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新聞日報訊】華府的美洲鄭和學會於五月中舉辦了年度第一場綫上傑出英文講座,講題是 “顛覆 600 年世界史的地圖”(Maps that Turn 600-Year World History Upside Down)。會長李兆良博士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先介紹明朝航海家鄭和的時代背景, 明成祖朱棣永樂年間國力強大,為鞏固皇位、促進邦交及海外貿易,派鄭和率船隊七下西洋(1405-1433),一般的認知是船隊最遠抵達非洲東岸。
李博士特別指出朱棣對鄭和下的朕旨是“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凡共享太平之福”,可見中國自古以來就以和睦鄰邦為要。鄭和船隊的結構與組織是驚人的,根據記載某次出航有62艘大船,船長440呎,可載千人。很多當時的記錄已遭銷毀或遺失,但是很多記錄仍保留在傳教士的書籍裏,譬如1623 年 艾儒略Giulio Aleni 的《職方外記》:”裝水千餘大箱以足千人一年之用…. 上下前後風帆十餘道…“,以及1674年南懷仁 Ferdinand Verbiest的《坤輿圖說》:“船舶廣大,客載千餘人… 其大者上下八層,高約八丈,最下一層鎮以沙石千餘石使舶不傾倒震蕩…”,又雲“至大洋中,萬裡無山島,則用羅經以宙方。宙方之法,全在海圖,量取度數,即知舶行至某處,離某處若干裡,了如指掌…“。這些記錄不可能是指歐船,應該是從鄭和的記錄抄錄過來的,這又與當時明朝內政有關。
由鄭和的航行,李教授講到由傳教士利瑪竇 Matteo Ricci於1602 年承獻給明萬曆皇帝的《坤輿萬國全圖》(下簡稱《全圖》)。由於這張《全圖》的啓示,李教授作了十數年的深入研究,舉出種種科學證據來推翻600年來的迷思,那就是所謂的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這張全部中文的世界地圖詳細標示了世界各個大洋,大洲,河川,地貌,地名,經緯度,甚至北極圈。利瑪竇是不可能在抵達中國(1582)二十年內測繪出如此詳細的地圖,而且同時期歐洲的地圖,錯誤甚多,他也不可能是抄襲歐洲錯誤的地圖而得到更準確的中國地圖。唯一的解釋是明朝時期中國已有此地圖。《全圖》上以北極圈為中心的北半球地圖與600年後今日的衛星圖吻合,難怪歐洲的一些製圖學家稱《坤輿萬國全圖》為“不可能的黑色鬱金香”,但是明代的中國做到了。
以美洲的海岸綫來做比較,見圖一,白色綫條是《全圖》,紫色及橘色是16世紀歐洲的地圖,當重疊在現代衛星地圖上,《全圖》比較準確。
李教授進一步指出在《全圖》上,沿著阿拉斯加及北美洲海岸的一些中文地名與實際地貌完全符合,相關位置也完全正確,如果沒有到過當地是不可能準確標示出來的。
再從歷史年代的角度分析,李教授舉出證據推翻《全圖》是利瑪竇繪製的誤導,並進一步證明《全圖》是鄭和時期完成的,是鄭和航行全球繪製的結果。他舉了幾個例子,譬如意大利部分甚為簡略,是15世紀文藝復興以前的資料。圖上近西班牙處的書寫,謂直至70年前,中國與歐洲沒有外交關係。利瑪竇於1582年來到中國,是在鄭和七次航行的150年後,也恰是在中國長達134年的海禁(1434-1567)之後。證明圖上的書寫是在鄭和時期完成的。《全圖》上有關日本皇朝繼承年代的書寫,更證明了這一點。圖二比較中外各個航海家的年代及規模,顯示鄭和的航行比哥倫布 (1492-1502) 早了六、七十年,規模也大了上百倍。以當時明朝的 GDP佔全世界的一半,七次的航行,是絕對有能力環航世界並測繪世界的。鄭和船隊最遠只到非洲東岸的認知是錯誤的。
李教授指出中國歷代以來的發明譬如絲、瓷器、造紙、印刷、羅盤、造船、製圖甚至茶葉,促進了全球交流,直接或間接的改變了世界歷史。他語重心長地指出,在這新一輪的全球化,科技迅速發展,資訊充斥的當前,國家之間衝突和競爭難免,我們是要選擇和平、多元、合作還是要引發戰爭因而中了古希臘軍事家 Thucydides 的陷阱呢?值得大家深思。
欲知李兆良博士演講全部內容可打開視頻:https://youtu.be/UQRTRBkcN8g
此次英文講座,非常成功,賜網路之便,參加的人除了美、加及兩岸三地的華人外,也有不少華裔第二代及西方人士,提問踴躍,更有遠自瑞士及土耳其的提問者,尤其是亞洲的觀衆,犧牲睡眠,凌晨二時起來收看,堅持到三、四點,精神可佩。美洲鄭和學會將舉辦更多的中、英文傑出講座,請大家拭目以待。(文:美洲鄭和學會俞國寧提供)網站:www.zhengh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