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美食】(第33號)
作者:西溪
最近收到從家裏寄來的一箱包裹,飄洋過海又經過重重海關,歷時三個月,才從中國寄到太平洋的這一端。打開一看,滿滿一箱子的山珍乾貨:香菇、木耳、筍干、茶葉……全部是來自家鄉的特產。
我的家鄉坐落在江南以南、一個山清水秀的小城,那裏古時稱作處州,因為風景秀麗,青山綠水,久之得名麗(lí)水,亦被譽為“浙江綠谷”。綠谷中的秀山麗水,沒有北方山河的壯闊豪邁,也缺少浙北水鄉的江南情致,只是與它名字一般樸素的山,乾凈的河,以及山河交替間,深淺不一的抹抹綠色。
所謂九曲練溪,十里畫廊,對於綠谷的綠,每座山都有自己的詮釋,每條河也會加上自己的注腳,漸漸構出如詩如畫的秀山麗水。群山環繞的浙西南,據說還是包郵區最接近天空的地方,江浙滬最一、二大高峰黃茅尖與百山祖皆位於此,崇山峻嶺,層巒疊嶂,孕育了中國生態第一市的名號,也孕育了最純凈原生態的特產。
處州的白蓮、慶元的花菇、龍泉的木耳、松陽的筍干,還有縉雲的黃茶,無一不是家喻戶曉的山珍佳餚。時移世易,小時候吃慣了的家鄉特產,而今卻變成難得的珍稀食材。自從知道家人要給我寄海運,怕給他們添麻煩,就勉強勸說美國也能買得到,可爸媽卻堅持:家鄉特產的山珍,外面的怎麽比得上?
於是眼前這一大箱子,塞滿各式家鄉乾貨,費盡周章,遠道而來。細細撫看,這些採自山水間的天然野味,在農人靈巧的雙手下,風乾了時間,浸潤了陽光,卻依然保留著最原始的醇厚。輕輕的一包,因濃縮了家鄉的山水而變得沈甸,緩緩拆開,是來自綠谷的一陣清香。
久違了!自美國疫情以來,已經很久未出門,看著窗外春光漸盛,想起蘇軾的《浣溪沙》,“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我沒有蓼茸和蒿筍,卻有一堆從綠谷海運而來的香菇木耳和筍干,他說“人間有味是清歡”,還有什麽比眼前這些更能被稱作“清淡愉歡”?
思來想去還是決定用最樸素的烹飪方法,將清淡與歡愉一網打盡,燉煮一鍋簡簡單單的素齋,品嚐一口來自家鄉的山水和陽光,讓山珍與時蔬一道去描繪這春日清歡。
羅漢素齋食譜
材料:
香菇、木耳、筍干、腐竹、面筋、綠豆粉、腐乳、時蔬*(蕃茄、海鮮菇、胡蘿蔔、彩椒、口蘑等),此外還要準備一口砂鍋 ,若沒有可以用美國家庭常見的荷蘭鍋代替。
步驟:
1.將筍尖、香菇、木耳、腐竹用清水洗凈,碗中加入溫水泡發半日,留下泡發香菇的水,其他的乾貨與時蔬切小段或小塊
2.鍋熱放油,放入香菇和筍尖清炒,再加入胡蘿蔔段炒軟,放入切塊的蕃茄炒出汁
3.小碗中加入一勺豆腐乳,碾碎後加入泡發香菇的水,以及鹽、糖、少許生抽,攪拌均勻後倒入鍋中。
4.繼續加入面筋、腐竹、海鮮菇、口蘑與彩椒等剩下的材料,以及綠豆粉,蓋上鍋蓋燜煮十分鐘。
5.最後用澱粉兌水,邊翻炒邊兌入湯中,攪拌至湯汁濃稠,即可出鍋,雖然都是素菜,卻蘊藏著來自大山綠野的味道,因此格外下飯
小叮嚀:
*羅漢素齋是菌菇與蔬菜混合的素菜菜式統稱,食材沒有固定的公式,時蔬搭配非常靈活,春天的雪豆、秋夏的蓮藕,冬天還有冬筍,筍干與香菇等山珍就著不同的時蔬,或許會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美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