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文學】第18號)
作者:之微
因為女兒在新加坡工作的緣故,兩年來,我們兩次到這個花園城市探親、遊覽。新加坡的清潔美麗,多元文化和繁榮昌盛給我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這個國家的治理方式,發展思路和社會狀況促人思考,給人啟迪。
一
新加坡位於赤道附近,在馬來半島的最南端,扼守馬六甲海峽的東南出口,與印尼的蘇門答臘島隔海峽相望。由於北邊有一道柔佛海峽將其與馬來西亞隔開,新加坡是個島國,全國有大大小小63座島嶼。主島新加坡島佔其國土的90%,島上地勢起伏和緩。
有限的面積限制了發展。新加坡建國後進行多次填海工程,如今其20%的土地是填海所造。這樣的工程還在繼續。可貴的是,他們在耗費巨額資金填海得來的土地上並沒有大興土木,而是植樹種草,擴建公園,使島上環境更加寬敞美麗。島西南的「科學園區」樓房間距特別大,樹木草坪蔥蔥鬱鬱。鬧市的街道也是寬敞的,街心公園隨處可見。建築設計得個性十足,絕無雷同。行走其間,心曠神怡。沒有在其他高樓林立的新興大都市中的那種壓迫感和厭倦感。
當然,新加坡長夏無冬,熱是免不了的。不過,許多商業街的地下都是相通的,冷氣十足。地鐵站又往往和商場相連。足不出門可以逛街。這應該是新加坡城市特色之一。

麥里芝森林公園,兩山之間的空中索道
兩年前第一次到新加坡,女兒首先帶我們去市區北邊(島中央)的麥里芝森林公園,繞著巨大的蓄水庫轉了一圈。這一圈有十公里以上。茂密的熱帶雨林,遼闊的水面,兩座山峰之間的索道橋(Tree top),給我們驚喜。如果完全繞湖而行,全程都鋪設著木板棧道。若是在其他國家類似的風景區,沿途賣小吃和飲料的商販絕對少不了。但這裡僅有一處補水站。沒有商販也就沒有包裝垃圾,環境自然得到有效的保護。在炎熱的樹林裡,又飢又渴的滋味不好受。但不能不佩服新加坡對自然保護區嚴格的治理。
新加坡是島國,沒有縱深河流,水源是個大問題。像麥里芝這樣的多功能大型蓄水庫有好幾座。新加坡大約四分之一的國土是森林和自然保護區,另有大片農場和牧場。三百多個公園將全島覆蓋在綠蔭之中。

新加坡歷史博物館
新加坡植物園是本國歷史最悠久的公園,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植物園裡留存面積六公頃的原始雨林。擁有兩萬多種熱帶和亞熱帶的奇花異草,珍貴樹木。包括陸生,水生,沼生,沙漠植物和寄生植物。植物園從創建起便注重實用性。英國博物學家19世紀在這裡試種橡膠成功,使得馬來西亞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膠生產和出口國。另外,雜交蘭花也是在這裡實驗成功的,促使新加坡成為世界頂級花卉生產和交易中心之一。這裡的蘭花園有一千多原種蘭花和兩千多雜交蘭花。其中以世界名人命名的蘭花有60來種,包括「習近平-彭麗媛蘭花」。園內的草藥園有四百多種藥用植物,按照醫治人體不同系統和不同臟器(部位)而排列展示,差點激起了我自學草藥學甚至植物學的興趣。
二
新加坡的「土著」是馬來人。鄭和下西洋那會兒,這裡只是個部落漁村。中國人稱之為「淡馬錫」。181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斯坦福·萊佛士在新加坡河河口登陸,敏銳地發現這裡因地理位置的重要必將大有發展。他在此安營扎寨。五年後的英荷《倫敦條約》正式將新加坡劃為英國殖民地,萊佛士建設新加坡的計劃被英國議會批准。本地土著人口充其量上千而已,到哪兒去找勞工呢?中國。不久後,列強用砲艦打開中國的大門。他們從廣東,福建,海南召來上萬的「苦力」。這就是為什麼新加坡是華人為主的國家。如今華人佔新加坡公民總數的75%,馬來人佔13.9%,印度人佔8.5%。從「中國城(牛車水)」,「馬來中心」,「小印度」,「阿拉伯街」,「荷蘭村」這些地名,從地鐵上多種語言的報站和提示,可以感受到新加坡濃厚的多元文化氣息。

