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勁戈
「我的家庭真可愛,美麗舒適又安詳。
兒女孫輩都孝順,老伴和我也健康。
後院盛開小花園,各種花卉常飄香。
樓上樓下各間房,照片字畫掛滿牆。
可愛的家庭呀!
很高興有你在, 疫情期間避風港。」
筆者彷 (「可愛的家庭」,原中文填詞者:沈秉廉)
我家房屋座北朝南,冬暖夏涼。南面有個漂亮的後花園,坐在玻璃暖房內,後花園的紅橋和花花草草可以盡收眼底。女兒家離我們很近,外孫和外孫女常常週五晚上喜歡來這裡過夜,改變一下一星期來網上上課單調的生活,和品嚐婆婆為他倆特別精心準備的美食,也讓我們高興萬分。樓房除地下室外有兩層樓,因為在此沒有搬過家,所以房中保留有我們祖孫三代許多 ”寶物”和珍貴的記憶,在各房間掛滿牆的照片和字畫中充滿了家庭的活動跟故事。
進了大門向右轉,跨下六吋進到起坐間。一九七〇年代的房子都有一兩間房比其他房間要低一些,算是那時摩登的設計吧。起坐間有我常坐的黑皮太師椅和長沙發,還有兩個大書架,及一架鋼琴。鋼琴上方牆上掛著裝框的紅樓夢十二金釵刺繡圖,她們四位一組約分三組站著,身穿極其優雅的長裙,真是非常出色的古裝仕女圖。二〇一一年,我和太座及她的二姐去上海旅遊,由二姐的姪輩夫婦帶我們逛郊外的上海大觀園。園中建造了根據紅樓夢書中描述主要人物的住所,例如賈寶玉住的怡紅院、林黛玉的瀟湘館、薛寶釵的蘅蕪苑,花園及假山等景觀。我在大觀園中買到這卷刺繡圖,回來後由此地店家配上精美的鏡框,從此成為我們家的一件寶物。
女兒四歲時,太座替她縫製了一套花色衣裙配上白色的圍裙,這套衣裙在當年蒙郡嘉年華會中還得過獎。女兒穿著衣裙跪坐在椅子上照了一張可愛的照片。太座頗有遠見,這套衣裙她一直收藏著,數年前當外孫女也是四歲時穿上這套衣裙照了相,太座把女兒母女這兩張照片放在一起掛在牆上,兩人像極了,簡直是一個模子造出來的。
書架上有一張六人在竹筏上的照片,照片上還印有近代文學家劉白羽的一首詩「武夷占盡人間美,願乘長風我再來」。 2009 年我們由台大機械系畢業五十週年,住在台灣的薛興成同學特別賣力在台北舉辦了一次盛大的同學會,並安排大家去福建武夷山旅遊。在山腳下有一條小河,河水很清。我和薛同學兩家六人共坐一竹筏,順流而下,清風徐來,撐竿慢進,非常舒暢。竹筏分三排有六張坐椅:第一排為薛同學和他的夫人;第二排為太座和舍妹雲青,雲青住在馬來西亞,趕來和我們相聚;最後一排是我及薛同學的姐姐薛興霞,她從美國趕來相聚。薛大姐是筆名為孟絲的名作家,早在一九六〇年代初期,太座和我在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學時和她就相識,薛大姐在圖書館服務,她的夫婿王士瑛和太座同在心理系攻讀博士學位。
起坐間的右邊是廚房,它連接著飯廳。二〇一二年秋季我們把這兩間房中間的牆打通,顯得寬敞得多。廚房中除冰箱之外,其他家用電器都換成新的,有煤氣爐、烤箱、蒸汽箱、和微波爐。感恩節和聖誕節烤火雞時不用家中的烤箱,而在屋外用煙燻爐(Smoker)來烤,因爐中放有一盆水,使得烤好的火雞肉嫩而多汁,實為上品。吾曾戲言:「余致力於煙燻火雞凡二十年,其目的在求肉嫩而多汁。深知為達到此目的,必須使用煙燻爐再加一盆水也。」 廚房牆上掛有我的一張大照片,我身著女兒送給我白色的大廚裝,胸前口袋上繡有名字,頭戴大廚帽,手中拿著一個大鋁盤,上面放了兩個金黃色烤好的雞胸,看來頗有名大廚的派頭,這真替廚房生色不少。
打通廚房後買了一張很漂亮的白色玻璃飯桌放在飯廳內,最多可坐到八人甚至十人,我們每天用它,外孫來這裡住時喜歡在上面作功課。飯桌的一頭放了一個長方形高二英呎半的碗櫃,上方整個牆上掛滿了十四張五位孫輩們大大小小的照片,照片好像印在帆布木框上,有點像油畫似的,非常狀觀。照片照的地方有:北京故宮前的廣場、長城上奔跑、西安城牆上跳躍、我們後花園紅橋上、穿著太座縫製的衣服、及個人的近照。飯廳另一面牆上掛著一幅拓本,上有我很喜歡的唐朝張繼的「楓橋夜泊」,七言絕句: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聽說在蘇州的寒山寺是旅遊勝地,遊客去時都會去付錢敲鐘。我一直以為寒山寺在蘇州城外小山頭上,下面是一條河。大表姐的女兒家住上海,前年去蘇州旅遊,寄來照片才知道,原來寒山寺就在郊外河邊,不在山上,頓覺少了一些詩意。
