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2021年2月14日第18號)
作者:汪欣
今年一月六日在美國國會所發生的暴亂,以及之後在各州首府前發生的持槍抗議事件,令我想起了將近三年前的那場運動:
二零一八年三月十四日一大早,室外的温度低於攝氏零度,九年級的女兒穿上高領毛衣和厚重的外套,戴上帽子和手套,準備好背包,她要和其他幾千位高中生一起”走出教室”(Walkout),去華府參加支持槍枝管制 (Gun Control) 的和平示威遊行。
在此之前,我們和女兒開了一場極為嚴肅的家庭會議,學校在前一天已經發給家長一封信,如果孩子離校參加這項活動,將被視為曠課(unexcused leave)一天。 女兒説:
「參加這項活動對我來說意義十分重大! 現在在校園裡都覺得非常不安全。我只是缺課一天去表達訴求,而那些死在槍下的七千個學生,卻是再也無法上課了! 」
我們一向尊重女兒的意願和決定,但也向她表達了作為父母的顧慮:我認為,對於人文充滿關懷的女兒來說,這絕對會是一次很寶貴的,在教室之外的民主學習經驗。我唯一的顧慮,就是她的安全問題。而先生的顧慮,則是擔心這些高中生的一腔熱血,會淪為某些政客或利益團體利用的工具。
女兒一一解答了我們的疑慮,讓我們瞭解,她並不是一時衝動,為了這次”走出教室”的行動,她甚至已經事先和各科老師要了當天的功課和筆記。女兒說,其實有些老師也很想參加這次活動,只是政策不允許。
經過將近三小時的懇談,我簽下了同意書,也以書面知會學校,女兒是在我們同意下參加”走出教室”的活動,即使要被記上曠課。
根據中文報紙的報導,有許多華裔家長並不贊成孩子參加這項活動,甚至有些家長要孩子別去上課,而有位好友在臉書上的留言深得我心:
“我的兩個孩子今天在學校裡也參與了支持活動。
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落實,今天孩子學習到的,不止是他們的想法被尊重了,而且是藉著平和理性的方式呈現,相對於「槍枝暴力」,相信他們更能判斷是非對錯,更能理解到他們的社會責任!”
女兒回來之後對我說,這次「走出教室」的串連,是她至今人生中最難忘的一天! 有震撼,有淚水,更多的是感動!
美國的槍枝問題太過複雜且環環相扣,牽涉極廣,我也不覺得在短時間內可以解決。但是,希望這些高中生可以藉由一次次的活動喚起越來越多人對這項議題的重視。關懷生命,拒絶暴力!現在不但是學生受夠了,在校園裡没有安全感,家長也受夠了! 每天擔驚受怕,不知道孩子去上學能不能平安回家? 如果每個人心中都多些愛與關懷,悲劇就不會如此頻繁的發生。
太多的社會問題都與家庭教育有關,我們希望能從小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是只獨善其身,也要關懷公共事務,回饋社會。我相信,這一次非常寶貴的民主學習經驗絶對比坐在教室裡學到的更多,即使曠課,也值得!