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府新聞日報訊】4月11日,周六。雖說已是四月,但DC地區的天氣時不時仍可以感受到料峭春寒。當天,看似陽光明媚,春寒之下的實際氣溫卻只有攝氏六七度。在這樣一個微寒但也普通的春日上午,二十多位普通的華人來到了位於維吉尼亞州費爾法克斯(Fairfax)市的余維新醫生診所 —— 費郡華裔社區新冠疫苗周末義務接種點所在地。大家屋裡屋外地忙活了起來。義工們擺桌子,貼指引牌,整電腦,調試登記、輸入系統;藥劑師開始按操作規程准備疫苗;護士們在整理著疫苗注射室。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准備,費郡華裔社區新冠疫苗周末義務接種點又一個周末的服務開始了!
當天,是這個大華府地區唯一的每個周末都服務的華裔社區新冠疫苗接種點連續第四周的義務服務。二十多位華裔醫生、護士、藥劑師志願者及普通義工從近中午時間開始忙到傍晚,工作六個小時,為132名華裔同胞打了第一針或是第二針新冠疫苗。132針疫苗對一個大型疫苗接種點來說,可能只是一個小數目,但華裔社區新冠疫苗接種點完全由義工來運作和實施,從報名登記,接種者篩選,電話email通知,現場接種的各個環節安排,事無巨細,不能有一點閃失。132,猶如涓涓細流,彙進了成就群體免疫接種的大海。小小的Vaccine Clinic 展現的是大華府華裔社區健康服務中心(CACHS)所有義工們積極的社會參與及無私的關愛奉獻精神。
費郡華裔社區新冠疫苗義務接種點是由費爾法克斯郡(Fairfax County, Virginia)衛生局授權CACHS承辦的。目的是方便華裔居民接種新冠疫苗,尤其是為了方便使用英語和電子設備受限的華裔居民。為了讓英語受限的少數族裔社區居民也能夠平等的獲得疫苗接種機會,早在今年二月初,費郡衛生局就積極鼓勵包括CACHS在內的幾家深受衛生局信賴的社區服務機構舉辦社區接種點。對於大華府社區健康服務中心CACHS來說,雖說已連續多年舉辦社區公益健康服務日及健康教育活動,舉辦新冠疫苗接種點則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健康服務本來就專業性強,對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及設備條件都有很高的要求。而在新冠感染依然橫行階段組織有嚴格實施要求的新冠疫苗接種服務就更是一項艱巨任務。作為一家完全由義工來運作的社區組織,CACHS既沒有場地,又沒有經費,也沒有一個全職工作人員。要在短時間內開始運行一個疫苗接種點,難度可想而知。但為了使華裔居民能有一個方便的疫苗接種點,為了讓不會英語、不熟悉網上預約的華裔居民早日打上疫苗,CACHS的幾位組織者決心迎刃而上。功夫不負有心人,CACHS辦華人社區疫苗接種點的努力得到了華人社區熱心人的積極響應。CACHS多年的公益健康服務日合作伙伴、義診醫生團隊的組織者余維新醫生(Dr. Benson Yu)答應出任接種點負責醫生,並貢獻出自己的診所作為社區接種點場所。余醫生還自己花錢購置了接種輝瑞疫苗必需的疫苗冷藏設備。同時,眾多熱心的華人同胞響應CACHS的號召,積極報名為疫苗接種點做義工。在短短的幾天內,一個近四十人的疫苗接種點義工工作團隊組建完畢,其中包括數名非常急需的注冊護士和藥劑師志願者。經過幾周的辛勤籌備,費郡華裔社區新冠疫苗義務接種點於3月28日正式開始服務。第一天的服務就為近60位華裔老人和有基礎疾病的華裔居民打上了新冠疫苗!
