動束手無策。只是在皇太后拉著小沙皇彼得和皇兄伊凡出現在亂兵面前時, 才平息住那震天動地的吼叫聲。
伊凡沒死。亂兵們頭頂上那片正義的,愛國愛沙皇的光彩頓時消失了。那麼今天的舉動豈不成了犯上作亂? 狂熱的激情被忐忑不安的心境所取代。馬特維先請太后帶皇上和皇兄回後宮, 然後以平緩, 沉著的語氣對亂兵發表了講話。他強調軍人過去一直對沙皇忠心耿耿, 為國家流血犧牲, 即有功勞又有苦勞。這次聽信謠言圍攻皇宮是不對的。但出發點是維護沙皇和皇族, 是可以理解的。現在, 你們親眼見到皇上和伊凡殿下都好好的。謠言不攻自破。你們請回。回去以後呈表檢討自己行為不當。懇求皇上原諒。皇上和太后是會原諒你們的。
馬特維六年前在沙皇阿列克謝時期曾兼任統軍司令。軍人們當然記得他。他的話合情合理, 也說服了暴亂的軍人。
擠在前面的軍漢點頭稱是, 並默默地轉身準備往宮外走。馬特維鬆了一口氣。他請身邊的道格魯齊(Michael Dolgoruky)親王維持一下亂兵撤出的秩序。自己轉身到後宮去安慰皇上和太后。
宮門外的軍人並沒有聽到或聽清馬特維的講話。後撤的軍人和往前湧的軍人衝突起來了。道格如齊親王擠到宮門口, 大聲訓斥繼續前湧的軍人。這些人並不知道事情的變化,哪裡容得「後黨」中的道格魯齊親王在這裡耀武揚威,指手劃腳?
「操你媽的叛黨, 零剮了他!」 喊聲大作,斧劍齊下。可憐這個缺心眼的親王頃刻之間被碎屍萬段。
鮮血四濺。亂兵見血眼紅, 見血瘋狂。不光後面的暴徒往前衝, 前面原本往後撤的又掉轉頭向裡衝。正在大廳中向皇太后匯報的首席大臣馬特維成了他們攻擊的首要目標。當著皇太后和兩個男孩的面, 他們亂斧劈開馬特維的腦袋和身軀。暴徒們像野獸一樣撞開每一個房間, 捕捉他們心目中的「叛黨」。克里姆林宮到處是鮮血和人的軀體的碎片。空氣中漲滿了血腥味。
皇太后娜塔雅無助地跪蹲在牆角, 雙手緊緊地摟抱著兩個男孩子。可憐的伊凡抱著繼母, 處於半昏迷狀況。小彼得臉色鐵青, 冷汗濕透了衣衫。愚蠢的軍漢啊, 今日你們在真龍天子眼皮底下肆無忌憚, 濫殺無辜。這條幼龍只能「且伏爪牙忍受」。等到他長大的那一天, 他會用同樣殘暴的手段把舊軍隊連同世襲軍人整個消滅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