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作者:李艷霞 (中國)
尺八,是一種古老的樂器,幾經顛沛流離,萬象經歷,藏著千古的秘密。尺八,懷揣著鄉愁和期許,風雨兼程,穿越古今夢迴大唐,以其聲情並茂,與故國重逢相認相識。
尺八,古代竹製的樂器,最早出現唐代,盛於唐宋時期,因身長一尺八寸而得名。宋代又稱簫管、豎笛、中管。宋陳暘《樂書》記載:「簫管之製六孔,旁一孔,加竹膜焉。足黃鐘一均聲,或謂之尺八管,或謂之豎笛,或謂之中管。」
尺八古音,從大唐傳來,夾雜著風雨、雷電、溪流、鳥鳴,晨鐘暮鼓、大自然的聲音,聲聲入耳,雄渾古樸的聲音直擊心靈,與生命相融,形成和弦。尺八聲聲,能平復焦灼,氣定神閒,尺八的禪心是修行寶器。一波一波的僧人吹奏著尺八,那百轉千迴的柔情,彷彿有穿透靈魂的魔力。
能用以製作尺八的竹子,可謂是萬里挑一,一片竹林也不過能選得一兩枝竹子,挖掘之後還得經過特殊處理,存放三年以上,才可以製作尺八,這無形中也提高了尺八的價值。其風骨魁奇,不凡的氣質,使尺八成了不妥協的樂器,並佔據了它在樂器中的位置。
人們爭先恐後,千里迢迢赴島國學習尺八,豈不知,尺八原本起源於中國,它具備英雄壯士,將軍大使的豪情壯舉。
尺八由唐宋代傳入日本,在本土基本失傳。卻在日本風行,奈良正倉院就藏有我國唐代的尺八,掩藏著中國文化的傳奇。
我不禁開始想像,一千多年前盛唐的宮廷雅樂,絲竹飛揚,管弦交錯,其中定少不了尺八。一批一批日本遣唐使們渡海求學,學習各式禮樂法度回去,其中定少不了尺八。而當千朝萬代過去,多少文明都傾圮,灰飛煙滅在歷史中,好在還有尺八,竟默默地在另一片土壤裡存留下來,在島國生根發芽,衍生出繽紛的世家流派,代代相承,可其根仍情繫故國的沃土。
尺八流入日本後,曾在雅樂中很受歡迎。到了九世紀中葉,日本發起樂制改造,尺八被宮廷雅樂驅逐了。大約至十世紀中葉,尺八便退出日本的音樂舞台,成為一件歷史性的樂器。後來,人們把尺八稱為古代尺八。這一時期的尺八,也叫正倉院尺八,成了倉庫的收藏品。雖然在日本奈良正倉院裡,保留著八支唐代尺八,只是當做器物流傳下來,其吹奏技藝卻未能延續。後來,日本流行一種形制似尺八的樂器,與唐代尺八是大有區別的。
尺八的音聲極具感染力,剛柔並濟,連綿不絕,能穿透斗室,跨越千山萬水,跋涉路遠山高,去大唐,去北宋,去看英雄壯士的豪邁氣魄……循著尺八的聲音,重返呂莊村,便可尋到尺八的鼻祖呂才禪師。
據《舊唐書》卷七九《呂才傳》記載,貞觀三年(公元639年),唐太宗李世民責令祖孝孫增損樂章,可增損工作遲遲無進展。於是,唐太宗又令侍臣重新舉薦,中書令溫彥博就推薦了一個賢才,這人就是呂才。侍中王珪、魏徵也對呂才交口稱讚。魏徵還說:「呂才製作了十二支尺八,長短不同,每支都符合音律。」既然王珪、魏徵這兩位肱骨之臣都對呂才稱讚不已,唐太宗也就令呂才接替增損樂章的工作了。
而尺八因身長一尺八寸而得名,還要從「黃鐘大呂」這個詞說起。中國古代的律制共有十二律,分別是黃鐘、大呂、太簇、夾鍾、姑冼、仲呂、蕤賓、林鍾、夷則、南呂、無射、應鐘。其中奇數為陽,偶數為陰,黃鐘為六陽律之首,大呂為六陰律之首,此二律莊嚴宏偉,故用「黃鐘大呂」來形容聲音的正大與和諧。
呂才設計並製作了十二支尺八,分別對應十二律,其中黃鐘管最短,長有一尺八寸,且黃鐘為十二律之首,故此十二支管便因黃鐘管長一尺八寸而統一得名尺八。
唐尺八像似一位背井離鄉的遊子,從未停止過思念,故鄉也一直在思念著它,等待它的歸期。當再次奏響並傳播尺八,是重塑價值觀念的號角,是尋根傳統文化在繼續。經歷滄海海桑田的尺八,帶著中國文化的根走出去,又漂洋「海歸」,鄉音未改,尺八聲貌識故國,不過是對那種「天籟之聲」的情有獨鍾,不過是情繫中華沃土的拳拳之心。
當曾響徹盛唐的尺八,流轉千年,再回故土,秦明漢月,唐音宋調,朔漠庭院,江南陋巷,再現久違的蒼涼遼闊、空靈、恬靜,「黃鐘大呂」之聲。
「竹製而成的尺八,材質萬里挑一,一片竹林也不過能選得一兩枝」,不愧為形象威武,國之大器,這難得的國寶,其價值不言而喻。
在我看來,尺八多像一位遠征的將軍大使,又像一位漂洋的華僑,它們帶著和平、發展、共融的願望,跨國歸來,即使已是風燭殘年,仍能以其破竹之勢,讓經典形象照亮現實生活,讓美妙的旋律在天地間迴旋……
【作者簡介】李艷霞,女,筆名剪秋蘿、金珠瑪咪。黑龍江省作協會員,伊春作協理事,《思維與智慧》等報刊簽約作者。著有長篇小說《邦迪》,散文集《彩霞飄飄》《絕慰藉對》,詩歌集《春天裡的空房子》,小小說集《那夜,蜚短流長》。出版過報告文學集《綠色的呼喚》(綠色不是夢),《綠色的呼喚》(為了綠色)《小興安嶺人物》(情鑄警魂)和《小興安嶺人物》。散文集《絕對慰藉》,小小說集《那夜,蜚短流長》,長篇小說《邦迪》已與中國移動手機閱讀網簽約上架。多篇作品獲得全國徵文大賽一、二、三等獎項。與《讀者》簽約出版美文集《把靈魂的耳朵叫醒》。
(發表於 9/4/2021 國際聯合文學特刊 第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