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雜文】第32號
作者: 張暢繁
十四章
原文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名道紀。
語體文翻譯
望著它卻看不見,這叫做“夷”。
聽著它卻聽不到,這叫做“希”。
摸著它卻沒有感覺,這叫做“微”。
因為這三種情形不能辨別,所以把它們混合起來。
上面不明亮,下面不暗淡,渺渺茫茫看不清楚。結果又回到虛無飄渺的狀態。這就是無狀態的狀態,無物件的形象,我們或可叫它為夢幻之境。
在前面迎著它, 卻不見它的頭。在後面跟著它, 又不見它的後面。
按照自古以來的大道,用來駕馭現今的一切事物,便可知道宇宙的起源,這就是道的規律。
詩解道德經
14.無形憑體會
平原極目看其形。
細菌埋藏避眼睛。
無跡無形逃耳目,
地遙難聽鳥蟲鳴。
細微事物難拘捕,
無色灰塵看不清。
道質無形憑體會,
無聲無色怎能評。
生生不息無終結,
概念雖多說不明。
有若高峰長萬里,
不能踰越看其真。
時時刻刻它存在,
規範行為乏定型。
按道而行心體健,
待人接物要真誠。
時時刻刻它存在,
規範行為乏定型。
按道而行心體健,
待人接物要真誠。
出版書名:The Wisdom of Dao De Jing: Implications for Mental Health and Management Paperback – July 22, 2020
道德經的智慧: 心理健康與管理
張暢繁譯著
出售處:amaz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