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新聞日報訊】11月6日周六晚,華盛頓地區同鄉會聯合會周末系列Zoom講座再一次開講。這一次給我們帶來的是畫家藝術家葉承曦老師的“如何欣賞印像派作品”講座。
葉承曦老師1993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美院),2000年傑出藝術家綠卡移民美國, 2002在弗吉尼亞創辦了自己的藝術工作室。
他的作品色彩明亮絢麗,結合了東方傳統的元素和精神,並運用了現代繪畫直擊人心的色調和嚴謹的構圖,讓觀眾感受到藝術家對不同色調,視角,空間的把握和運用及對時間與空間,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沉思。
葉老師主持過中國駐美國大使官邸藝術設計項目,曾獲日本瀧富士藝術大獎等多項國際藝術獎,作品在中國,美國,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博物館和畫廊展出,並被
眾多博物館,機構及個人收藏。
講座伊始,葉老師結合自己的體會,通過理查德•克萊德曼的鋼琴曲與交響樂的對比,深入淺出的講述了印像派繪畫的特點以及產生的背景。
傳統的古典繪畫,尤其是大量的宗教題材的繪畫,是以敘事為主,偏重於記錄歷史,講究忠實於事實。工業革命開始以後,隨著照相機的普及以及對三色光的剖析,一些畫家不滿足於這種古典繪畫方式,試圖通過光和影的瞬間變化尋找個人感覺,表現個人情緒。
葉老師同時也指出,印像派繪畫則如同理查德•克萊德曼的鋼琴小調,旋律優美動人,因為對光與影和繪畫形式的極致追求,非常強烈的直觀感受,能引起更廣泛的共鳴,這也使的印像派繪畫能成為美術史上影響最大的流派。但這也正是印像派繪畫的局限性,小調雖然美,聽多了會覺的過於簡單不過癮,會想要去體會真正的古典音樂,去慢慢品味交響樂更為豐富的內涵和深度,繪畫不但能描述外在的自然,也能描述深刻的思想。
葉老師通過展示莫奈,梵高,高更等耳熟能詳的作品,讓大家體會到印像派大師們如何在光和影,色彩的變化,以及結構的安排中表達自我,表達情緒。他詳細講解了莫奈最喜愛的題材 “草垛” 的兩幅一模一樣場景但不同時間繪制的畫作,讓大家感受光是如何透出畫面讓賞畫者身臨其境體味光的照耀的穿越時空感。
講座最精彩的時刻是葉老師的印像派繪畫現場演示。他拿起畫筆,一邊示範,一邊給大家講解如何構圖,如何調色等基本繪畫過程,給熒屏前的朋友一堂別開生面的繪畫啟蒙課。
在回答問題環節,葉老師提到繪畫小白可以從臨摹印像派繪畫開始。掌握了用筆方法,體會到了調色樂趣,先建立興趣和信心,再回頭有針對性進行基本功訓練,可能事半功倍;同時從油畫開始,材料簡單,畫面隨時可以覆蓋,其實更容易入門。葉老師強調練習最重要,入門級小白們要多臨摹大師們的成名作,在學習大師們的光色搭配中體驗印像派的精華。葉老師還就大家關心的他畫室教學風格及如果跟他學畫回答了大家的提問。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游覽葉老師的網站 (YeArtStudio) http://www.yeartstudio.com
在講座的最後,葉承曦老師提出推陳出新是藝術發展的原動力。伴隨著社會進步,科技發展,藝術及藝術家會嘗試不同的方式去表現自己對當下生活,對自我覺醒的認知和理解。印像派從傳統古典繪畫裡脫穎而出,從小眾開始,慢慢為世人接受,就是實例。他也給大家介紹了他身後的一幅尺幅巨大混合媒介作品,那也正是他在嘗試與時俱進,不斷探索的過程。
此次雖是高雅藝術講座,但印像派本身的藝術魅力、葉老師娓娓道來的講解與現場作畫的的直接視覺觸動都給觀眾們帶來了發揮想像力的空間與美的藝術享受,令人十分興奮,興致勃勃,參加與參與提問的觀眾多達320人,再次爆棚,講座結束時仍意猶未盡。
賞畫是非常個人的行為。葉老師帶大家欣賞印像派繪畫入了這個門。藉此,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多做功課,更好的體驗和感受不同繪畫流派的魅力,在藝術的世界裡感知世界,享受精彩人生。
(華盛頓地區同鄉會聯合會供稿,撰稿人:廖偉;ZOOM攝影:葉承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