從飯廳走下六吋就到了客廳,廳內長沙發背後掛了一個大鏡框,內有裱好的圓形絲織地毯,上有手編的紅樓夢金釵下棋圖。圖中間可能是探春和迎春在下圍棋,旁邊寶玉和另一位金釵坐著觀看,後面有另外四位金釵站著觀棋,背景還有花草。約二十多年前我們讀書會在王乃驥大師指導下,化了三年半每章每節的研讀了古典名著紅樓夢一百二十回,所以對於有關紅樓夢的字畫都特為愛好收藏。多年前去絲路旅遊,行經甘肅蘭州,在參觀一個絲織廠時欣然發現這幅絲織下棋圖,也不管高價就給買了帶回,作為鎮屋之寶。
樓上四間臥室分占房子的四角。太座和我的臥室在房子的東南角,我的衣櫃牆上掛著一張女兒送給我的上海渝園九曲橋的照片,是她大學畢業後第一次旅遊大陸時照的。細心的女兒總記得我曾告訴過她我於一九四九年初住在上海南市半年,念六年級上學期,那時我和父母親及妹妹和小弟一起去玩過城隍廟和附近的渝園。特偏愛渝園樓閣參差,假山亂石,樹木蒼翠,並有九曲橋,是江南古典園林建築。
另面牆上有兩張照片。一張是二〇一三年,我陪太座參加她台北二女中高初中同屆同學會的巴拿馬運河之旅時拍的。我們用了三天的時間親身體驗運河的操作,並參觀了巴拿馬兩個印第安土著村和他們的生活及手工藝品,真是一次令人難忘的聚會。第二張照片是我為慶祝太座退休陪她去意大利旅遊,在威尼斯小運河橋上照的。在威尼斯小運河水道內我們坐了小龍舟,船夫戴著盆形帽,紥著紅領巾,並高聲唱著我喜歡的意大利民歌「O,Sole Mio」(我的太陽),我們也忘情地跟著高聲歌唱。
靠南面窗子邊的牆上掛著約五十多年前拍的結婚照,太座身穿白色婚紗,手捧一束花,我則是一頭烏髮,西裝筆挺,現在看來似乎美麗英俊。其實當年我還是研究院的學生,毫無經濟基礎,居然結起婚來。不過幸好當時年輕膽大,作了一生最好也是最重要的決定。如今兒女成雙,五位可愛的孫輩,承歡膝下,家庭美滿。這一切端賴太座知書達禮,待人處事充滿智慧,家中婦唱夫隨。不禁讚道:家和萬事興,愛滿百年好。人生至此,夫復何求哉!
我們臥室隔壁以前是兒子的書房和臥室,現在變成我的書房和客房。室內兩窗之間掛了兒子在高中畢業典禮上代表全屆同學演講時的照片。另一面牆上掛著一張孫女約兩三歲時的照片,她身穿花裙,頭戴一頂大白帽,頭微微向左傾,臉帶微笑,活像個可愛的電影童星。衣櫃上放滿了兒子和有關他成長過程的照片,還有兒媳和兩位孫兒的照片。牆上還有許多空位,可以繼續收集些他們活動的照片掛在上面。
室中還有一個高的書架,架上有幾十本唐宋詩詞的書,和詩人、詞人的傳記,尤其是我收集的十二本大文學家蘇東坡的傳記。過去一年來關在家中,筆耕甚勤,架上還有我寫的三十篇散文,等收集夠六十多篇時,打算出版我的第三本散文集,請拭目以待吧!
屋子的西北角以前是女兒的書房和臥室,現在是客房。孫輩們到訪過夜時就睡在這個房間。房間內還有女兒少女時得的游泳及網球獎座,和她看過的書。外孫兄妹很會畫畫,太座把他們一些畫放在牆上。外孫喜歡地理,他畫了各國重要的名勝地標。外孫女愛好人物和動物,她畫了自己和一匹馬,另一張是二十六個英文字母打頭的動物。牆上還有一張混合照,他們小時候我們和女兒全家去附近郊外的向日葵花圃,整片的向日葵,綠葉、黃花、紅蕊,非常狀觀,我們在花海中照了許多相片。外孫早上起床後把床鋪得非常整齊,就像我在大學畢業後服兵役時鋪的床一樣。
對面的一個小房間本來是女兒的育嬰室,後來就作為太座的書房。太座好像每天有許多文件要處理,忙得不可開交,紙張就像天女散花似的,弄得桌上地下到處都是。偶而大為清理了一番,不久又恢復原狀。
作珠寶、織毛線、和縫紉是太座多年的嗜好,地下室有一間她的工作房。她學過幾堂珠寶設計和穿珠課,買了許多工具和珠子,常自製項縺和耳環與親朋好友分享,或替他們修理。在念研究院時,她從同寢室的室友處學會了縫紉。現在常為我作我退休後的“制服”夏威夷襯衫,也替兒女孫輩作衣、裙、口罩、帽子,並幫他們的洋娃娃做衣服和鞋子,真是多才多藝樂在其中。
在工作房牆上有我為她生日寫的祝賀詩:「智慧而謙虛,愛心又助人,樂觀更進取,慶生兒孫媳」。 另外有兒女兩人念 Montessori 幼兒園時的照片。為訓練手部肌肉,女兒在削紅蘿蔔和在縫布。兒子在用有許多洞的木板和珠子作算術。另外是太座在參加博士畢業典禮之後,抱著一歲胖嘟嘟的兒子,並讓他戴著博士帽而照的一張特別可愛的照片。
無處是家處處家,太座在處是吾家。一九六一年我坐的渝勝輪從台灣高雄市出發,航行二十一天後於九月二日星期六扺達加州 Wilmington 港。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今年(2021)九月初將是我來美一甲子,在此屋中住了也將近五十年,特為文以紀之。
(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