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文學】第28號)
作者: 格格
一位亞洲小城的市長到華盛頓特區視察,他宣稱華府的地下鐵效率欠佳,車票貴,維修疏忽。一般民眾評價華府地區的「大眾交通運輸制度」,也多半是貶損多於褒獎。柏林、東京、莫斯科各大城的地鐵,我個人的印象固然深刻,但比起美國的體制,卻大有逕庭。華府地區地鐵的管理和經營,其複雜性和敏感度,像用紙牌建造摩天大樓,些微風吹草動,整個地鐵架構隨之左右搖擺;從機械性故障到政治、社會各方面的喧囂,運作因而癱瘓。美國這個國家 「自由民主」指數高,人人有權開口評論,治國完全依據法理。假若,地鐵維修部技術人員要換幾個不亮的電燈泡,他們最好先搬出勞工法、工會契約,
諮詢法務顧問有關於換電燈泡的法規和程序,解讀清楚後,才敢動手修理。否則,訟訴官司動輒上門。
根據我個人膚淺的問卷調查,好友 BW 和我從不厭倦搭乘地鐵。每天通勤到華盛頓特區上班,他得坐一個小時十五分鐘的單程,我的一趟只需要十九分鐘。他說早上六點半上車,一個小時十五分鐘內,可以寫短訊、看報、聽音樂、順便刮鬍子。還有一點邊際效益,一個小時十五分鐘免於聆聽華人太太的嘮叨。
幾十年下來,地鐵與我同行千里路。2020年,冠狀疫情開始,我照常坐地鐵。十節車廂內,好幾節空無一人。一個陽光暖和的冬日,我站在紅線月台上等車。隔著鐵軌的水泥牆上,懸掛兩大塊彩色廣告圖。每張大約六點五英尺長,四點五英尺寬。一張是一隻貓熊,另一張是一隻花豹。兩張圖片右下角印著大寫英文字母 M 和小寫的 metro。貓熊的名字叫小奇蹟,在華盛頓動物園出生。它橫趴樹幹上,頭尾伸得筆直,四肢懸空下垂,像一大坨揉開的白麵糰,攤在樹幹。小奇蹟正在炫耀牠自己發明的瑜伽「攤屍」姿勢㖿。從牠的鼻尖到尾巴,打了虛線,暗示六英尺的身體長度。圖片的上額印兩行字,第一行「保持六英尺距離」,第二行:「大約是一隻貓熊的身長」。另一張是一隻豹子空中邁步跳躍的一霎那。 身段俊美,昂首跨步輕巧如浮雲,脊椎骨一伸一縮好比彈簧。身體狹窄,配上修長的四肢和尾巴,使牠的奔跑速度,一小時達七十英里。圖片的上額也印兩行字:「保持六英尺距離」「大約是一隻花豹的身長」。一時間,我好像聽到月台上有人驚讚這兩張廣告圖。「設計得太棒了嘛!天才!巧思!」再仔細一聽,不對,那是我自己的聲音,月台上就我一個人。
根據「華府地鐵媒體關係」 部門的說明,2020年夏季展開了保持面對面社交距離「六英尺」的媒體設計風潮。提供地鐵乘客有趣的、容易懂得、醫療人員提供的「保持社交距離」設計圖,以便教育民眾,減低空氣傳染的病毒危機。防止冠狀疫情宣傳廣告的靈感,來自於地鐵紅線路上的《史密森尼》 (Smithsonian) 國家動物園。特選 2019 年出生的貓熊寶寶《小奇蹟》。此外,加強地鐵和公車內部的衛生消毒和空氣流通。在火車、汽車、月台上,規定必要戴口罩。
早在二十年前,我就體驗到戴口罩的涵意。那年冬天,到東京探訪朋友 Itsuko。她穿著一襲精緻的藍湖色及膝毛呢大衣,臉上卻戴著不搭調的白色口罩。 看來又是流行性感冒季節吧。
我說:「大衣好漂亮!」
她說:「哪裡,不好意思。百貨公司打對折的時候買的。」
我對日本的物價非常好奇, 趕緊問:「多少錢?可以告訴我嗎?」
Itsuko 答:「大約合美金四百元吧。」
我再接著問:「一個口罩多少錢呢?」
「口罩免費。」她說。
我這才徹悟,戴口罩是現代文明派的象徵。
無論戴不戴口罩,這一小塊布,竟然能夠影響美國聯邦政府預算撥款。最近美國國會通過一兆兩千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方案, 其中包含一千零六十億的「公共交通工程投資」。由於疫情時期,地鐵乘客大量減少,收益劇減。雖然華府公眾交通系統為此擔憂,然而,他們的首要目標,仍是提供乘客的服務增質,例如,擴增電動公共汽車和快速度運輸公車、安裝最新科技售票機、以及遠程車票付費制度。最近 Delta 變種病毒猖獗,地鐵的最重要目標,仍以安裝非接觸式車票付費系統為優先。馬里蘭 Montgomery 郡 的捷運系統希望使用部份聯邦政府撥款,購買電動公車。現已有十四輛,另外二十輛將於明年採購。最無可奈何的是,雖然,聯邦政府即將撥款給華盛頓特區,地鐵車票的收入卻被病毒剝奪。
有朝一日,當冠狀病毒匿跡,學校老師將問小學生:「這兩張廣告圖片是2020年製作的,你們也是2020年出生的。小朋友,看得懂這兩張圖嗎?」小朋友忙舉手:「老師,老師,我看得懂。一隻是貓熊,另一隻是豹。但是… 距離六英尺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華盛頓地鐵製作了六英尺長的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