費郡華裔社區新冠疫苗接種點目前已連續服務五周,完成近500劑疫苗的接種。為了能繼續為華裔居民提供方便,疫苗接種點還將運行一段時間。這個疫苗接種點,不收取任何費用(包括使用醫療保險)。疫苗接種點的所有工作人員,包括醫生、護士、藥劑師,完全是義務服務,沒有任何個人補貼,甚至也沒有任何買飲水、早點、工作午餐的經費。接種點的前三周服務是周日早晨,工作人員們要在早晨7點稍過一些就趕到接種點。近三分之一義工住在馬裡蘭州。有住的遠的人要近一個半小時才能開車到接種點。周日上午的服務,從清早到中午,將近五個小時;第四周開始,由於要打第二針疫苗,為了使接種者有時間應對可能出現的不適反應而不影響周一上班,疫苗接種點的服務改在了每周六。服務時間是中午12點至下午5點。而義工們的工作時間差不多是從上午11點到傍晚6點,近7個小時的工作時間。此外,做一次兩次義工可能不算什麼,連續犧牲多個周末來做義工肯定是個人和家庭不小的付出。對於這些,義工們沒有人抱怨。
讓我們來看一看疫苗接種點的四十多位義工們都是什麼人?
醫護團隊義工:一位美國執業家庭醫生(余維新醫生),兩位藥劑師(Wing Yip、白雪芳),一位高級護師Nurse Practitioner(李郡 June Alsgaard),三位注冊護士(黃瑾、Demi Kelley、方圓),一位實習護士(Cindy Ma)。
其他義工:裝修老板,生物器材公司老板,西洋參經銷老板,房地產經紀人,社區僑領,教育企業家,軟件工程師,青年學生,NIH和FDA學者,退休教授。
兩對母子(廖偉和兒子Jerry,胡榮華和兒子Ameer),一對母女(張馨和賈一凡),三對夫妻(王佩忠,劉小薇夫婦;劉同祝,何曉寧夫婦;房彬,董屹夫婦)。
84歲(下個月就年滿85周歲)的最年長義工,也是CACHS的發起人王一寧教授。
十位是大華府地區同鄉會現任會長或前會長:江蘇暨南京同鄉會會長何一寧,西北同鄉會會長張書嶺,湖南同鄉會會長廖偉,浙江同鄉會會長徐靜文,海南同鄉會會長Jenny Wang,山東同鄉會前會長胡榮華,河南同鄉會前會長張世福,北京同鄉會前會長、大華府同鄉會聯合會理事長黃雷,CACHS的組織者雷曉春、馮寧平也都是西北同鄉會前會長。
讓我們認識一下費郡華裔社區新冠疫苗義務接種點的所有義工吧!他們是:余維新,Wing Yip,白雪芳,李君,黃瑾,Demi Kelley,方圓, Cindy Ma,Jerry Zeng,Ameer Ansari,Jenny Wang (大Jenny), Jiaoyang Wang (小Jenny),何一寧,何麗萍,何曉寧,劉同祝,劉小薇,劉玉紅,周文源,賈一凡,張世福,張平,張馨,徐靜文,房彬,楊薇,王佩忠,王孟辰,王律明,胡榮華,莫克明,董屹,譚麗萍,韓亞偉,黃雷,張書嶺、劉萬裡、廖偉、王一寧、雷曉春、馮寧平。
還有一位特別“義工”需要提到。華人餐館Kumo Asian Bistro 老板蔡仁勇(Andy Cai)先生來打疫苗時發現這是一個完全由義工義務奉獻的服務點,深受感動。當場表態加入義工奉獻,服務華人社區。蔡老板的義務奉獻,是為辛苦大半天顧不上吃飯、也沒有工作餐經費的疫苗接種點工作人員捐贈工作餐。在最近兩周的疫苗接種點服務中,蔡老板已連續兩次為義工們贊助豐盛美味、價值數百元的工作餐。
2021年的這個春天,一群普通的華人,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付出,CACHS vaccine clinic的義工們,用一顆顆無比炙熱的愛心譜寫了 COVID-19 pandemic下小小一頁人間的溫暖篇章。
大華府華裔社區健康服務中心(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CACHS)是一個目前完全由義工組成的非營利社區組織(501c3免稅資質),以致力於慈善及公益性社區健康服務為宗旨。有關我們的服務和更多新冠病毒感染疾病(COVID-19)及其疫苗的知識和信息,可登錄瀏覽我們的網站:www.cachs.org。我們也誠摯呼吁並感謝個人及商家企業奉獻愛心捐贈善款,以支持我們在華裔社區開展更大程度更大範圍的公益健康服務活動。所有捐款將會收到我們開具的並經聯邦稅務局授權的慈善捐款減稅憑據。捐款鏈接:https://www.cachs.org/donation。也可直接在PayPal捐款至donation@cachs.org。
(供稿:大華府華裔社區健康服務中心;撰稿:馮寧平,廖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