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文學】第27號)
作者: 戴洪灶
「客家族」是中華民族體系中沒有地域標籤的特殊族群。他們來自河南、山西、陝甘中原地區。客家人歷經的五大遷徙,從西晉亂政五胡亂華,唐代安史黃巢盜刧,南宋偏安金兵入侵,明末清兵入關,到清代中期太平天國之亂。除了逃離戰亂、天災人禍,求生存之外,還要保䕶固有的傳統文化,在偏僻山野開墾和當地居民協調共生存。千年以來,文化大融合,演變成不同的語言腔調、複雜的客家語系。
客家人口聚集最多的廣東福建沿海和台灣地區,藉海洋地利之便,通商往來頻繁。為追求更好的生活,繼續遷徙到南洋、南非、南美和歐美先進國家,成為現代客家人散佈在世界各地的開端。
臺灣文學家鍾肇政先生的父親從廣東嘉應州長樂縣到台灣,是第五代客家人。母親是非客家閩南福佬人。從小成長的環境,使他感受到族群間的和諧。家中有九個姊妹,對女性的感觸格外深刻。他文筆細膩。作品有魯冰花、濁流三部曲、台灣人三部曲等,並翻譯四十本日本文學書籍。自幼接受日本教育,直到二十歲,他才開始學習用本國語文寫作,寫出兩千萬字的成績。
南美洲的醫師兼政治家陳亞先,1934 年1月出生在南太平洋東北角的一個荷屬小島,蘇里南 (Surinam)。父親是廣東惠陽客家人,母親是混血的克里奧爾(Creole)人。1975年獨立的「蘇里南共和國」,僅60萬人口。華人雖只佔百分之三,但掌握該國的經濟命脈。荷蘭語和客家話是該國的法定語言。1980-1982年間,陳亞先出任蘇里南的總統兼總理。他因主張「還政於民」和軍政領䄂,與政治人物意見分歧,被迫下台。
另一位醫學界的成就者是南非出生的移植外科醫生和企業家黃馨祥(Patrick Soon-Shiong),生於1952年7月。他的父母親在二次大戰日本入侵中國時,從廣東梅州遷移南非,經營雜貨店兼賣中藥材。三十出頭的黃馨祥 到美國加州洛杉磯接受外科手術訓練,成為傑出的移植手術專家。他發明的 Abraxane對特定的乳腺癌、胰腺癌很有効, 並成立Abraxis 藥廠和一家生物科技公司。2008-2010年間把這兩家公司出售,總價九十一億美元。目前他擁有洛杉磯時報和聖地亞哥論壇報。去年,他投資兩億一千四百萬美元,協助南非製造抗新冠病毒的疫苗。
泰國前總理的塔信·欽那瓦,中文名字叫丘達新。1949年出生在泰國清邁,是第四代的客家人。父親洛特·欽那瓦,從商致富,當上議員走入政壇。 祖父丘春盛從廣東梅州府豐順縣移民泰國,曾祖父丘阿昌被迫歸化為泰國人,改成泰國姓欽那瓦。塔信1982年創辦電腦服務和投資公司,壟斷當時泰國的電視衛星天線和行動電話業務,並開始組黨參政。2001年2月,出任泰國第23任總理,以後贏得連任。
眾人最熟悉的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是第四代客家人。他的曾祖父從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唐溪村搭船到新加坡,落地生根,三年後發跡,全力培養子女教育。李光耀從六到八歲時上過兩年的華語學校,之後接受全盤西化的教育。從倫敦政經學院和劍橋大學畢業,取得律師資格回到新加坡,他的志向改變,決定和志同道合的同學,把英國人趕出新加坡。從1959年起,他擔任新加坡總理長達31 年之久,建立清廉自律,為民設想的政府形象。
新加坡是彈丸的城市小國,沒有天然資源,連生活的必須品都要依靠邊鄰國家。可是它的繁榮發展,社會福利和秩序井井有條,備受全世界的囑目。
1978年11月,當年中國最高領導人鄧小平到新加坡訪問。鄧小平是落籍四川的客家人,在中國的政治浮沈中,他是三上三下,超人的隱忍堅毅。文化大革命後復出,他挑起改革開放的重擔,廣東珠海深圳設為經濟特區,就是借鏡新加坡的成功模式。
這兩位有客家血統的領導人在國宴上,李光耀提起:貴國地大物博,人才濟濟,必然無可限量。鄧小平默不作聲,沒有回應。1984年視察珠海深圳時,鄧小平終於說出了心聲:我們一定可以超越新加坡。李光耀終於鬆了口氣説:鄧小平真聽進去了。
李光耀過去對世界局勢的分析,常有前瞻性,對民主體制的觀點更是耐人尋味。他認為一人一票的投票制度,只有在全國選民有百分之六七十以上的人都受過好的教育,有理性的思考,才可以延續和發揮真正的民主制度。
由客家人領頭建立的政府中,從太平天國的潰敗,孫中山百孔千瘡的中華民國,到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新加坡好像是近乎理想國的桃花源!
客家族群遷徙世界各地開墾,後代子孫再接再厲,承傳中華民族傳統的香火。客家精神使所有的海外華僑,有一種特殊的認同感 – 我們全都是現代的客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