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畢業了

2 月 21, 2021

【散文怡園】For2021年2月21日第31號

作者: 夏霖

驕陽似火的八月, 兒子兒媳雙雙結束了為期一年在外州的醫學專家培訓,回家小住,然後奔赴離家千里之外的新工作。當我打開大門滿心歡喜迎接因新冠疫情已有半年多沒有回過家的兒子時,他迎面對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媽媽,我終於畢業了。此話一出,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兒子漫長而艱辛的學醫之路,像電影一樣,一一展現在眼前。

兒子從小就立志要做醫生,並在讀高中時就開始了積極的準備,選修了一些與醫學有關的大學課程。整個大學四年的學習期間,他一方面要努力學習,爭取所有的功課全A的學習成績,另一方面從大學一年級就開始準備醫學院的入學考試(MCAT)。所有的寒暑假和週末,他都在努力備考。同時毫無醫院工作經驗的他開始在醫院做義工,熟悉並積累在醫院工作的經歷。大學三年級時,他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MCAT的考試,準備好並寄出了所有的醫學院申請材料。大學四年級,他得到了十多個醫學院的面試機會,花不少時間為醫學院的面試而四處奔走。2008年5月他以優異的成績從大學畢業,同時被好幾所醫學院錄取,同年9月他選擇了心儀的醫學院就讀。                                                                                                                   

要當懸壺濟世的醫生,必須接受正規的醫學教育,外加艱苦的醫學臨床實踐培訓。兒子大學畢業後,用四年的時間讀完了醫學院,一年在醫學實驗室做研究,六年完成了極其辛苦的堪稱魔鬼訓練的骨科住院醫生培訓,再用一年從骨科專家培訓中畢業,整整12年就這樣熬出來了。兒子也從大學畢業時22歲的青年已邁入了34歲中年的門檻。這不平凡的12年歲月中,既有孜孜不倦,廢寢忘餐的寒窗苦讀;也有早出晚歸,勤奮努力的職場拼愽。在六年住院醫生的培訓階段,他平均每天要做2-3例外科手術。在病房裏,在手術臺上,他度過了無數個風雨交加,壓力山大的不眠之夜,他熬過了無數次難以忘懷,驚心動魄搶救病人的驚險場景。他像海綿吸水一樣吸收著臨床醫學的寶貴知識,在醫學實踐的第一線,勤奮地學習,努力地工作,盡可能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他很少回家,我們的電話也只能一週一次,有時剛接通了他的電話,耳旁傳來了他那疲憊不堪的聲音:媽媽,我很累,只想睡覺…… 知道他剛才在手術臺上連續工作了十幾個小時,我馬上掛斷電話,讓他休息。

今年3月新冠病毒呼嘯而至,當疫情肆虐哀鴻遍野之時,醫生成了疫情中奮戰在一線的救死扶傷的英雄。往日裏帶著誘人光環的醫生這門職業此刻成了風險極高的工作,他們分分秒秒與死神搶奪病人的生命。尤其是在新冠病毒蔓延的初期,醫院不僅檢測器械滯後而且防護用品也非常緊缺,他們仍需全力以赴地搶救病人。作為母親的我,只能為他們的安全默默的祈禱。當我問兒子兒媳是否後悔選擇了醫生這門職業時,他們堅定地說,醫生是我們熱愛的職業,我們必須遵守入行時曾鄭重宣誓過的醫生誓言,盡己所能治病救人而無怨無悔。

是啊,兒子在2008年大學畢業以後,又用了12年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完成了在美國當醫生所必須接受的全部的醫學教育和培訓,正式成為了一名有執照並且已受聘於美國醫院的骨科醫生。兒媳也一樣如願以償的成為了一名麻醉科醫生。在這裏我只是想對兒子兒媳說,你們的努力都沒有白費,你們的拼搏都有回報,祝賀並祝福你們在以後學無止境的醫學生涯中繼續努力奮鬥,爭取做有高尚醫德又有精湛醫術的好醫生,成為醫者仁心造福人類的白衣天使。

此文已發表于2020年10月16日世界日報家園版

個人簡介

夏霖,筆名雨林,1970年作爲“知識青年”到湖南湘西大山區插隊落戶當農民近四年。1977年參加中國高等院校入學考試,被中南大學(原中南礦冶學院)錄取, 畢業後留校任教,1988年底來美國。本人喜歡讀書,愛好文學,工作之餘寫作散文隨筆數篇,發表於網絡、報刊、雜誌,有些文章還被 收集在有關文集和書籍裏,並有獲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