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新聞日報訊】10月3日美東晚7點,大華府地區北大校友會在線上舉行了2021年度中秋迎新活動。
丁衛會長(85信管)首先致辭,回顧了在疫情之中校友會組織的各項線上線下活動,感謝了過去一年校友會工作團隊所有校友的辛苦義務付出,並介紹了新的一屆理事會成員變更。田豐理事(86化學)隨後介紹了梅竹松虛擬馬拉松比賽的參與方法和規則。
本次活動邀請到了78級西方語言文學系校友、國際金融論壇(IFF)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新開發銀行原副行長、世界銀行原副行長祝憲作為主題演講嘉賓出席活動,與華府地區校友分享如何看待中美經濟形勢。
過去幾年中國經濟實力的發展全世界有目共睹,隨著中國的經濟規模逐漸逼近美國,中美之間的經濟摩擦也不斷升級。祝憲首先探討了如何理解中美經濟摩擦背後的原因和內在邏輯。因為長期在多邊和區域性的金融機構任高層職位,祝憲主張站在客觀的角度、務實的風格和平衡的立場去思考問題。中美的意識形態、利益格局、思維文化和政策有著巨大差別,除此之外,他認為影響經濟關系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在這方面上中美雙方有著很大差異。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政府在中國經濟中的作用更為重要;而在美國主流的經濟思想中,政府的作用會受到管制,要讓市場經濟發揮更大的作用。中國政府重視長遠的經濟發展規劃,而由於體制不同,美國政府往往注重的是短期利益。隨後祝憲以海洋風電項目和棚戶區改造等案例,詳細說明了中國政府的產業政策,以市場換技術的內在思路,這與美國等西方主要國家傳統市場化思路有所衝突。在此基礎上,祝憲判斷中美經濟的未來仍然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程度。未來跨國公司對於企業自身利益和國家利益必須更好地取舍。
對於中美經濟未來是否脫鉤,祝憲做了一個形像的比喻:“中美經濟關系就如同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的雙子塔”。兩座塔在一些層面上有高度的合作交流,但又在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等領域上相對獨立。中美完全脫鉤不現實,在應對新冠疫情、經濟復蘇和全球變暖等問題上中美兩國都有共同的利益訴求。“中美關系上要鬥智鬥勇,不要鬥氣”,祝憲引用了中國前外交部長錢其琛先生的話來表明中美政府對待未來經濟關系可采取的一種理智心態。
精彩的專題分享結束後,校友們結合時事熱點進一步踊躍提問。問題範圍廣闊,包括能源與經濟結構的運行邏輯、中國碳中和承諾的國際反應、科技領域的中美競爭關系、拉美非洲地區的中美關系、數字貨幣的進展、回中國的就業前景和區域選擇、以及在非盈利組織工作的經驗分享等等。祝憲結合自己扎實的積累和豐富的經驗一一詳細作答、知無不言,校友們通過直接對話的形式互動,在線討論氣氛熱烈。
此次雲端聚會持續了一個小時50分鐘,總共有50余名華府地區校友參與,問答環節討論熱烈。最後,丁衛會長對祝憲的精彩分享和校友們的全力支持和積極互動表示感謝,期待未來新老校友參與到更多精彩的活動和對話之中。感謝高效有序的理事會團隊組織了這場高質量的講座活動。特別感謝大力邀請了本次講座嘉賓的呂玫(86物理)、組織活動的理事臧充之(01物理)、主持人彭麗青(09城環)、制作了精美海報和通知的王子鶴(09數學)和單中宏(15法學)。
(作者:彭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