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第21號)
作者: 汪欣
從孩子們小時候對數字有概念開始,我就貫輸他們預算(budget),有多少錢做多少事 (live within your means),和價值不等於價錢(value vs price)的觀念。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孩子們也都重視心靈的滿足遠大於物質的追求。
女兒高一時,有次受邀去參加兩位朋友的聯合生日派對,她很興奮,因為壽星和受邀的十幾個女孩中絕大部分都是從幼稚園開始就認識,但因為上了不同高中已經很少聯絡的朋友,只有在這樣的場合才有機會見面。
女兒在預算之內精心準備了兩份物超所值的禮物,到離家不遠的一家地中海型餐廳去參加派對。因為環保和愛護動物而吃全素的女兒事先打電話確認了餐廳有全素的餐點選擇。
晚上十點,到餐廳接了女兒回家的路上,我問她 :
「派對好玩嗎? 餐點好不好吃?」
「嗯! 好玩。餐點也不錯,我吃得很飽!」
「妳點了些什麼?」
「我點的是前菜的烤笳子,一份八塊錢,可是因為不知哪裡出錯,他們又送我一份免費的,我都吃完了,所以很飽! 」 有人請客時,女兒總是挑菜單上最便宜的點。
「媽媽,妳知道嗎? 全部的女孩中,只有我是把食物全都吃完的,因為我不想浪費! 」女兒說。
「如果真的吃不下也不要硬塞,可以把吃不完的食物打包。」我説。
「媽媽,我下次知道了。因為都没有人打包,我也不確定可不可以打包。可是,看到剩下這麼多食物,這麼浪費,我好想哭!」
女兒告訴我,除了她只點了前菜和白開水,其他的女孩們都點了一份美金二十到三十元的主食,有些女孩從前菜開始一路點到甜點(除了壽星所準備的生日蛋糕之外),再外加一到兩杯飲料。
「問題是,她們每樣東西都只吃幾口就說吃不下了,也不打包帶回家。」女兒説。
「如果知道份量大吃不完,不能兩個人合點一份嗎? 這世界上還有太多人餓著肚子呢!」我邊說邊搖頭。
「所以我才想哭! 她們主食點的都是肉類,像烤雞,烤肉串一類的食物,這些動物犧牲了,卻没被珍惜,白白的被浪費了!」
女兒說,當時侍者看到剩下那麼多食物臉色都不太好。她認為現在許多孩子浪費主要是不瞭解食物的價值,同時因為家庭和學校教育的關係,許多孩子並不關心除了美國之外其他國家的情況。
女兒給我看派對照片,兩位壽星女孩為了十多個女孩包下了一個可容納四,五十人的房間,房間顯得空空蕩蕩的。
「很久不見,感覺她們都還是和以前一樣,人都很好,只是花錢大手大腳(十幾歲的女孩為朋友買上百元的生日禮物毫不手軟),不知道這算不算性格上的弱點?」 女兒看起來很嚴肅。
每次女兒告訴我她同學們的消費習慣,我總在想,萬一以後這些孩子們找的工作,賺的錢無法支持他們的生活水準怎麼辦?我提醒女兒,道不同不相為謀,價值觀相差太大的朋友很可能會漸行漸遠。
想像著兩位壽星女孩的普通上班族家長結帳時的表情,如果是我,我可能會想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