牛車水(唐人街)一角
一直好奇新加坡的中國城怎麼有「牛車水」這麼古怪的名字。牛車水是這個城市最先建設的區域,也是過去的市中心。中國勞工來了便住在這一帶。市區沒有淡水。在有自來水設施之前,水從遠處運來,再從這裡用牛車運往市區各地。以後不再用牛車拉水了,卻留下一個頗有特色的地名。要說牛車水保存和體現了中國文化著實令人感嘆:這裡除了規模較大的佛牙寺龍華院之外,也就是滿街的餐館、小吃攤和熱鬧的夜市了。如何體現民族文化民族特色是個大課題。新加坡其他民族區域也一樣。在阿拉伯街,吸引人的也是造型美觀的蘇丹清真寺,街道兩側的餐館。在「小印度」,同樣有色彩艷麗的印度神廟。餐館沒見幾家,但出售印度服裝首飾的小店舖一家挨著一家。印度歌曲特有的旋律在空中飄蕩。
作為多民族融合的國家,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有四種:英文,中文,馬來文和泰米爾文。其中英文最為通行。中文因為使用的人口多,在絕大多數場合是可以交流溝通的語言。而馬來文和泰米爾文就有相對局限性了。比如在「小印度」通行的是英語和泰米爾語。泰米爾語是印度南部通行的語言,有兩千多年歷史。它和其他印度語言的相似之處是大量捲舌音,硬顎音和軟齶音的使用。他們說英語也頑固地保持了捲舌加後鼻音的習慣。比方說thirty(30),發音往後靠,舌頭捲起來,發出的像是dirty(髒)。有人惡作劇地學印度人說話:「I am 30. My wife is 30 too.」

小印度,這裡的疏菜水果比鬧市大街上便宜數倍
在新加坡多元文化中,強勢的還是現代西方文化。現代西方文化可不用教堂和西餐館來體現。新加坡河岸萊佛士雕像的河對面,是一片現代化的高樓大廈。那裡是金融街。再往前還有濱海灣沿岸的大公司寫字樓和商貿中心。中午時分,西裝革履的青年人行色匆匆穿行其間。大門內外一律是英文對話,他們才是社會的精英和主流。金融業和國際商貿服務業是當今新加坡最強的支柱行業。
濱海灣金沙酒店是新加坡的地標性建築,她體現的是西方資本主義商業文化。三幢五十多層的大廈,托起一隻大船造型的頂部,寓意深刻:新加坡這個以港口航運業起家的新型經濟體,在金融,商貿(服務)和科技三大行業的支撐下,駛向新時代的航程。金沙酒店頂部的游泳池,碧水接著藍天。藍天之下是新加坡欣欣向榮的市區景緻。頂部另一側是著名的現代化「國家級」公園—濱海灣花園。

從金沙酒店頂鳥瞰濱海灣花園,前方是馬六甲海峽
濱海灣花園建在填海所造的土地上,佔地101公頃,於2012年落成。公園裡有兩座巨大的植物溫室。「雲霧林」高達四十多米,室內有一座人造山峰。山峰上下佈滿奇花異草灌木。人工噴霧將山峰籠罩在雲霧之中。參觀者可以繞著鋼結構的旋梯盤旋而上,觀賞熱帶植物。另一座溫室叫「花穹」,稍低於「雲霧林」,面積卻更大,佔地1.2公頃,是世界上面積和空間最大的無柱玻璃溫室。室內種植來自澳洲,南美,非洲等七個區域的奇異植物。
新加坡建設濱海灣花園,為的是實現將新加坡從「花園城市」進一步變成「花園中的城市」。在我看來,他們已經做到了。新加坡以她的清潔,美麗和富足,成為地球赤道上一顆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