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憶春餅

3 月 17, 2021

【文化美食】第30號)

作者:聞名

立春俗稱打春,農曆正月節,有時也在臘月。 “春打六九頭”,立春在大寒後15天,約在公曆的2月4日。從這天起,氣溫逐漸回升,春季開始冬季結束。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是春天的開始。我國人民對於春的到來寄予希望,歷來都很重視這個節氣。立春除迎春大典外,還有打春牛、喝春酒、吃春餅的習俗。所謂春餅,又叫荷葉餅,其實是一種燙麵薄餅,用兩小塊面,中間抹油,擀成薄餅,烙熟或蒸熟後可揭成兩張,用來捲菜吃的。

打從有記憶起,每年的春節快要到的時候,爸爸就早早的把麵粉準備好,那時候我們住在大直東園眷村,百來十户,家家户户都為春節摩拳擦掌,雖然家境都不富裕,可是,到了過年,各家總會做出種類繁多的各式佳餚。

眷村的宿舍,都不大,厨房更是小小的一間,可是我却一直懷念爸爸每年初春製做春餅的過程。爸爸總會先繫好圍裙,每次做時,都會提到我奶奶,在我們老家蓟縣北方過春節時,奶奶一定都會準備春餅,那個年代奶奶做给爸爸和姑姑吃,後來,爸爸又做給我們吃,也是一種傳承和回憶吧!

爸爸先拿一個中形不锈鋼麵盆,用飯碗從麵桶裡取出三碗麵粉,再從暖水瓶内,倒出一杯熱水,熟練的倒入麵盆,用筷子和匀,再用他强勁的手力,在盆内揉這些麵絮,直到麵光,盆光,手光,真正做到三光。感覺上,没有用多大功夫,就完成了第一步。通常,把揉好光滑的麵團,再放回麵盆内,上面還蒙上一小快纱布,說是讓麵團醒醒。以前我還以為,麵還要等到睡醒了才可以做呢!爸爸又準備一小瓶麻油,放在一旁,當然,最重要的使用了十幾年的擀麵杖,是絕對不可缺的。那根擀面杖還是父母以前剛到台灣,住在新竹時買的呢!一切就绪。他就坐在老舊的藤椅上去抽他的烟斗,趁麵團睡覺時,他也顺便休息一下。

爸爸接着把麵先一分為二,再分别揪成許多小劑子,揉成球狀,整齊在麵板上。取出兩個小圓球,分别用手壓扁,將其中一個,抹點麻油,再把另外一個,放在上面。用擀麵杖再把這兩片中間抹了麻油的,延着邊,逐漸擀成大圓形。依次作了好多個。放在麵板上備用。此時,把一個很厚重的鐵鍋,放在爐子上面,上面還蓋了一個鍋蓋,把煤氣爐點着,掀開鍋蓋兒用手摸摸看,試試温度,差不多了,就把剛剛擀好的圓麵丕,放入鍋内,再蓋上鍋蓋。中間還翻個面,不一會兒的功夫,一張熱腾腾的春餅,就出鍋了。爸爸趕快取出,放在盤子中,用手把餅掀開一分為二,兩張薄餅就做好了。爸爸繼續作,我和妹妹站在旁邊,看的我俩,真想就取來吃。

春餅做好,再预備捲春餅的菜,韮菜炒雞蛋,黄花、木耳、粉絲、胡蘿蔔絲、凡是可以切细絲的,爸爸都輪流的給我們炒。餅上再抹上一小勺甜麵酱,捲着這些木须肉等菜餚,那叫一個香!我俩每次都吃好幾張呢!

如今,我們都已長大,自己也到了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年纪。年年春節,來來去去的,每年此時,為了纪念已經離開我們20年的爸爸,都不忘記,烙些春餅,給兒孫們品嚐。捲春餅的菜,更是樣數繁多,也不忘記想當年,告訴他們外公給我們做春餅的故事。兒時春節吃春餅的往事,代代相傳成為永遠的記憶。

材料:麵粉3杯,熱水1杯

作法:

(1)將三杯麵粉,1杯熱水,用筷子和匀,把盆内揉這些麵絮,直到麵光,手光,盆光真正做到三光。放置一旁醒15 分鐘。

(2)把麵團先一分為二,揉成兩大長條,再分别揪成許多小劑子,揉成球狀,取出兩個小圓球,分别用手壓扁,將其中一個,抹點麻油,再把另外一個,放在上面。用擀麵杖再把這兩片中間抹了麻油的,延着邊,逐漸擀成大圓形。

(3)將平底鍋燒熱,把剛剛擀好的圓麵丕,放入鍋内,再蓋上鍋蓋。中間翻一次,取出揭成2張

小叮嚀:

  • 擀好的麵丕,除了平底鍋製作,也可以使用蒸籠。
  • 一次可以多做一些,放在密封塑膠袋内,置於凍箱。吃時取出,用蒸籠蒸軟,配以個人口味捲着餅,例如烤鸭、葱絲、甜麵酱、木须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